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吴晓兰家园合作共育活动是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大事,彼此只有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和信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4年来,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和家长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和科研课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不仅密切了家园之间的关系,加深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园沟通顺利展开,而且还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素质,优化了家长的教育能力结构,使家长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作伙伴。

一、在庆贺节日活动中,训练家长的表演能力每当节日的来临,我们开展了“迎新春”、“爱妈妈”、“庆六·一”、“敬教师”等各种娱乐活动,教师除了根据家长的特长,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布置环境、制作道具、准备服装,鼓励家长负责“预报节目”、“舞台监督”、“摄影摄像”、“会场巡视”等工作外,还和家长一同编排节目,参与各种表演活动。

例如,为了使更多的家长能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和教师的具体工作,调动家长参教、议教、支教、助教的积极性,在九月十日前夕举行的“敬教师”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道表演了:①珠心算竞赛活动:教师出题目,家长和幼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抢答,看谁算得既对又快,家长通过参与竞赛活动感受到了幼儿园特色教学活动的效果;②“我是小小建筑师”的结构游戏:幼儿用万能积木、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搭建“我心中的外滩”、“美丽的外滩”、“热闹的外滩”、“21世纪的外滩”,家长用笔把孩子的话写出来;③“小画家”
的合作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幼儿躺着或站着、坐着,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姿态和表情,另一个幼儿用画笔描绘出他/她的身体轮廓和体态,家长再和幼儿一起剪粘、涂色、张贴。

通过表演节目,家长具体形象地了解了幼儿园的科研课题,懂得了“结构游戏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共同绘画活动有助于孩子合作能力的提高”的道理。

二、在烹饪、制作活动中,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
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动手能力,同一个家长在不同的方面,动手能力的水平也不同,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活动中,应扬其长,补其短。

我们针对众多家长有着较强的制作面食的能力和较弱的剪撕纸张的能力,开展了以手为主题的亲子系列活动,让家长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机会得到弥补。

例如,在“小手真能干”的烹饪活动中,把主动权全部交给家长,让他们自己带领小班孩子洗手、擦桌子,教孩子加水和面、包馄饨、捏水饺、搓汤圆,和孩子一同品尝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小手本领大”的剪撕活动中,教师先教家长掌握正确的剪和撕的方法,使家长能剪出或撕出简单的物体图形和窗花,然后再让家长为大班孩子示范,和孩子一起制作,以此激发家长剪、撕的兴趣,巩固家长剪、撕的技能,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动手能力。

三、在参观动物园活动中,锻炼家长的组织能力
当了解到小班绝大多数幼儿都未去过动物园,且家长和幼儿都有去的意向时,我们便在家长委员会上提出参观动物园的建议,并得以
通过。

在参观之前,教师和家长代表先实地考察动物园,画出动物园的参观线路图和主要动物的位置简图,把反映各种动物主要特征的图画、文字列成图表,做到每位家长和幼儿人手一份;家长代表分工负责预订客车、准备食物与饮用水和清洁袋、油毡布。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以孩子所在的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自由结伴,彼此协商,给孩子讲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要求家长合理安排参观的时间,尽可能观看到更多的动物,帮助孩子顺利地从一个“动物之家”转到另一个“动物之家”,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到达指定的地点休息、用餐和交流。

在参观以后,教师鼓励家长把拍摄的照片拿到幼儿园来,既可制成影集,放在班级的图书区中,给幼儿讲解,也可以单张的形式,放在建筑区中,让幼儿模拟搭建。

四、在孝敬长辈活动中,培育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
幼儿园的许多孩子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的,在和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中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往往都舍不得吃,总是让孩子吃够以后才考虑自己,长此以往,使孩子陷入“大人不喜欢吃这些东西”的误区。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独占和只顾自己享受的不良行为,培养幼儿孝敬长辈的优良品德,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我是小主人,热情招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客人”的家园共育亲子活动,一方面要求幼儿做个热情的“小主人”,盛情款待这些辛劳的“大客人”:给他们送上一杯开水,递上一块长寿糕;另一方面还要求祖辈家长接受孙辈们的关爱。

当发现一些家长大口大口地吃着寿糕、喝着开水时,教师就给予及时的表扬,夸奖这些“小主
人”懂事能干,服务周到;称赞这些“大客人”无拘无束,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并为他们拍下珍贵动人的镜头。

