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培养跨文化的意识,就是要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的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组成部分。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而中学英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外国文化,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

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从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词汇和句子是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作用。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表情达意上会有些差别,有些词汇从字面上并不能推出其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的教师对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视而不见,偏重于表面意思,对语言知识的积累方面训练不够,使得很多学生对常用词语始终处在模糊领会状态,学习缺乏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在进行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在学习问候语时,教师:“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学生:“Good morning, Miss **.”这时教师应该对中文和英
文的问好向学生说明,在英语文化中,学生称呼老师不是Teacher,而是**小姐(未婚女士)或**夫人(已婚女士),这种文化的差异,只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

又如:在学习关于食品的话题,让学生知道英语国家中常见的饮料和食品,比如:ice-cream, hotdog, coffee,等单词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快餐的区别及餐具的区别和使用方法,中西方用餐方面的礼仪等知识。

在学习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时用多媒体打出各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辨认,还可以让他们画一画中国的五星红旗和奥运会会旗。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的交际中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

但是,学生很容易用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形式来说英语。

在中国,相互认识的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这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所以在教授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句式的应用情景并加以模式练习,让学生了解西方人士见面时打招呼与中方的不同。

2.结合课文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任何语言都是要说出来才能表达的,语言的运用和一定的情景密不可分,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工具,语言能够反映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除了在日常对话中渗透文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用多种手段使文化教学渗透其中。

比如,在课堂上,将全班分成一个或几个小组,围绕教材中
心部分,各抒己见,激烈讨论。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章大意的把握,通过讨论,学生还能体会英美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而又目的的氛围。

通过讨论,学生还会逐渐意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在面对别人称赞时,会表现的直接而坦率,而中国人则较多的采取谦虚的态度,这种东西方态度的不同,体现了西方人性格中直接的一面。

除了运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如一些有场景的对话,形式多种多样,有对话,演讲,舞台表演等。

以商场的场景为例,学生根据课本可以自己编对话,扮演顾客或店主,当学生表演完时,老师要在旁点评,对话中比如“Can I help you?”是英语国家店员常用的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亲身演绎后,可以更深刻理解西方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的交际训练时十分必要的。

三、文化渗透和听力、阅读等相结合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两种技能通常都结伴而行,要提高听说这两种重要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理解英语。

听说能力是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培养和提高的技能。

教学要重视听力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完一段材料后再自己复述一下,复述时注意语音、语调。

在阅读教学方面,如果学生不能了解英语文话、价值、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也就不能理解文章的真
实含义,长久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以语言基本功,即词汇、语法为基础,忽视了对文化方面的重视,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是相当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会妨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四、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化得进程加速了物质产品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信息。

同时也提供了视频、录音等给广大师生。

这些教学资源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效果,因此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比如,在一些英美国家,当收到他人的礼物时,主人会欣然接受,并且说:Thank you.这是因为英美人士比较直爽,他们习惯直接表达感情;而如果了中国人,在收到别人的礼物时,会再三推托,说“这怎么好意思让您破费”之类的话,这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委婉、内敛。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应该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开阔学生视野,使得抽象难以理解的句子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的视觉信息,再配上文字和声音,使得图、文、声、形并茂,全面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使学生认知渠道多样化,课堂生动形象。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拓宽渠道,积累经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日常对话中总结文化,在课文中体会文化,把听力、阅读等传统教学过程当成文化渗透的有效教学材料。

此外,还可以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一些阅读英美报刊
杂志等课外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多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又可以扩大视野。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视听教材或现代化手段来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

我们相信,只要能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广泛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