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蒲阳

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蒲阳

第38卷 第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V ol. 38 No.5 2016年9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Sep. 2016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蒲 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综述了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相关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认同进行了概念界定。

同时对已有研究中职业认同的学校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包括学校层面、课堂层面和同伴层面的影响因素。

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学校情境、管理风格加以探讨;课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科目、课程内容和师生关系等;同伴层面的影响因素则体现在教师文化和同伴互动两方面。

关键词:职业认同;学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5-0075-08近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认同做了大量研究,涉及教师职业认同的许多领域,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总结了其中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内涵、结构、以及教师职业认同的学校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等领域,以期对提升教师职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为职业认同,英文是 professional identity , 相近的概念还有 self identity 、 role identity 和 teachers’ identity 等。

该类概念翻译成中文后,又有职业认同、专业认同、身份认同、自我认同、角色认同和教师认同等不同的名称。

本部分首先对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概念的内涵做一个梳理,并澄清以上相关概念的关系及彼此间的差异,进而对职业认同的结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一)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如同职业认同概念在词语使用上的多样化,对该概念内涵的界定也众说纷纭。

目前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1. 教师职业认同是自我概念收稿日期:2016-04-10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 “十二五”规划课题 “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学校因素研究”(DIB141175) 作者简介:蒲阳(1975-),女,贵州遵义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发展。

E-mail: pu1yang2@持有该观点的研究者往往倾向于以个人对教师职业的感知与评价为研究重点,把职业认同与教师的观念或自我概念联系在一起,主要从对教师职业价值、行为的理解和接受角度对职业认同做出解释。

该类研究明确指出教师是一种高度自我涉入的职业,教师的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

[1]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焦点关注、教学意义建构和教学决策制定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概念。

[2]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是教师知觉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采取行动的核心。

[3]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感知与评价,是对该职业的基本性质、价值及主要规范的认识。

是教师自己对如何看待自身专业形象的整体性看法。

[4]2. 教师职业认同是角色认同持该类观点的研究者往往强调将社会规定的角色标准作为模板,以此来考察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状况或存在问题。

(1)把对职业认同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角色上。

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学的个人维度和社会假定之间的张力,作为一名教师即是在他自己看来和在别人看来像一名教师,通过不断争论后定义社会认为是正统的认同。

[5]是教师在面临外界环境变化的压力时,作为教师主体能否做出“投降于环境还是行动的一种理性抉择。

”[6] (2)明确对教师角色类别进行了细分。

Beijaard 等人指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自己怎么看待他们作为学科专家教师(subject matter7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experts)、教育学专家教师(pedagogical experts)和教导专家教师(didactical experts)的看法。

有的教师职业认同一种教师角色,有的教师将这三种教师角色综合起来认同自己。

[7] Elisabeth认为教师认同是教师主体在叙事中建构的教师角色中的参与性多少,并根据这种主体参与的多少区别四种教师角色:关爱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和传统型教师。

[8]3. 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过程持该类观点的研究者往往以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为研究重点,主要从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等角度对职业认同做出解释,“动态的协商与建构”是界定教师认同内涵的关键词。

(1)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的。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并对这些经验、体验的感觉反复协商的过程。

是一个持续地对经验进行解释和再解释的过程,[9] 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教师身份提出怀疑和反诘,从最初假定的角色走向实际的教师是谁的过程(the who actually)。

[10] 即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进行着的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稳定的、固定的。

(2)教师职业认同会受到各类因素综合影响。

多项研究分别中不同角度强调了各类因素的影响:个体经验、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11] 内部因素(如自身情绪)及外部因素(如教学情境、生活经验)。

[12]4. 教师职业认同是多维度认同持该类观点的研究往往是从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出发来界定该概念的,普遍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多个子认同组成,且各子认同的协调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1)教师职业认同有多个子认同。

Mishler 强调了职业认同定义中多个子认同的存在,并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我们的自我像是一个合唱队的合唱,而不仅仅是男高音或女高音的独唱。

