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中国获奖项目系列介绍
北京奥运综合通信工程
获得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奖提名
项目所在地:北京
项目用途:北京奥运综合通信工程,共包括北京奥运会所使用的全部31个竞赛场馆和15个非竞赛场馆的通信工程,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了话音、数据接入、公共安全等领域的58项增值业务、45项3G业务以及25项奥运特色业务,涉及20多万各国用户。

本项目的实施,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周到的服务、最丰富的业务”,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并开创了通信保障的多项世界记录。

竣工年份:2009年
申报单位(按申报时所列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项目业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一.获得国际认可
1.开创了通信保障的多项世界记录。

(1)奥运开幕式期间,国家体育场通话峰值达到每小时11万次,超过上届奥运1.9倍,开创了奥运史上通话峰值的新纪录。

而在如此高话务的冲击之下,中国移动网络接通率超过99.9%,掉话率仅为0.27%,达到了世界之最。

北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杨义春评价道:“中
国移动实现了奥运赛时无线通信对公众服务的完全保障,堪称大规模活动通信保障的创举。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函称赞道:“中国移动以创新的科技为全世界诠释了科技奥运的理念,你们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成功经验会成为未来奥运主办国及其移动通信合作伙伴的一笔
重要财富”。

(2)奥运圣火跨越珠峰是北京奥运申办时对世界的承诺,本项目在珠峰大本营以上区域建设了3个基站覆盖了火炬路线所有营地和顶峰,其中6500米海拔前进营地基站为世界海拔最高通信基站。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李海霞)上午,北京奥运圣火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峰峰顶,登山队员扎西次仁通过中国移动网络从世界之巅发回第一条圣火登顶彩信。

2.提供了奥运历史上最为丰富的业务。

在奥运史上首次提供了Wireless Info与即拍即传业务,并首次实现了可视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等3G特色业务。

这些全新业务的应用,改变了媒体记者传统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徐济成称,中国移动的业务及支持保障服务是其参加过的6次奥运会中最完美的一次。

新华社在感谢信中称赞:“你们的优质服务、出色保障使新华社奥运报道在世界新闻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中取得了空前
成功。

”纽约时报副主编查尔斯先生留言:“非常感谢中国移动在奥运期间提供的WIFI和移动电话服务!”
3.形成的多项先进成果被写入了国际权威标准。

本项目在频谱有效利用和无线设备电磁兼容方面的成果已被IEC PT62232、PT62232 DTR、ITU-R M.2244三项国际权威标准采纳。

项目研究论文在ACM IWCMC 2010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宣讲,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IEC TC106 PT62232项目主席Peter Zollman先生来信感谢本项目的杰出贡献。

二.应用卓越技术
1.首次为奥运赛事提供了3G技术服务,这也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标准(TD-SCDMA)首次亮相。

在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为主会场内近7000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3G体验,在国内外均具有领先性。

2.采用了高性能网络设备和多项创新组网技术,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保证了工程安全。

其中赋形天线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频率复用能力,成功实现了国家体育场看台区域超密集分区和高载频配置,确保了奥运期间的超高话务量和网络质量,在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中达到了领先水平。

MSC POOL组网技术有效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网络容量,保障了奥运网络的安全稳定,本技术随后进行了成功推广,截至目前本技术已经服务于中国移动的7亿用户。

“资源池”技术有效对抗了话务“潮汐效应”,以最小代价解决了奥运话务高流动性的问题,同时大幅节省载频资源减少投资,实现了解决网络难题和节省网络资源的双赢。

3.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环境应用了特殊适应技术,有效保护了环境。

在珠峰基站采用太阳能供电实现零排放,并在珠峰基站基础采用配重形式,使基站浮置于冰川上方,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在奥运场馆区使用美化或隐蔽天线技术弱化移动通信设施的视觉存在,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三.具有独特创新性
1.以“绿色奥运”为契机,首次在中国提出“绿色环保”创意,节约了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通过“资源池”技术在中心区内节省了约20个50平方米的机房,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使用量;通过“智能通风换热”技术显著降低空调的耗电量,创造了13%的节电效益。

创新提出TD-SCDMA集束电缆技术,减少材料使用量70%以上,同时明显降低施工难度,简化维护复杂度。

2.首次在中国引入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建设理念,采用创新方案建设了多运营商综合室内分布系统,并首次采用中国移动标准化铁塔方案实现共建共享,减少40%以上的电信设施重复建设量,有效节约了资源消耗。

3.创新性提出业务优化流程,形成赛时指挥体系,充分保障了通信指挥调度。

在奥运期间,奥运流程比常规流程处理问题节省一半以上时间,达到奥运SLA时限要求,受到TOC、场馆团队及合作伙伴的好评。

4.提出了6项自主创新技术,申请和取得了15项专利,有效提高了网络容量并减少了资源消耗。

其中TD载波间隔压缩技术有效增加了载波数量,可提升网络容量10%以上;WLAN高密度解决方案解决了空旷环境下高密度大容量用户接入的难题,密度与国外类似案例相比提升了10~20倍;大芯数光缆技术解决了大业务量需求,并成倍减小了管道需求,降低了施工及维护难度和工作量。

四.经久耐用可持续
1.充分考虑了赛后资源的再利用和灵活调度问题。

临时设备、线路等在赛后及时拆离,有效减少占地,降低功耗。

永久场馆的通信设施继续为公众服务,并通过“资源池”技术灵活调整载频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2.使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在后续得到了持续应用,并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与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中应用的“资源池”、MSC POOL、WLAN高密度方案等创新方案在后续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都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为成功完成大型赛事通信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在本项目的成功应用促进了TD-SCDMA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与演进,其后续演进技
术TD-LTE-Advanced已与LTE-FDD-Advanced、IEEE 802.16m一起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定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IMT-Advanced标准。

TD-SCDMA技术还对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加大投资和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按照测算对国内GDP的拉动影响在1%左右。

3.有力促进了“绿色环保”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自本项目开始,中国移动在全专业领域倡导绿色环保,大力推进“绿色行动”,承诺三年内减少耗能100亿度,取得了巨大成果。

2010年对比2005年成功实现单位业务量耗电量(即每ERL耗电)下降40%,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4万吨,也相当于节约101万吨标准煤消耗,或相当于174万辆轿车行驶一年的CO2排放量。

2010年WWF发布低碳企业领导力报告,中国移动作为中国仅有的两个低碳企业案例入选,引领了中国企业的绿色行动潮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