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名著阅读①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
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②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
连绵不断的冷雨,在一阵阵凄厉寒风的驱赶下横扫而过。
③当时,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就怕别人来打扰。
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④“嘿!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
⑤“幸亏我拉好了窗帘。
”我想。
我真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
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杰克。
”$来&源:⑥我立即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身子便直打哆嗦。
⑦“什么事呀?”我问。
既尴尬又不安。
⑧“你到这里来。
”约翰·里德说。
他在扶手椅上坐下,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
⑨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学生,比我大四岁。
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副病态。
⑩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两个月,说是因为“身体虚弱”。
但他老师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却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
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总是欺负。
他经常欺侮我,虐待我。
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
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
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⑪我向来对约翰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
他拼命向我伸出舌头。
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凝视着这人那副令人厌恶的嘴脸。
突然他二话没说,狠狠给了我一拳。
我一个踉跄,从他椅子跟前倒退了一两步才站稳身子。
“这是对你的教训,”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两分钟之前眼光里露出那副鬼样子,你这耗子!”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⑫“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他问。
“在看书。
”我答道。
“把书拿来。
”他又说。
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⑬“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
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
现在我要教训你。
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
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⑭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
但是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势时,我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己经扔过来,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
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另外的心理紧接着占了上风。
⑮“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那是她说的吗?伊丽莎、乔治亚娜,我还能不去告诉妈妈吗?不过我先要……”他向我直冲过来,我只觉得他揪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我已经跟他肉搏,我发现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
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
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
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
我们给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哎呀!这样撒泼,竟敢打约翰少爷来。
”⑯里德太太又补充说:“把她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
”于是马上就有两双手按住了我,把我拖上楼去。
【注】杰克:即约翰·里德伊丽莎、乔治亚娜:约翰·里德的姐妹(1)那天下午,“我”有哪些不幸的遭遇?请分4点概括。
(2)根据选文情节,分析并概括“我”的性格。
(3)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我”?(4)原著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地除了舅妈家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地方。
(5)选出与本文作者属同一国家的作者()mA.安徒生 B.雨果 C.莎士比亚 D.契诃夫(6)除选文外,简述原著中你记忆深刻的一个情节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答案】(1)①我被约翰·里德狠狠地打了一拳②我受到约翰·里德的谩骂③我被约翰·里德扔过来的书打中并倒下,脑袋碰出了血。
④我被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
(2)①“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说明“我”喜欢读书、喜欢安静(不喜欢被人打扰)②“便走到他椅子跟前”、“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我照他的话做了”说明“我” 软弱,逆来顺受③“‘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说明“我”也有勇敢的一面,有反抗精神。
(意思达到即可。
)(3)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爱的母亲;不满舅舅收留简·爱;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4)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5)C(6)略【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搜索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我”不幸的遭遇,分4点概括。
①我被约翰·里德狠狠地打了一拳②我受到约翰·里德的谩骂③我被约翰·里德扔过来的书打中并倒下,脑袋碰出了血。
④我被拖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并概括“我”的性格的能力。
根据选文情节,可从四各方面概括:①“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说明“我”喜欢读书、喜欢安静(不喜欢被人打扰)②“便走到他椅子跟前”、“我已经习惯了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忍受辱骂之后必然而来的毒打。
”“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
”、“我照他的话做了”说明“我” 软弱,逆来顺受③“‘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你像罗马暴君!’”、“我不再畏惧,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说明“我”也有勇敢的一面,有反抗精神。
(意思达到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的能力。
舅妈一家不喜欢“我”,是因为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爱的母亲;不满舅舅收留简·爱;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4)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依据作品内容可知,原著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地除了舅妈家里,还有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三个地方。
(5)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能力。
选C (6)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学校组织学生去首都博物馆开展“走近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语文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活动前,同学们查找到下面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①今年时逢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为我国民族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的人民艺术家,由老舍纪念馆等单位牵头承办的老舍笔下的人物及街市系列纪念活动将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我们不仅能集中欣赏到充满老舍元素的艺术展览,还能聆听围绕老舍作品展开的专家讲座。
②老舍的作品,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
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
”因此,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提炼过的北京白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白”,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基础上的妥tiē,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
有人这样评论老舍先生:他使语言脱去自然形态的粗拙与随意,炼成金子,________,如同一件精雕细刻的瓷器。
①文段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依据拼音写汉字和对“赏”字笔顺描述都正确的一项是()A.粗拙(zhuó)妥贴“赏”的第一笔是“丨”B.粗拙(zhuó)妥帖“赏”的第一笔是“丶”C.粗拙(zhuō)妥帖“赏”的第一笔是“丨”D.粗拙(zhuō)妥贴“赏”的第一笔是“丶”②给文段①横线内容依次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引号引号 B.引号书名号C.书名号书名号 D.书名号引号③文段②结尾处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B.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C.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朴素精致D.使作品中的北京口语华丽脱俗(2)进入展馆,同学们来到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巨幅图画前,围绕作品展开讨论。
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依据《骆驼祥子》原著,给下面三幅图画排序。
甲乙丙②下面语句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对这些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及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语境:祥子通过努力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把车比作武士的徽章,表明了这辆车对祥子的重要性,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荣誉的象征。
B.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语境:祥子被大兵抓到军营,有了逃跑的计划。
分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写出了祥子当时又惊又喜、又怕又累的复杂心理。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语境:祥子在烈日下出去拉车。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写出了柳树失去活力的状态,突出了天气的炎热,让祥子苦不堪言。
D.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语境:一场暴雨,给大杂院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分析:这句话运用拟人,一场看似平常的暴雨,却能要了底层百姓的命,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观看展览时,同学们发现,老舍先生在踏上文学道路之初曾写下一副自勉联,表达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艺术追求。
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①将“著”“尊”“李杜”“春秋”填入对联的适当位置,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的方格中。
上联:报国文章 ________下联:攘夷大义 ________②对联中的“春秋”让我们联想到了儒家“五经”中的《春秋》。
孔子编订的《春秋》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________(朝代)________(人名)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编年体历史巨著。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就选自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