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学们,你们知道说明方法有哪些吗?你们知道每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说明方法。
一、基础知识1、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作用: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注意: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来加以说明。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1800年4月正式开放。
据最近的统计,它藏有7500万件作品,仅合订本大约有1800万册。
作用:一方面让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地球是很大很大的,但与太阳比较起来,显得太小了。
作用:通过比较,能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
注意: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但一定要选大家较为熟悉的事物来作比。
5、打比方:即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使不熟悉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注意:一定要选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或事理来打比方。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表格、插图、照片等图表来进行说明,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例如:“水缘志愿者” 最近对某城镇的居民和企业近五年来用水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其结果如下:作用:能让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注意:图表说明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表,二是图。
选择图表要安排得当,力求图文和谐。
7、下定义:用科学性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严密的规定的说明方法。
它在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
例如: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作用: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注意:解说、描述性的语言都不是下定义。
比如“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
”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它只是解说、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科学性的语言。
8、作诠释:指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的说明方法。
例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作用: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等。
注意: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铁是银白色的金属”这句话,如果改为“银白色的金属是铁”就不成立。
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9、摹状貌:用描写性的语言来描摹事物的状貌。
例如: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作用:有助于让说明的对象更形象、具体。
10、引资料:通过引用相关的资料来进行说明。
例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注意:①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②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例题解析【例一】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②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③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④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⑤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解析】“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这里的‘肚子’是喻体,本体是太阳,省掉了比喻词。
因此,这句是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地球存活的以外空间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了。
在这范围内,地球能存活,超过这个范围,便不能存活。
【答案】①打比方;②分类别;③举例子;④列数字;⑤作比较。
2、说说“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一句的表达效果。
【解析】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是近400年与人类有史以来的400万年之间的科技成就作比较;二是近400年来与远古400万年间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总量作比较;三是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大,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而且通过第三个对比,让读者感觉作者在言语中包含了成就与资源之比显得有点得不偿失之意味。
3、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答案】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
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4、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
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答案】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5、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答案】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6、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这一过程”指什么?②“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答案】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
(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
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答出一种即可)【例二】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
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
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
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
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