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最新版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出(阳) 降、入(阴)
常态——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3. 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阳偏胜
阴偏胜
阳偏衰
精品课件 阴偏衰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确立护治原则 6.归纳药性 7.指导养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2. 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3. 联属功能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喉为门户, 在液为涕 在志为悲(忧) 与大肠相表里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
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念
含义: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 方属性的概括
初期含义: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
阴阳学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概念
阴阳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脾主运化
(1)运化食物 (2)运化水液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食物
脾主运化

精微
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 B. 脾的自转输
全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多余的水液
肺、肾
精品课件
体外
第三节 藏象 三、脾
1. 生理功能 2)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
血、津液运行正常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四、肝
肝主疏泄
前提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
肝失疏泄
脾胃运化 (脾升胃降)
A.头晕目眩

B.飧泄
(肝脾不和)
A.嗳气,呃逆,
恶心呕吐

B.脘腹胀痛
C.便秘 精品课件 (肝胃不和)
第三节 藏象 四、肝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
肝主疏泄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手 足三阳经
腹 足三阴经

《灵枢.逆顺肥瘦篇》: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精品课件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第四节 经络
十二经脉
3.流注次序
食指端
鼻孔旁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心中
小指端
目内眦
足小趾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精品课件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朱震精亨品(课件丹溪)—养阴派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四、肝
(3)调畅情志
肝主疏泄
气血正常运行
情志活动正常
肝失疏泄 情志活动异常
疏泄不及 疏泄太过
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 沉默寡言,喜太息。
急躁易怒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四、肝
1.生理功能: 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
防止出血的功能。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四、肝
此长彼长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重阳此必消彼阴消,重阴必阳气”虚、引起“血寒虚极,生血热虚引,起热气极虚生寒”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阴说阳明学人说体在的组护织理结学构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联属功能: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液为泪 在志为怒 与胆相为表里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藏精:肾气对精气所具有的闭藏作用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 微等)。

狭义: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主血脉:
C. 脉管 通畅
A.
心气 充沛
血液 充盈 B.
精品课件
血脉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2.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胸中
无名指端
目外眦
足大趾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肺中
《灵枢.营卫生会篇》:“精品阴课件阳相贯,如环无端。”
第四节 经络
腧穴
1.定义: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2.分类: 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 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既有一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但没有归经的 腧穴。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 点或病变部位、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部位的腧穴。
精品课件
概述 二、中医学特点
1.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体本身的统一 人体身心的统一 人与社会的统一
2. 辨证论治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
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
应的治疗方法。
1.生理功能: 1)藏精
肾所藏之精
先天之精
活力资助 不断培育充养
后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人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 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
精品课的件精微物质。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1)藏精 生长发育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五、肾
1.生理功能:
2)主水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
精品课件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作
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谷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 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主呼吸之气
肺主气
主一身之气
精品课件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气的生成(宗气)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2)主宣发肃降
第四节 经络
十二经脉
1.组成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精品课件
第四节 经络
十二经脉
2.走向
头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之精源品,课以件 消阴翳。)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概念
五:金木水火土(五材) 行: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1.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3.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脏腑包括
脏腑
脏:心、肝、 脾、肺、肾
腑:胆、胃、 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精品课件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 子胞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A主血.B主脉
血脉
心气
精品课件
全身
第三节 藏象
一、心
1.生理功能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保持呼吸道洁净。
宣 发
肺气
A.呼出体内的浊气 B.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外达皮毛 C.宣散卫气,将津液化 为汗液,并调节其排泄
肃 降
A.吸入自然界清气 B.将津液向下向内输布
C.将津液向下布散,代 精品课件 谢后成为尿液
第三节 藏象
二、肺
1. 生理功能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内容
生 我 者 为 母 , 我 生 者 为 子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五行学说 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