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集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储集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三、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图4-3 砂岩内溶孔的典型特征示意图


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很多,有压汞 法、孔隙铸体法、图像分析法、半渗透 隔板法、离心机法、蒸汽压力法等等。 最有效的是压汞法和图像分析法相结合。
四、压汞法原理

原理:采用压汞法注入水银时,因为水 银是非润湿相液体,欲进入孔隙系统, 需要克服表面张力所产生的毛细管阻力。 控制水银进入孔隙系统的是喉道大小而 不是孔隙大小,所以在测量过程中求得 与毛细管阻力平衡的外力的大小,以及 压入岩样内的水银体积,就能求出与注 入量对应的喉道大小。
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 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岩石的孔隙系统由孔隙和喉道两部分组成。 孔隙:系统中的膨大部分。 喉道: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 喉道指某一点处的通道大小,它没有长度和体积概念, 只有面积概念。 喉道可用直径确定,孔隙可用直径和体积确定。
四、压汞法原理

当给一定的外加压力而将水银注入岩样,则可根据平 衡压力计算出相应的孔隙吼道半径值。
在这个平衡压力下进入岩样孔隙系统中的水银体积, 应是这个压力下的相应孔隙喉道的孔隙体积。 孔隙喉道越大,毛管阻力将越小,注入水银的压力也 小。因此,再注入水银时,随注入压力的增高,水银 将由大到小逐次进入其相应喉道的孔隙体系中去。
一、岩石的孔隙类型
1、广义的孔隙: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2、狭义的孔隙:岩石中的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 内的充填物内的空隙。 根据孔隙的成因分类 原生孔隙:指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与颗粒之间的 支撑作用形成的孔隙,如粒间孔隙。 次生孔隙:指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或成岩以后形成的孔 隙,如溶蚀孔隙。


五、毛细管曲线特征



压汞曲线形态主要受孔隙分布的歪度及分选性 两个因素控制。 歪度:指孔、喉大小分布偏于粗孔喉或细孔喉, 偏于粗孔喉的称粗歪度,反之称为细歪度。 分选性:指孔喉大小、分布的均一程度。大小、 分布愈集中,表明分选性愈好,毛管曲线上就 会出现一平台;当孔喉分选差时,毛管曲线是 倾斜的。
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主要决定了岩石孔隙度的大小。 喉道大小及其分布主要控制了岩石渗透率的大小。
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图3-1 储集层岩石中孔隙与喉道分布示意图(据张厚福等,1999)
三、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储集层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基本孔隙类型: 1、粒间孔;2、溶蚀孔;3、微孔隙;4、裂隙。
前三种类型与岩石结构有关而且可以作为三角分类图的端点。裂隙则可与其 它任何孔隙共生。
1、粒间孔隙:砂岩为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含少量胶结 物,在颗粒、杂基及胶结物间的孔隙称为粒间孔隙。 2、溶蚀孔隙:溶蚀孔隙是由碳酸盐、长石、硫酸盐或者 其它可溶组分溶解形成。 3、微孔隙:包括泥状杂基沉积石化时收缩形成的孔隙及 粘土矿物重结晶晶间隙。
三、储集层的孔隙类型
图4-1 粒间孔隙的镜下素描图
五、毛细管曲线特征
图5-1 典型毛细管压力曲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