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刘方平
2、 默写全诗。 3、 《月夜》的作者是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但这首小诗却写得别 具一格,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诗歌风格。 示例1:前两句仰望写月夜之景,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 干,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注重明暗对比和构图,富有画意,语 言平实清丽,淡雅隽永。 示例2:后两句俯视写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 之信息。“新”与“偏知”呼应,蕴含了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 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欢愉之感,新颖、细腻、 独到、富有生机和情趣。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刘
方
平
历代写月名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 多。但他的这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 在当时独具一格。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 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 脆、欢快的虫鸣声。
说说“新”字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作用?
这个“新”字写出了敏感的虫儿首先感到在 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气息,从而发出了第一 声鸣叫,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 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
北宋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享有盛誉的名句, 实际上刘方平在他之前就在《月夜》中成功地表现过 这种诗意体验,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月
夜 ( 刘方平 )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本诗前两句在 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仰望写月夜之景,寥廓天宇,月色空明, 星斗阑干,暗含时光流转之意,表现出月夜的静 寂,其作用是衬托虫鸣声的清脆欢乐以及给人的 心灵震撼。
今夜偏知春气暖, 透绿窗纱”,写敏 感的虫儿首先感知到春天的信息,从而情不 自禁地鸣叫起来,春气暖,虫先知,诗人在 “新透窗纱”的虫声中感到春天的来临,感 受细腻敏锐,贴近生活,富有哲理,落笔新 颖别致,不落俗套,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 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1、《月夜》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刘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