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5篇很多名人之所可以成为群众心中的偶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如今的成就,更是因为在获得成就之前,那一段迎难而上、积极奋进的经历,看多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能量的影响呢!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我们吧!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1财经记者何飞鹏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了如指掌的老记者。
1978年,中国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何飞鹏成为新记者,没有任何经历。
当时,竞争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多年。
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何飞鹏却因为知识缺乏,经常抓瞎,痛苦不堪。
面对这种情况,他想出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广告。
这是一个无聊、无趣、痛苦的过程。
报纸上印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
怎么办?看三遍,先背下来再说。
这个极笨的方法,效果却极佳。
过了一个月,何飞鹏大致把当时商界主要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焦点事件。
等到《工商时报》正式创刊时,他所理解的经济根本知识和社会动态,与《经济日报》的老记者已不分上下。
他只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工作经历的方法,就是勤奋工作。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21996年,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
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刚进湖南卫视时,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
所谓剧务,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
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
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不是折叠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
一次只能搬动两张,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既费时,又辛苦。
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这种活儿干多了,谁都觉得没意思。
他却能苦中找乐,给自己减压!一次,现场来了256个观众,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
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什么卤蛋粉,电灯泡,面条,酱油……好似把超市搬进来一样,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
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送到观众的面前,有的剧务开场有意见了。
他却乐乐哈哈地说:“没准!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
”当有人抱怨时,时机终于来到他身边。
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
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
可是,台指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
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
”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
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答复了。
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
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
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
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
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泼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
本来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却自己带头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
有次演出完毕后,台长让他过来,说:“把俩手伸出来。
”他伸出拍得发红的双手,台长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连鼓掌都这么卖力。
”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节目缺一位男主持,台长想到了他。
就这样,汪涵做起了主持人。
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获得过许多荣耀。
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
对此,他感触颇深:“要学会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
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3马云,一张棱角清楚、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亲密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试想,假如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
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
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
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
那是作家路遥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时机,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场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入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89。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
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仍然失利。
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别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本来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行全国,可谓家喻户晓。
在那青涩但纯洁的时代,小鹿纯子的笑容鼓励了整整一代人,当然也包括当时的马云。
不仅仅是因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
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影响非常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了马云的一种精神象征,影响了每一个阿里人。
小鹿纯子的拼搏精神给了马云宏大的鼓励,他不顾家人的竭力反对,决然开场了第三次高考的复习准备。
由于无法说服家人,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
到了周日,为了鼓励自己好好学习,特地早起赶一个小时的路到浙江大学图书馆读书。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对马云的数学成绩绝望的余教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假如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根本的数学公式。
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
从考场出来,和同学对完答案,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
结果,那次数学考试,马云考了79分。
历经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考上了大学。
对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为他生命旅程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及感悟4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发动,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
正当她对将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
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
”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时机,”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
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方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
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那么是精神鼓励。
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承受昂贵的康复治疗。
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
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
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于我的坚持,更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2022年能渐渐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
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教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单独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
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
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妙,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22年考入中央播送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22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连续。
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
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
而董明那么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
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参加“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着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董明受邀为央视网特约记者,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
残奥会开幕后,她又中选为残奥会志愿者,活泼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均给予她高度评价:“假如都能像董明那样乐于奉献,奥运会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