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园共育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家园共育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浅谈“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宝鸡市凌云幼儿园
付新侠
电话:
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是指教师与家长为了孩子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而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传递彼此之间态度想法的一系列活动。

(一)沟通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幼儿教育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只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幼儿园和班级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全面成长。

(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地位上的不对等
平等是教师与家长开展有效沟通的基础。

只有架起相互尊重,支持,信任,,理解的情感桥梁,沟通才能展示出它独特的魅力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目前在幼儿园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1)教师高高在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置家长于绝对服从的位置。

2)家长高高在上,认
为自己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那么老师就有绝对的义务为家长们服好务,而且必须不能有任何的过失与差错,从而导致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就像给家长汇报工作。

2:教师与家长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
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教育,教师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它不仅仅包括学习,还有习惯,人格等各方面的培养。

而一般家庭教育只重成果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孩子的片面发展。

尤其当幼儿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时,就一味的以偏概全,否定老师的教学和辛苦付出,从而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设置了一道难以迈过的心坎。

3:教师沟通对象的老龄化
特殊的“4+2+1”家庭模式,让现在的家长都忙于工作。

所以接送孩子的任务大都落到的老年人身上。

由于对孙子辈的溺爱,使许多老人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都是有求必应。

尤其在幼儿园,孩子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或者与小朋友发生小小的矛盾,就不依不挠,再加上老人接受新的事物和东西比较慢,更别说是让他们宝贝的孙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

所以,教师和他们的沟通相对比较困难。

(三)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1)慧眼识时间
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机和家长进行沟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家长早上送孩子,下午接孩子进行个别交流
是最直接最普遍最灵活的一种沟通方式。

但也因人而异,比如,上班的父母就不适合早上送幼儿入园时交流,因为早上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紧张的。

所以,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即使草草说上几句,也达不到沟通所要取得的预期效果。

早上幼儿入园的时间可以和个别不上班的父母或者老人进行交谈。

如果对时间的选取没有把握,老师可以用“我能占用您一点时间吗?”“您有空吗?”然后察言观色,取得对方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下午接幼儿时,因家长时间比较充裕,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有交谈欲望的家长交流。

2)一语中的,找准交谈切入点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所以,面对不同的家长,老师要选好沟通的主题。

一般的说来:老人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幼儿园吃的好不好,开心不开心,而父母比较注重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什么进步;小班的幼儿,家长比较关心饮食起居方面的问题,大班的幼儿,家长比较关心学习方面的问题等等,总之,只要找准了沟通的切入点,不管是老师与家长主动沟通还是家长找老师了解幼儿的情况,老师都能做到有备无患,应付自如。

不过,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多观察,多留意,这样才能做到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3)“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沟通需要教师巧妙的使用语言,此时语言的魅力能否“征服”家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说到幼儿某些方面的不足时,要先
肯定其优点,然后再轻描淡写的说其不足。

“你家的孩子可棒了,乐于助人,也很聪明,要是能安静的听老师讲话那就更好啦!””没关系的,孩子嘛,我们小时候说不准还比不上他呢,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他一定会更棒的……”,切忌在家长面前如数罗列孩子的不足。

4)多层面的互相沟通
“事无巨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孩子在园的各方面表现。

而应该畅所欲言,只要老师家长双方都感兴趣即可。

阳阳在幼儿园学习积极,表现活跃。

可他的妈妈告诉我,阳阳回到家里后就表现的蛮横无理,为此,她没少揍阳阳。

可每次揍阳阳,阳阳都会说:“我喜欢幼儿园,我喜欢老师,老师比你对我还好。

”为此,在将近一周的时间里,阳阳妈妈都会在接完孩子后和我聊天,我也会当着阳阳的面,告诉阳阳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夸他衣服漂亮,长的帅,也有礼貌。

慢慢的,阳阳在家的不良习惯改了过来,阳阳妈妈更是高兴的不得了。

现在,阳阳虽然已经上小学了,可我和阳阳妈妈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

5)要善于倾听家长意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的家长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和教育理念上一点也不逊色与老师。

此时,在家长提出各种合理化要求或建议时,老师且不可自以为是,而应该谦虚诚恳、专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好的建议和意见付诸于行动化。

这样不仅能帮助老师拓宽思路,
而且还能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促进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不应当仅仅把沟通对象当做孩子的家长,而且还应当看做是自己的朋友,不同的家长,教会了我们不同的为人处世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尤其,当家长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根据症结之所在,想之所想,急之所急,与家长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欣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体质弱,当我发现她的床正好对着门时,我及时的进行了调换。

晚上,欣欣的奶奶打电话给我,要求给孩子换床,我告诉她,上午刚给孩子调了位置。

第二天早上入园时,欣欣的奶奶专门去休息室看了一下,并且跑过来给我不停的道谢。

其实,老师只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7)主动出击,及时沟通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孩子在幼儿园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

不管老师有无过失,只要出现了安全问题,我们老师都要主动出击。

在无法联系到家长,或者家长还没有及时赶到时,老师要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且不可置孩子与不管不顾而是一门心思的等待家长。

在问题处理完后,老师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交谈沟通,争取家长最大程度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将问题滞后化,让家长自己胡乱揣摩,从而导致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误会。

“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与家长“肩并肩,手牵手,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沟通”!
个人简介:我是宝鸡市凌云幼儿园的付新侠。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我认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在家园共育中有
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我坚信“只要用心沟通,一切无所不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