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课时教案

5.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容量。
6.感受需要统一单位。
谈话: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这个水壶的容量有几个杯子大。
教师做实验,将冷水杯中的水倒入小杯子中。再将同样的水倒入大小不同的另一种规格的小杯子中,观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水壶,两次得出的表示容量的杯数不同呢?那怎么可以让每次测得的容量同样多吗?
(2)“练一练“第2题。
引导:请每个小组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碗、杯这些小容器,每个容器都用量筒量50毫升水倒进去。(学生操作)
请大家观察,里面50毫升的水面各在哪里。
看到50毫升是多少了吗?那在小组里估计一下,你们小组每个容器器的容量大约多少毫升,比如像这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杯子的容量大约是多少,互相说一说。
那究竟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内容——认识升。(板书课题)
2.情境感悟。
(1)初步体验。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说明像这样能盛水的杯子、水壶、瓶子、锅等都是容器。(板书:容器)让学生说两遍:容器。
比较哪个能盛的水多。说说你的想法。能盛的水多就是什么大?
老师说明: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小。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发现的根据是什么?
指出:左边杯子盛液体多,容量就大;右边两个杯子盛的液体相同,它们的容量就相等。
1.练习一2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
1.练习一3
引导:根据1升的空间观念,说说每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回顾认识升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板书:毫升mL)
这就是容量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课题)
2.感知单位毫升。
提问:对于毫升你想知道什么?先猜猜看,你认为1毫升大约有多少?
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这个有橡皮头的细小玻璃管,这叫作滴管。玻璃管上有刻度,看到了吗?这里的“1”,表示从下面吸进的水上升到这里的“1”就有1毫升。
7.估计体验容量。
(1)学生“试一试”。
操作:请每个小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你们小组的1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告诉全班同学。
再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纸杯,用瓶里的矿泉水把纸杯一个一个地倒满,数数可以倒满几个纸杯。(学生操作、数杯数)
请每个小组估计一下,这样的一纸杯水大约多少毫升。
交流:这样的纸杯,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
强调纸杯容量,使学生都明确这样的纸杯容量大约多少毫升。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再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发展估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里容量单位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中主动思考的意识。
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难点
教学具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量杯,一个上下一样粗细的塑料瓶(如饮料瓶),长条白纸一张,1件大约2~3升的容器。
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像这个“1升”就表示容器里盛了1升酱油,这个“5升”就表示容器里成了5升油。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板书:升)计量像水、油、饮料这样的液体是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板书:L)这里3L、19L的意思分别是3升、19升。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课题
认识升本单元第1课时
目的
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重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四、学习小结——回顾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对容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增长了哪些本领?
回顾一下认识毫升知识的过程.你有哪些新的体会和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板书
设计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课题
升和毫升练习本单元第课时
目的
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进率,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制作1升的量器,并用来测量容器容量。
2.认识单位“升”。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
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想要了解的?
说明:一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入的液体有多少。
实验观察:老师现在量杯里盛1升水,告诉学生,这些水是一升。再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并指出三条棱的长度说明是1分米。问学生,1升水和这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一猜。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及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难点
建立容量单位毫升的观念。
教学具实验
教师准备一个小瓶(如眼药水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毫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请每个小组观察大量杯里的水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
说明并板书:1升=1000毫升。
6.主动探索换算。
让学生做“练一练”第3题,独立换算、填空,有困难的和同桌商量。
交流结果并呈现,选择两道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有错的改正。
指出:单位换算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想:I升等于1000毫升,几升就是几个1000毫升,就等于几千毫升;几千毫升里有几个1000毫升,就等于几升。
1.问题引入。
引导: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校园。暑假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很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大家来说说。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一定就多喝水吗?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指出:杯子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大杯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小杯盛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
引导: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了一个什么词儿?(板书:容量)让学生一起说两遍:容量。
2.情境引人。
出示准备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1瓶水(或1杯水)有1升吗?
不满1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是会什么单位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请注意下面看到的一些容器。
二、实验感知——认识单位毫升
1.引入单位毫升。
出示例3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
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提问:看了这1毫升水,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交流的?
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
3.观察几十毫升。
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表示的10毫升、20毫升……。
要求学生在量筒里倒进10毫升水,看看有多少,在小组里说说10毫升的感觉;再倒到20毫升,看看有多少,想想又有什么感觉。
提问:10毫升有多少,能说一说吗?
看了这20毫升水,又有什么要说的?
说明:10毫升水很少,20毫升水也是很少的,它说明1毫升这个单位真小。平时哪些容器装这么少的液体呢,你能想到吗?
4.深入体验毫升。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看图分别说一说什么容器里装有多少毫升药水。
说明:这些小的容器里的液体,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和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感受容量的含义和认识容量单位升。
难点
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升的空间感受
教学具实验
开水杯、马克杯,保温杯,以前的六年级上册数学书、1立方分米正方体容器、量杯、以升为单位计量的各类瓶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随笔
一、创设情境,感悟容量。
板书
设计
认识升
容量容器所装液体的多少
升L
1升(每条边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图,略)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总第课时
课题
认识毫升本单元第课时
目的
要求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2)比较感悟。
出示两个直观上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杯。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想法。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结合交流出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A.把两个冷水壶装满水,倒在同样大的杯子里,比较哪个冷水壶里倒出的水杯数多。
B.把其中一个冷水壶倒满,再倒入另一个冷水壶,根据结果比较出哪个容量大一些。
把1升水倒入纸杯,观察能倒几杯。
问:大约几杯水相当于1升?
4.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水多少升,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盛液体多少升来表示。
二、观察思考,深化认识。
1.做练习一1
观察,想想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互相说说。
现在各个小组来一个人做实验,怎样做呢?先看老师做:把滴管插进水里吸入1毫升。(演示)看看这里面的水就是1毫升。
水吸到滴管的哪里是1毫升?在自己的滴管上看看1毫升的位置。
再把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演示)能这样做吗?
现在请每个小组里一人负责做这个实验,其余同学看做得对不对。吸满1毫升时,大家看看1毫升有多少,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这1毫升水滴在手掌里,数数大约有多少滴。能行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