[13]而Moore则从成分上将职业认同界定为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职业角色是重要的(向心性,centrality)、有吸引力的(性价或价值,valence)、与其他角色是融洽的(协调性,consonance)。

[14] Gee将教师认同分成四个子认同:“自然观”或“N—认同”“体制观”或“I—认同”“离散观”或“D—认同”“亲密观”或“A—认同”。

[15](2)保持子认同的平衡很重要。

教师的职业认同由多个子认同组成,它们的协调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子认同的概念涉及到教师不同的背景和人际关系。

一些子认同可能有着广泛的联系,可以被看作教师职业认同的核心,而另一些的地位可能更边缘化。

对于教师而言,子认同不互相冲突并保持良好的平衡非常重要。

在最初的教师培训阶段,新入职教师常常会体验到这种冲突;[16]此外,富有经验的教师在遭遇教育变革或直接工作环境的改变时,也可能会体验到这种冲突。

[17] 子认同的地位越重要,改变或失去它的代价就越大。

5. 教师职业认同综合说持该类观点的研究往往是从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出发结合以上相关因素来综合界定该概念的。

如Beijaard等人的研究就从四条特征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阐述:职业认同是经验的解释与再解释的不间断过程;教师职业认同并非单一,意味着个体,也意味着环境;教师的职业认同有多个子认同组成,其协调程度可能各不相同;能动性是职业认同的重要要素,意味着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职业发展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将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

[18] 它既是教师从自身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角色的过程,也是个体对所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

后现代视角以对话理论为分析基础,认为对于教师认同应该从多元—单个维度、稳定—变革维度、社会—个人维度之间进行综合分析,是教师持续协商与整合多个我的态度的过程。

[19]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体现在各自不同的出发角度与关注重心上,但近年来研究者们更倾向于用综合的视角来认识和考察教师的职业认同,将各角度的关注焦点整合起来,可能会比单一角度的描述更为丰富准确。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的感知理解、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动态过程及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系。

第5期 蒲阳:教师职业认同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77(二) 相关概念辨析1. 教师专业认同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职业认同均译自“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一词可译为“职业”或“专业”,因而“professional identity”出现了职业认同和专业认同两种译法, 译为前者的居多,且在许多研究中二者是混用的。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应对两个概念加以区分,这主要源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争:即教师到底是一门专业、职业、还是准专业?本研究将教师理解为专门性职业,看成是一种专业。

一方面缘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特征:教师职业在社会功能、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自主权与专业组织等基本条件方面显示出了相应的专业特征;[20] 另一方面缘于法律典籍的相关规定: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年颁布)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 年版)也将教师归为专业技术人员之列。

2. 教师认同教师认同与教师职业认同、专业认同在诸多方面存在交叉重叠,内涵非常接近。

Holland认为教师认同是教师在个人生命时期内与社会集体不断建构和再建构其行为和自我的方式。

[21] Olsen把教师认同看成是教师先前的自我与社会态度、意义系统、教师所处的情景综合起来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中教师行为与社会情景协商的一种标签。

[22] 李彦花的研究中教师认同是教师自己对如何看待自身专业形象的整体性看法,它以自我为中心,在一定的心理、社会、文化环境下建构而成。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认同涉及的范围与时间较职业认同、专业认同更为广泛,延至教师个人的生命时期和与整个社会情境。

3. 角色认同在个别研究中虽然也存在将角色认同与职业认同混用的情况,但基于对“教师应当如何”的规范性和“教师是怎样一种角色”“为什么我是教师”的存在论的认识与反思,更多的研究将角色认同明确区别于职业认同。

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中明确“角色是由社会的组织与制度所架构的规范来界定,……认同则是行动者意义的来源,也是行动者经由个别化的过程而建构的。

”[23]具体到教师角色认同的许多研究中,教师角色是教师职业认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教师角色促成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这类研究往往认为教师在角色认同中缺乏自主性,是外铄的,即角色认同是一种对外界规定的教师角色须要承担的规范与期待的认可,但是教师不一定会内化这些规范与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