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杉城镇生态条件,土壤情况及农户用种习惯,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适应性强,米质优的天优3301、闽丰优3301、Ⅱ优3301品种。

该品种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优质稻品种评选,被评为优质稻品种并列入福建省2011年农业“五新”推广名录。

一、统一计划,分户实施
核心示范区组织形式采取三统一方式,即充一安排品牌、统一安排播期、统一浸种、催芽,分户播种、育秧、施肥、管理、收成。

二、产量指标
亩产600~650公斤,或比Ⅱ优明86增产10.22%,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

三、大田管理:
㈠播插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因素,播期统一确定为晚稻5月1日播种,秧龄约30天。

㈡秧田管理:
采用湿润育秧,亩播种量10—12公斤,亩用种量1.0公斤。

肥管为基肥:碳铵40公斤/亩、过钙40公斤/亩、四叶期施接力肥,用三元复合肥10公斤/亩、移栽前4—5天施送嫁肥,尿素5公斤/亩及喷药防治虫害。

水管掌握:前期不见水、中期不淹腿、后期不断水(浅水)。

培育偏平壮秧,为丰产打好基础。

㈢本田管理
1、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
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插足基本苗,亩确保足够有效穗是夺取高产的基础。

要密植规格:中稻、烟后为20*23厘米,亩插1.45万
从以上,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7万以上。

2、肥管:要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

亩用肥量为纯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钾16公斤,N:P:K比例为1:0.5:1.2。

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分施。

插秧后15天内结合中耕除草完成追肥两次,剑叶抽出时根据田间酌情施穗肥。

为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始穗灌浆期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两次。

磷肥做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各地可根据田块土壤肥力条件,施肥总量上下浮动10%。

3、水管:插秧后浅水护秧、返青、分蘖,等够苗25万时,抢晴天晒田,田裂露白根后返水,后间歇灌溉,促进幼穗形成;孕穗、抽穗期灌深水养胎;乳熟期保持干湿交替,可日灌夜排方法养根保叶;黄熟后排水自然落干成熟。

在小穗90%以上成熟时收割。

4、病、虫、鼠害防治:在生长过程中应加强田间检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主要重抓关键生育期的病虫防治。

药剂选用(亩用量)
①稻飞虱:10%大功臣(吡虫啉)15—25克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克或扑虱灵。

②螟虫和稻纵绻叶螟:5%锐劲特悬浮剂20—3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剂15毫升+20%三唑磷100克或20%三唑磷150—200克。

③穗颈瘟:20%三环唑2—3两(上海东风或浙江东阳农药厂)或21%加收米液剂100毫升。

④纹枯病和稻曲病:5万单位井岗霉素4两或20%纹枯净水溶液剂50克。

⑤细菌性条斑病: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100—150克或20%叶青双2两。

选用以上对口农药,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

在苗期统一组织农田灭鼠,使用新型抗凝血鼠剂—杀鼠迷和敌钠盐。

组织统一投放毒饵,确保生产稳产、高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