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B737飞机着陆标准操作指南
B737飞机着陆标准操作指南
内容提要
• B737飞机着陆的定义 •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 明确影响着陆的主要因素 • 正确转移视线 • 掌握合理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 定型着陆的基本操作动作
B737飞机着陆的定义
飞机从50英尺以正常的运动轨迹、速度和正确的配平飞行, 在主起落架高于跑道约20英尺时,逐渐增加俯仰姿态约2 度至3 度开始拉平,减缓飞机的下降率。开始拉平后,柔 和地将油门杆收至慢车,使飞机以正常速度、方向和姿态 在跑道入口前1000~2000英尺处平稳接地,直至停止着陆 滑跑或脱离跑道的过程。
8、跑道状况
• 跑道状况主要是指跑道的长度、宽度、坡度和跑道灯光设 置。跑道宽度和跑道灯光设置是影响飞行员目视判断离地 高度的主要因素。
• 相同高度,跑道宽或灯光亮时,飞行员容易感觉高度低; 跑道窄或灯光暗时,飞行员容易感觉高度高。因此,在进 近准备过程中,应该查阅跑道平面图,了解着陆跑道的宽 度和灯光设置,适当地修正视觉误差。并且,在着陆过程 中应注意:
正确转移视线
• 目视进近中可使用许多技术和方法来保证主起落架在跑道 的所需点接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瞄准跑道所需起落架 接地点,然后调整五边进近下滑轨迹,直到所选择的点相 对飞机固定,进近时,在飞行员的视野里实际下滑点的一 片地面不会上下移动。
• 随着缓坡进近时下滑轨迹角度的减小,目视瞄准点与起落 架接地点之间的差距增加。对于每一个目视进近,飞行员 必须要考虑起落架轨迹与飞行员目视水平轨迹之间的差距。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着陆动作的技巧
• 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员对着陆个要素的判断不仅仅是依靠 视觉进行,往往还同时结合利用其他感受器官的信息。一 些所谓“超前反应”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感觉信息才能实 现。其他方面的感觉信息来源于飞行员对飞机姿态、下沉 速度、地面相对运动与操纵力的变化等等。根据每次着陆 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高度开始拉平,并要采取适当 的拉杆动作,保证拉平过程中高度、下降率及飞机姿态的 变化相适应。以便能在接地前的瞬间使飞机建立正常的俯 仰姿态和所需的下降率,在规定的接地区域平稳接地
正确转移视线
• 当跑道入口在机头下方通过且看不到时,将目视观察点逐 渐移到跑到尽头。
图一:飞机离地100英尺时
图二:飞机离地50英尺时 (飞越跑道入口)
正确转移视线
图三:飞机离地20英尺时
图四:飞机接地时
加强判断,建立正常高距比印象
掌握合理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1、下滑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2、拉平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3、接地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4、滑跑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拉平过程中所需姿态改变量大,因此,拉杆要及时。与 襟翼30相比,拉平后段的所需的杆量和杆力都明显增加。
------形成姿态后减速明显且下沉快,因此,收油门动作要柔 和,接地前避免等杆或松杆。
3、目视条件
• 目视条件主要是指能见度(RVR)或雨雪。在五边目视判 断下滑角时,能见度好或视线清晰,容易误远为近,误低 为高;能见度差或视线模糊,容易误近为远,误高为低。
2、拉平阶段的注意力分配方法
• 根据自己与道面的相对运动,综合判断飞机的高度、速度、 下沉量、状态、运动方向和目测。
• 着陆过程中,由于各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一样,因 此注意力分配有所侧重。
• 开始拉平之前,侧重判断飞机下降的快慢和开始拉平的时 机。
• 运动视差是指在周围环境固定而观察者的的头部或身体移 动时,由于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物体视角变化的差 异,便引起相对运行的知觉现象,整个空间看来都以注视 对象为中心在转动。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地面效应
• 飞机在起飞、着陆或贴近地面飞行时,由于流经飞机的气 流受到地面的影响,致使飞机的空气动力发生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地面效应。
7、入口前的环境
• 跑道入口前的地理环境和入口位置的不同,会给飞行员带 来目视判断上的视觉误差。入口前地形凸起,飞行员会感 觉高度低而下意识的”抬头”,造成下滑点前移,飞越跑 道入口的高度高;反之,入口前地形凹陷,飞行员会感觉 高度高而下意识的”低头”,造成下滑点后移,飞越跑道 入口高度低。入口位置内移时,如果飞行员视线不当,会 感觉下滑角大、高度高,造成下滑点后移,飞越跑道入口 高度低。针对上述特点,在注意力分配上要注意内外结合, 控制好飞越入口的高度。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目视判断的特点
