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作文《逆风也很美》导写及升格

中考语文作文《逆风也很美》导写及升格

中考作文《逆风也很美》导写及升

作文题目
(2022营口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起之时,生机涌动。

顺风而舞,固然很美,逆风而行,更见力量。

抗疫前线,平凡英雄挺身而出、负重前行,书写感人故事;运动赛场,青年健儿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获得骄人佳绩;科研阵地,科技先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突破技术壁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逆风时刻,懂得在逆境中奋力突围、迎难而上,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的美。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逆风也很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题目解析
字组成:
第一小段先对“顺风而舞”和“逆风而行”的结果进行比较,重点突出了“逆风而行”更见力量;同时,又大量列举“逆风而行”的种种事例,以此进行充分证明。

第二小段进行总结,“逆风而行”,奋发突围,其实也蕴藏着一种大美。

是的,在人生旅途中,人人都希望一马平川、平步青云,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

这时的我们,就需要奋发突围,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和毅力,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铸就人生的精彩。

材料第一小段已经很明确地说道:无论在抗疫前线,还是在运动赛场,抑或是科研阵地,只要抱定信念,知重负重,挑战极限,攻坚克难,自然会收获不一样的“美丽”!当
然,行文构思时,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去体味、实践和感受“逆风而行”的内在美。

写作时,既可以写自己在处境艰难时的发愤图强,也可以写别
人在逆境时的反转突围。

只需要记住一点:这种美,一定是在面临
困难、挫折,乃至遭遇灾难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向上的、
乐观的态度、行为或者价值观,绝非消极的、颓废的、懦弱的……
因为写作的题目已经给出,无需重新拟写题目,只需按照题目所给
的各项要求行文即可。

原文呈现
逆风也很美
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却用漫天飞舞的雪花编织着整个童话,在我人生的回忆录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开头富有诗意,但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

此处的“雪花”不妥,与全文的季节矛盾。


炎热的午后,太阳将所有炽热都留在了此刻,怎么也阻挡不了
热意暖烘烘涌上头。

(此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外婆拉着我的手走在旧街上,听她慢慢讲当年是如何在这无
依无靠小城里,赢得了一席之地。

(此段足见祖孙二人之间的情感
很浓,但表达欠准确;同时,“无依无靠”后缺少一个“的”字。

)雨声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窗外的风铃逐渐没了声响。

外婆便
在小院中伴着雨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外婆很早就没了父母,年
少的她很早就学会了赚钱补贴家用。

院中的栀子花受不住雨的捶打,藏在绿叶中像是害羞的姑娘。

外婆就是用栀子花编成一个个花篮来
换取一年的学费。

(此段前后语意衔接不自然,太突兀,尤其是突
然而来的“雨声”;同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未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为了不耽误学业,外婆常常摸黑起来,借着一点日光去编织她的梦想。

(此处“日光”运用不当。

)天刚蒙蒙亮,她就背上包赶去几
里外的学校。

到了晚上,外婆不舍得点油灯,便用蜡烛代替,她就
在那间小屋,在那支蜡烛微弱的光下,一笔一笔完成所有的作业。

(此处表达不准确。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外婆的作业却是最优秀的,整洁的纸面看不出一点勾抹。

最后,外婆竟成为小城中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从受人排挤、四处碰壁、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

(此段多处表达欠准确,既然要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外婆在艰苦环境下的努力,就应该“泼墨如画”,可以大加渲染。

