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QC成果)提高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
(QC成果)提高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
凝结收缩,会使孔道上部产生空隙,所以,为了保证有粘结预应力梁灌浆密实,对孔道进行二
次压浆。二次压浆的间隔时间以先压注的水泥浆充分泌水又未初凝为宜。
4、水泥浆应搅拌均匀,采用压力灌注,在进入灌浆泵前需过筛。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
。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灌浆在梁端的灌浆口进行,采
否
点、施工工艺基本熟悉。
2
操作人员经验 少
调查询问
通过现场询问10名工人,基本无其它类似项目后张法 预应力梁施工经验。
是
3
夜间照明不足
现场调查
经调查晚上进行施工时,塔吊上有大灯,作业面足够 的照明条件良好,不影响施工。
否
4 操作空间小
调查询问
操作空间小,影响了施工效率,但对波纹管的定位质 量不影响
否
是
定位筋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箍筋上比较牢固。
否
灌浆用水泥浆搅拌完成后均在规定时间(3小时)内使 用完。
否
经检查,灌浆所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为
0.42,现场计量准确,灌浆用水为清洁水,水泥浆强
否
度不小于30N/mm2,满足施工要求。
波纹管连接时取大于主管5mm波纹管做连接套管,连
接套管长度取200~300mm,与两端波纹管搭接长度均 为100~150mm,连接套管与波纹管接口处采用胶带密
组名称 小组成立时间
注册登记号 序号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台州经济开发区学院路小学(西)项目QC小组
2017年9月1日
活动时间
天颂QC2017-05
课题登记号
性别 年龄
职称
组内职务
课题类型
现场型
2017.9.1-2017.10.31 天颂QCK—1705
小组内分工
法预量应力混凝土质张梁
制图人:陈爱珍
2、要因确认
关联图
日期:2017年9月20日
根据以上关联图,我们共找到15个末端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确认,见表5
要因确认表
表5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情况
是否要因
1.查阅技术交底资料,技术交底记录详细完整,具有
1 技术交底不详 调查询问 指导作用。2.现场询问10名施工人员,工人对操作要
,内掺高效UEA微膨胀剂或0.01%水泥用量的铝粉、减水剂,必须计量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
配好后不得再加水。水泥浆强度不小于30N/mm2,自调制至灌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超过30~4
5min,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经常搅动。
3、鉴于26.1米预应力梁孔道较长,且采用波纹管成孔,考虑仅压注一次,水泥浆有泌水和
实施四、优化灌浆方法
技术负责人针对本工程情况对孔道灌浆施工工艺进行了细化,制定了作业指导书,并采
用了二次灌浆的方法。孔道灌浆要点如下:
1、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并清净积水,保证孔道压浆流畅,使浆液与孔壁结合良好,
对排气孔、压浆孔、压浆设备等进行检查。
2、孔道灌浆用42.5普通水泥,水泥浆水灰比宜为0.4一0.45,水泥浆内不得掺入各种氯盐
管道冲洗不彻 12 底
灌浆孔间距偏 13 大
14 灌浆方法不当
15 压浆机故障 制表人:陈爱珍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现场调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 现场检查
通过现场查看波纹管采用细铁丝绑扎在定位筋上,比 较牢固,不易脱落。
否
现场检查,定位筋未严格按规定要求准确设置,致使 波纹管定位不准。
责任人
毕文生 叶毅
林彬 崔仁剑
王海斌 金安
4 灌浆方法不当 优化灌浆方法 制表人:陈爱珍
七、实施对策
确保孔道灌浆密 1、细化灌浆工艺
实、饱满
2、优化灌浆方法
实施一、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实际操作及理论培训
施工现 2017年10 场 月29日
日期:2017年9月22日
叶毅 金安
2017年9月23日,QC小组组织对施工操作人员交底后张法预应力梁专项施工方案,学习施
工工艺,岗位操作技能,使每个作业人员对操作工艺的基本特点,以及特殊要求有明确的认识
。同时针对波纹管定位和预应力灌浆应注意的事项、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讲解,提醒工
人要严格按专项方案要求施工。
实施效果:通过学习后对作业工人进行理论及实操考核,考核达到优秀。
实施二、优化定位筋布置方法
波纹管定位筋严格按间距100CM进行固定,由于波纹管长达20多米,为准确控制每一根定
7年9月24日至10月28日期间,我小组会同甲方、监理人员对我项目施工完成的预应力混凝土
梁进行了系统的效果检查,汇总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梁施工质量调查表
实测点
合格点数
不合格点数
合格率(%)
波纹管定位不准
60
孔道灌浆不密实
60
52
8
54
6
86.7 90
预应力筋伸长值、
60
预应力值偏差
否
封,基本不存在孔道接头不严密现象
经检查,孔道灌浆前,用压力水对管道进行了冲洗,
并清净积水。保证了孔道压浆流畅,使浆液与孔壁结
否
合良好。
经检查,灌浆孔间距均符合设计要求
否
经现场检查,预应力梁跨度达26m采用理论压力压浆
,压浆过程中压力会有所损失,可能会造成不密实和
是
不饱满,采用的方法不能保证压浆质量。
用二次灌浆的方法:用灌浆机加压到0.3-
0.4MPa将水泥浆压入孔道,待另一端排气孔流出浓水泥浆后,封闭排气孔;二次继续加压至0.