• 着陆时飞行员是在快速运动着的飞机座舱里通过观察地面 判断高度等要素的。这与在地面观察其他飞机着陆大不相 同。他只能依靠地面景物的清晰程度、密集程度、运动视 差等物理因素形成的深度视觉,进行间接的综合判断飞机 的离地高度和下沉速度。一般来讲,着陆中飞行员按一定 的角度、距离观察地面,在速度一定时,高度高地面景物 清晰度差,密集程度大而且变化慢;高度低时则相反。在 高度一定时,速度大,地面景物清晰度差,速度小时则相 反。若高度、速度一定,飞行员视线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增 大时,地面景物清晰程度差;视线夹角减小时则相反。着 陆中对下沉速度的判断,运动视差也是重要的视觉线索。
------跑道宽或灯光亮时,应适当推迟目视判断的拉平开始时 机。
------跑道窄或灯光暗时,应适当提前目视判断的拉平开始时 机。
------着陆地带下坡时,接地前下沉量应稍大;反之,接地前 下沉量应稍小。
正确转移视线
• 按照737机组训练手册要求固定好坐姿。
•沿着遮光板上表面看过去,飞机头部结构可见一小部分(A) •从控制杆(中立位置)上方至外侧显示组件的底部边缘都可见 (B)
• 在一定迎角范围内,地面的影响使得各迎角下的升力系数 普遍增大,同一升力系数下的阻力系数减小;临界迎角减 小,最大升力系数降低。
• 飞机贴近地面飞行时,一、机翼平均下洗速度减小,平均 下洗角减小,有效迎角增大,从而使机翼的实际升力增大, 而且向后倾斜的角度减小,有效升力增大,诱导阻力减小; 二、机翼下表面气流受阻流速减慢,压力增大,上表面流 速进一步加快,压力更小,上下表面压力差增大,也使机 翼的实际升力增大。因此,在动压和机翼面积相同的条件 下,同一迎角下的升力系数必然增大,阻力系数必然减小。 有效迎角的增大,还会引起气流提前分离,使临界迎角减 小,最大升力系数降低。
5、气温
• 气温升高,空气密度减小,飞机减速较慢;气温降低,空 气密度增大,减速较快。因此,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着陆 时要注意:
------在高温条件下着陆时,正常情况下收油门动作应稍快, 以协调的拉杆动作控制好下沉。
------在低温条件下着陆时,正常情况下收油门动作应稍慢, 拉平后段带杆要及时。
------回顾不同重ຫໍສະໝຸດ 下着陆飞机的操纵和减速特点。避免大 重量着陆时,收油门动作过快或拉杆不及时;防止小重量 着陆时,拉飘或拉挂。
2、计划的着陆构型
• 正常情况下,737着陆以襟翼30为主。当需要使用襟翼40 来减小着陆速度和着陆距离时,可选择襟翼40着陆。使用 襟翼40着陆时应注意:
------横侧操纵过于灵活,且飞机受扰动后横侧状态不易控制。 因此,横侧操纵要“稳中求柔”。
• 空气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机翼下表面的空气绕过 翼尖向上表面流动的时候受到地面阻挡,致使翼尖涡流减 弱,平均下洗速度减小,下洗角减小;二、通过机翼下表 面的气流受到地面的阻滞作用,流速减慢,压力增大,且 有一部分空气改由上表面流动,使上表面流速进一步加快, 压力减小。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地面效应对飞机空气动力的影响
------大逆风着陆,拉平开始表速较大,拉杆动作要柔和;拉 平后段减速较快,收油门动作不宜过快,拉杆动作要及时。
------顺风着陆,拉平开始表速较小,起始收油门动作要缓慢 柔和;拉平后段减速较慢,收油门动作要连贯稍快。
------侧风着陆,关键要控制好方向位置,避免飞机接地前出 现横向移动,接地瞬间努力减小或消除交叉和坡度。通常 情况下,由于空气与地面的摩擦,越接近地面,侧风影响 越小。
着陆一般知识介绍
地面效应对飞机空气动力的影响
• 飞机贴近地面飞行时,地面也使平尾的下洗速度减小,下 洗角减小。同空中飞行相比,在平尾上额外产生一部分正 升力,对飞机重心形成低头力矩,这对保持和改变飞机的 力矩平衡有一定影响。
• 地面对飞机空气动力的影响会随飞机距地面高度的升高而 减小。
• 地面效应引起的升力系数增量△CY取决于机翼后缘到地 面的相对高度H=h/l,h为机翼后缘到地面的高度,l为飞机 的翼展。一般来说,H大于0.5-1.0时,地面影响就不大了, △CY不超过0.1-0.15。但在H较小时,△CY可能达到0.20.3或者更大。
• 在着陆过程中,飞行员判断高度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道面清 晰度,反而在能见度好或视线清晰时,容易误高为低;能 见度差或视线模糊时,容易误低为高。因此,在低能见或 雨雪中着陆时应着重注意:
------在低能见条件下着陆时,容易导致低高度飞越跑道入口, 而且由于视线较近,对飞机坡度和方向反映迟缓,目视感 觉下沉快。因此,要增加对飞机横侧的注意力分配,以保 持目视下沉量不增加为俯仰操纵的底线,同时注意收听高 度喊话。
1、下滑阶段的注意力分配
• 以跑道所需起落架接地点的一片地面因为主要依据,参考 瞄准点在飞机风挡上的投影位置和相关仪表指示,综合判 断飞机的下滑角、速度、方向等运动趋势。
• 并参考精密进近航迹指示器(PAPI)或目视进近下滑道指 示器(VASI/T-VASI)的指示,以正确的速度,配平和下 滑轨迹飞越跑道入口。
正确转移视线
• 看地面的目的是为了综合判断飞机的高度、速度、下沉量、 状态、运动方向和目测。
• 在运动中看地面,通常分为显明能见区、闪驰驱和模糊区。 • 视线距离近,飞行员感到相对速度大,觉得飞机接近地面
很快,不易看清地面辨别地面高度,对飞机姿态和运动方 向不易照顾,容易拉平高; • 视线距离远,飞行员感到相对速度小,觉得飞机接近地面 很较慢,也不易看清地面辨别地面高度,对飞机姿态和运 动方向的判断相对容易,容易拉平低。 • 看地面的视线距离,以既能看清飞机的离地高度和下降的 快慢,又能判明飞机的姿态和方向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