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1)
行业云:
是由行业内或某个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或者 掌握关键资源的组织建立和维护,以公开 或者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部或相关组 织和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服务的云平台。
政务云属于行业云的一种,是面向政府行业,由政府主导,企业建设运营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政务云的应用
政务云应用集中在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领域,即公共服务云和电子政 务云。 电子政务云是为政府部门搭建一个底层的基础架构平台,把传统的政
大量保密信息和敏感内容,保障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建立信息安全保
障体系,强化标准规范和制度约束
七、解决方案
(三)管理保障:加强管理,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化
第一,增强用户云计算安全意识
云计算的核心理念之一便是资源池化,虽然通过将计算资源集中可以达到计算资源按需索取的目的,但 在集中数据资源的同时,也集中了云计算中心可能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用户积极地参与,并提升自己的安 全防范水平,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真正高效地应用Leabharlann 子政务系统。政务云目录
CONTENTS
1 2 3 4
产生背景
政务云相关概念
5 6
7
政务云的发展愿望
政务云面临的挑战
政务云的应用
解决方案
政务云建设意义
8
小结
一、产生背景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欧盟各国均提出了在电子政务中引入云计算技术与 服务,利用云计算成本低、可靠性及灵活性高的特点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效能。我 国政府也积极跟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下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建设完善电子 政务公共平台,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2年发布
四、政务云建设的意义
PART ONE
可以杜绝重复建设,节约财政支出
PART TWO
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实现业务协同
PART THREE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
五、 政务云的发展展望
以管理创新实现全流 程跨部门业务协同
从统一资源、统一应 用走向统一数据
A C
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成为建设重点
B D
云安全趋向可视化、联 动化和云服务化
(三)政务云安全面临挑战
安全是政务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业务处理的 核心,政务云经常面临着海量的接入访问,这对边界 安全隔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挑战。
七、解决方案
(一)技术保障:加快我国云计算相关标准的制定、相关技术的研发、相关平台的搭建 第一,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云计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如果国家层面没有统一的云计算标准,必然会导致各自
家专业市场整建制进驻中心。
以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政务中心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政府业务流程的特点, 构建起面向“两类人群”、包含“三个平台”的区域性政务云。
“两类人群”是指政务云的“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其中服务主体包括政府
职能部门、交易中心、政务管理机构等;服务对象包括社会公众、交易主体和办事企业 等。
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去共享给各个政府部门,提高它的服务效率和服务
的能力。考虑到电子政务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电子政务云更适合 选择私有云。 公共服务云定位为由政府主导,整合公共资源,为公民和企业的直接 需求提供云服务的创新型服务平台。根据公共服务的行业又可对公共服务
云进行细分,如医疗云、社保云、园区云等。公共服务云需要整合各种公
第三,建议加大对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
电子政务“政务云”工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多数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因此,
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在资金投入方面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如果监管不力,就会造成巨
大的投资黑洞,导致电子政务成为增加政府预算开支的沉重负担。
八、小结
今天我们组对政务云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应用、发展展 望以及政务云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信大家也对政务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得我们对政务云有 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未来各级政府将大力推进“互 联网+政务服务”,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到平台上,去共享给 各个政府部门,提高它的服务效率和服务的能力,从而推进服 务型政府的建设。
为政、兼容性差等问题的出现。为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一种在公共部门之间能够以无缝链接、前后 一致的方式进行相互可操作的体系框架,真正实现“政府现行”的战略部署。
第二,构建云共享平台,打造“三云一库”
有了云共享平台,我们可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虚拟平台共享技术,来完成最基本的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业 务,可提供网上在线服务、网上平台服务和网上软件服务等各种网络服务,使电子政务朝着一站式电子政务办 公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
自助服务而开发的虚拟环境。过去在图中往
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 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现在的云分为三 类,一种是私有云,一种是公共云,一种是 混合云。
阅读、云搜索等
A C
B D
政务云:
是指运用云计算技术,统筹利用已有的机 房、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应用支撑、 信息资源等,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 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快速、按需、 弹性服务等特征,为政府行业提供基础设 施、支撑软件、应用系统、信息资源、运 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综合服务平台。
第三,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
目前,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已在我国展开云计算技术专利战略性布局,对我国云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我国应及早考虑云计算技术专利战略布局,加大云计算国产软硬件应用,以应用带动技术和产品创新,确保电 子政务云平台安全可靠。
七、解决方案
(二)制度保障:注重效益,强力推进相关制度建设 第一,调整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优化投资建设和购买服务支出结构,引导电子政务项目从自建 购买服务转变。 第二,调整电子政务项目审批制度,对建设项目进行集中投资管理,严格控制电子政务基础设 施、业务系统和网站分散建设和运维。 第三,加快制定与《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相对应的云计算发展实施细则,因为如 果没有配套的符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具体的政策措施,那么发展战略只是一种理念的表达,很 难真正落到实处。第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和完善保密制度,政府部门在行使行政职能中涉及
二、 政务云相关概念
云:
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一种为提供
云计算:
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
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
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 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 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 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如云计算、云
以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2、典型业务
B.实时行政监察监控 政务中心开发了独立于网上政务大厅、数 据交换平台和各部门业务系统的行政监察监控 系统,对全市所有网上运行的业务事项进行全 程监控,提高了管理和监察工作的客观性、科 学性和时效性,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 或违规情况。 同时,该系统还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各部 门的绩效评估管理体系。通过该系统可以全面 了解到全市行政执法权力的总体情况、分布情 况和执行情况;可以察看各部门具体业务办理 过程,进而开展实时同步监察、监控和检查业 务,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超时限、违 反程序等异常情况,系统自动发出“预警”“黄牌 ”“红牌”信号并启动监督程序。最终达到促进政 府工作效率和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
第二,加强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立法先行, 建立和完善实施电子政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政府信 息公开法》及《电子信息个人隐私保护法》,制定和完善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核心性法律法规, 主要是有关 政府信息网络、建立政府信息网站、政府无纸化办公等直接规范电子政务活动的法律法规。
六、政务云面临的挑战
(一)政务云标准有待确立
目前,政务云的建设提供商及产品数量众多,但由于相 关标准缺乏导致政务云在建设时,每朵云最终实现的效 果、支撑的业务、流程管理均不一样,数据资源和云间 资源均难以共享。
(二)云平台迁移尚待成熟
对于系统云迁移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 的、成体系的解决方案。目前普遍实施的系统云迁移 策略包括重新构建、重新建立、替换、修改和重新部 署五种策略,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事指南、网上受理、咨询投诉和办理反馈等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云终端方便地访问 该平台。综合软件管理平台负责面向服务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受理收件、收费发证、内
部办公、监察监督等业务,服务主体同样通过云终端访问该平台。
以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2、典型业务
A.多证联办
政务中心运用政务云将以往的串联审批流程变为并联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审批 效率。以企业注册为例,以往的程序需要申办人依次走完下列流程:
到质量技术监督局 办理公司组织机构 代码证 到国税局办理国税 证,到地税局办理 地税证。
到工商局办理企 业名称核准
到工商局办理营 业执照
到公安局
备案刻章
整个注册流程呈现出明显的串联审批特征,企业需要多次奔波于不同政府机构, 费时费力,效率极低。
以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2、典型业务
A.多证联办
政务中心创建了“多证联办”机制, 业务流程如右图所示 在整个过程中,由企业首次向工 商部门提交申请后,该企业在此后的 公安、质监等部门再办理事项,就不 需要提交之前已经提交过的批文。 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辅以政 务云的实施,南京市在行政审批服务 效率上得到大大提升,窗口承诺平均 办结时限由8.65天下降到4.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