6~0.8Mpa,待压力达到后封闭出浆管,并检查确认无漏浆时封闭进浆管,然后撤除压力。
5、预应力筋全部张拉完毕后应尽快灌浆,尽量在48小时之内完成。
实施效果:通过改进灌浆方法,细化灌浆工艺,孔道灌浆达到了密实、饱满。 八、效果检查 通过本QC小组成员的努力,大跨度预应力梁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201
注浆孔堵塞
60
其它
60
合计
300
制表人:陈爱珍
56
4
93.3
56
4
58
2
93.3 96.7
276
24
92
日期:2017年10月29日
92%
100
90%
90 84.3%
5
浇砼时触碰到 波纹管
现场调查
预应力梁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容易触碰波纹管,造成 波纹管发生位移、破损,波纹管破损造成浇混凝土时 孔道渗入水泥浆堵塞孔道或灌浆时漏浆。
是
波纹管与定位
6
筋绑扎不牢固
定位筋位置偏
7
差、间距偏大
定位筋安装不
8
牢固
水泥浆使用时
9
间超时
水泥浆水灰比 10 不符要求
孔道接头不严 11 密
10 制表人:陈爱珍
三、选题理由
日期:2017年9月2日
1.理由一:本工程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达到26.1m,施工复杂,操作工艺
难度大,是本工程难点。
2.理由二:争创浙江省“钱江杯”是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充分显示了公司对工程质
量的严格要求,对自身实力的信心。
3.理由三:本工程为浙江省重点工程,是一项检验我公司综合实力的工程,工程质量的
3、可行性论证 (1)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已多年,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及高于国家规范的 企业标准,按照贯标要求进行管理可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项目部组建了强有力的创优领导班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施工方案 和技术交底书。 (3)小组成员组成合理,理论和实际经验都比较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项目部及施工班 组整体素质高。 (4)在47个缺陷点中,波纹管定位不准和孔道灌浆不密实共有37个不合格点,占总缺陷的7 8.8%,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使不合格点降到20个点,合格率将由原来的84.3%提高到9 0%,目标能够实现。 五、原因分析 1、从调查表及排列图可以看出,“波纹管定位不准”及“孔道灌浆不密实”是影响大跨度预 应力混凝土梁质量的主要问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了多次讨 论,并且到现场广泛收集工人、班组长、质检员、各级工程技术专家意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最终我们整理画出了以下关联图。
现场检查,灌浆机采用规格为ZB6-
600的灌浆机1台,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现场进行试运
否
行,设备正常,满足施工需要。
日期:2017年9月20日
六、制定对策
根据表5我们找到造成“波纹管定位不准”及“孔道灌浆不密实”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经验
少、浇砼时触碰到波纹管、定位筋位置偏差,间距偏大、灌浆方法不当。针对上述要因,QC小组
检测项目
堵塞 注浆孔
20.0% 2
0.0%
其它
制图人:陈爱珍
日期:2017年9月18日
从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施工中“波纹管定位不准”及“孔道灌浆不密实”累计频率78.8%,
是影响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重点控制对象。
2、目标确定
结合实际情况及QC小组调查数据统计,经QC小组集体讨论,确定QC活动的目标为:通过实 施“提高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QC活动,使大跨度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合 格率提高到90%以上。
经过认真研究,制定对策,细化措施,制定对策表如表6:
序号 1 2
主要 原因
操作人员经验 少
定位筋位置偏 差、间距偏大
对策
对操作人员进 行全面的实际 操作及理论培 训 优化定位筋布 置方法
浇砼时触碰到 加强现场操作
3
波纹管
交底
对策表
表6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