同时最后一句中的“受人排挤”的表达也很突兀。


在漫天飞舞的栀子花下,丑小鸭写下了最后一句话,从此蜕变成了白天鹅。

(为何出现“最后一句话”?会给人一种错误的理解。

)外婆絮絮地讲着当年,一阵凉风吹来,透过脖子混进汗里,弥漫着小城古朴的气息和清透,很快便拂去了一身的躁意。

(此处,“凉风”吹来的感受是谁的,并未交代清楚,造成歧义。

)视线中突然多出一个花环,顺着看去,原来是外婆随手折的。

(此处用的“花环”是外婆用手折来的吗?显然不妥。

)她亲自为我戴上后,脸上的几道皱纹仿佛都染上了笑意。

(此段与上下文的衔接缺少过渡词语或者段落。


我想,假若有一天,我和外婆牵着手,再走那条旧街,听她接着讲各种往事。

最后慢慢叮嘱:不要怕胸前泥泞,抬头看看,太阳一直在。

(结尾段显得生硬。

同时,想象自己与外婆再次走进旧街的目的不清,最后再次写到“太阳”的用意也不明确。

)评语读完本文,一种“不尽人意”之感油然而生。

文章有亮点,也有不足和缺点。

亮点主要有:
1.构思较为精巧。

文章以外婆在逆境中努力求学,最后成功考上大学的事例,告诉我们“逆风也很美”的道理,这一点值得肯定;
2. 2.首尾照应较好。

文章结尾段写“我和外婆牵着手,再走那条旧街,听她接着讲各种往事”,照应了前文“外婆拉着我的手走在旧街上,听她讲过去的事”的内容,首尾照应,值得借鉴。

不足主要有:
1.语言表达欠精准,文中好几处修饰不当或者用词不准,从
而给读者造成语义上的误解;
2. 2.细节描写不到位,文章表现的是外婆在逆境中的努力和拼搏,但其中的描写蜻蜓点水,轻轻带过,较为遗憾;
3. 3.过渡不自然,文章几处上下段落缺少过渡句或者过渡词语,使文意显得突兀,甚至生硬。

升格建议
此文若想升格,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1.用语要精准,修辞要精当。

准确表达是写作的关键,只有这样,才可以文从字顺;修辞要符合情理,只有运用精当才能达到表达目的。

2.详略要得当,过渡要自然。

尤其是记叙文,为了表现某个主题或者某人的品格,该详时可泼墨如画,该略时可惜字如金。

同时,要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切忌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

为了过渡自然,完全可以添加一些过渡词语,如:正因为如此、由此可见、突然、恍惚之间,等等,甚至还可以添加过渡段落。

升格作文
逆风也很美
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却用栀子花编织着一个美丽的“童话”,给我的记忆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个炎热的午后,太阳炙烤着大地,却无法阻挡祖孙之间的“亲密无间”。

于是,外婆拉着我的手,又走在了这条旧街上。

我听她慢慢地讲述当年是如何在这无依无靠的小城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时的外婆,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年少的她,学会了赚錢补贴家用。

听外婆说,这里经常清晨下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

外婆便在自家小院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有时,院中的栀子花枝经受不住雨的捶打,落到地上。

于是,外婆轻轻地捡起它们,编成一个个好看的花篮来换取学费。

为了不耽误学业,外婆常常很早起床,借着晨曦的点点微光编织着她心中的梦想。

天刚蒙蒙亮,她就得背上书包赶往几公里之外的学校。

晚上,外婆不舍得点油灯,便用蜡烛代替。

在小院那间小小的屋子里,就着微弱闪烁的烛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完成着学业任务。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外婆的表现却是最优秀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

最后,外婆竟然成为了这个小城中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

栀子花仍然舞蹈着,曾经的丑小鸭笑着,写下了一句话:“我,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呀!”
外婆望着远方,嘴里仍然絮絮地讲着。

突然,一阵风吹来,带着小城古朴的气息,很快便驱走了我一身的躁意。

不知何时,我的头上多出了一个花环。

顺手摸去,原来是外婆随手编的,她轻轻地为我戴上。

再看看外婆,她脸上的几道皱纹仿佛都染上了笑意。

恍惚之间,我突然看到了一对祖孙,手牵着手,也走进了这条旧街,听那个老婆婆喊道:“别怕,小乖乖!看,逆风飞舞的栀子花,最美!”
评语升格后,文章亮点凸显,主要表现在:
首先,文从字顺,表达流畅。

读完文章内容之后,给人一种身心愉悦之感。

整篇文章行文如流水,过渡非常自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真情和实感,足见祖孙情意的浓厚,同时,画面感十足。

其次,详略得当,描写细腻。

在描写外婆身处逆境,表现“逆风也很美”的主题时,详略得当。

最后,构思更妙,照应更巧。

尤其是结尾部分,“一对祖孙,手牵着手,也走进了这条旧街”,此处想象合情合理,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与前文形成照应,恰到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