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例题1: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
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
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a>b>c
B.a、c两点A2的转化率相等
C.a点的化学平衡常数小于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D.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
例题2: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中内,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3H2+ N22NH3,并分别在t0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x(NH3)],绘成
如图的曲线。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
(3)B、D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4)温度T<T3时,x(NH3)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温度T>T3时,x(NH3)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练习:
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 2(g)CH3OH(g) △H1
②CO 2(g)+3H2(g)CH3OH(g)+H2O(g) △H2
③CO 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2)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
2、丙烯腈(CH 2=CHCN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 2=CHCHO )和乙腈(CH 3CN )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 3H 3N )和副产物丙烯醛(C 3H 4O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 3H 6(g) + NH 3(g) + 32
O 2(g) === C 3H 3N(g) +3H 2O(g) ΔH = −515 kJ·mol −1
C 3H 6(g) +O 2(g) == C 3H 4O(g) +H 2O(g) ΔH = −353 kJ·mol −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
(2)图(a )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O
C 。
低于460O
C 时,丙烯腈的产率 (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
于460O
C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双选,填标号)
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 .平衡常数变大
C .副反应增多
D .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 (氨)/n (丙烯)的关系如图(b )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 (氨)/n (丙烯)约为 ,理由是 。
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 。
参考答案:
例题2.(1)A 、B (2)放热 (3)ν(D)>ν(B)
(4)反应开始v 正>v 逆,反应向右进行生成NH 3,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NH 3的体积分数[x(NH 3)]不断增加;当达到平衡以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NH 3的体积分数[x(NH 3)不断减少。
1.(1);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2)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 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 的转化率降低 P 3>P 2>P 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 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 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 的转化率升高
2.(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 (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c )(c )
(c 22
3H CO OH CH K •=0 . 0
0 . 2
0 . 4 0 . 6
0 . 8 350 400 450 500 550
产 率
t /
℃ 0 . 0
0 . 2 0 . 4 0 . 6
0 . 8 0 . 4 0 . 6 0 . 8 1 . 0 产 率
图 ( a )
1 .
2 n ( 氨 )/ n ( 丙烯 )
图 ( b )
(3)1 ;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2017国甲27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4H 10(g)===C 4H 8(g)+H 2(g) ΔH 1 已知:②C 4H 10(g)+12
O 2(g)===C 4H 8(g)+H 2O(g) ΔH 2=-119kJ·mol -
1
③H 2(g)+12
O 2(g)===H 2O(g) ΔH 3=-242kJ·mol -
1
反应①的ΔH 1为______kJ·mol -
1。
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 (氢气)/n (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