教师利用家长“老小孩”的心理,焕发其上进心和荣誉感,既强化了这些家长的正确行为,也为那些把“小主人”抱在怀里、喂“小主人”吃喝的家长树立了榜样,使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妥之处,萌发向其他家长学习的愿望。

实践证明,让家长去教育家长、让家长去自省的做法能提高家长的自我教育能力。

五、在参观大剧院的活动中,培养家长的艺术理解能力
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在双休日、假期里,他们会经常带领孩子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钢琴班、小提琴班、二胡班、歌舞表演班去学习,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并不高,进步也不大,家长深感困惑。

为此,我们以上海大剧院为对象,开展了“参观上海大剧院”的综合教育活动。

在活动前,我们发动家长广泛收集关于上海大剧院的资料,如大剧院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以及近期的演出信息;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创设“上海大剧院”的环境,如把“家园之窗”布置成“上海大剧院”的图像,在活动室的地板上粘上五线谱及高、低音符号,在墙壁上贴出大剧院的照片;家长、教师代表一同考察大剧院,与大剧院的领导联系好参观的日程。

在活动中,我们启发家长和幼儿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大剧院的外观造型;引导家长和幼儿观看大剧院一楼顶上竖琴似的大吊灯,在二楼印有钢琴键盘图案的地板上走一走;鼓励幼儿在中国古代乐器厅里,触摸一下古筝等乐器;指导家长、幼儿观赏俄罗斯舞蹈演员的彩排、幼儿一
起书写拍卖会的会标,制作爱心标志、捐款箱。

在器乐大师的排练。

在活动后,我们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大剧院的所见所闻,并以“上海大剧院”为主题,开展了绘画、音乐、建筑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家长感到大剧院独特的艺术氛围,而且也使家长明白了社会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六、在参观体育馆的活动中,增强家长的运动能力
结合“通过家园合作活动,提升幼儿运动智能”的专题研究,我们与家长代表共同设计“参观上海体育馆”的共育活动。

参观前,教师和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关于上海体育馆、体育健儿的信息,在幼儿园布置“我爱运动”的主题环境;观看体育比赛的录像,制作“小鸽子”标志和体育游戏器具,如“保龄球”、“高跷”、“梅花桩”等。

参观中,教师指导家长帮助幼儿认识点火台、分辨钢雕造型的运动项目,大家纷纷模拟自己喜欢的运动,感受游泳、射击、足球、跑步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运动;教师和家长、幼儿一起玩民间体育游戏,如“斗鸡”、“斗牛”、“打保龄球”、“射门”。

参观后,在幼儿园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比赛。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家长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也强化了家长运动的兴趣和能力。

七、在参观华东师范大学活动中,提升家长的学习能力
在实施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还主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开展了“我也要上大学”的家园合作活动。

活动前,我们请家长自愿报名,家委会开会讨论参观华东师范大学的具体活动方案,成立“小鸽子参观团”。

活动中,我们指导家长、幼儿认读华东师范大学的中英文校牌,
比较大学校园与我们幼儿园的异同点,观察大学生在教室里、校园草坪上专心学习的情景,与过往的大学生进行交流,请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活动后,我们在班级创设图书区,开展读书活动,加强亲子共读。

八、在捐助福利院活动中,提高家长的关爱能力
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们策划了“为上海儿童福利院的儿童献爱心”的活动。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邀请家长一同去福利院参观,了解福利院里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带回一些音像资料,并在幼儿园门口大厅里的电视机上进行播放,使全园教师、家长、幼儿都能了解福利院的基本情况;各年龄班的教师和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具体的活动名称和方案。

如小班组以“省下一份冷饮钱,献出自己一片爱心”为主题,举行了为福利院儿童捐款的家园合作活动;中班组以“献出我的一点爱”为主题,开展拍卖旧玩具的活动,“拍卖师”由幼儿担任。

大班组以“蓝天下的挚爱,小鸽子的情怀”为主题,进行了拍卖旧图书的活动,“拍卖师”由幼儿担任。

家长和幼儿一起写排卖会的会标,制作爱心标志,捐款箱。

拍卖活动中,家长们鼓励幼儿积极出价,帮助幼儿努力竞价,使一元钱的物品竞拍到五元钱。

拍卖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和家长、幼儿代表一起清点钱款,把拍卖所得的钱全部捐给了上海儿童福利院。

(作者单位:200435子幼稚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