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参考资料

绪论参考资料

绪论参考资料儒家的人文精神:1.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的马厩着火了,孔子知道后首先问有没有伤到人,然后才问财产损失,可见他尊重人的生命甚于自己的财产,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要求。

2.提出“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反对统治者的暴政残害百姓,主张施行仁政,实现天下大同。

3.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满足自己的时并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能够换位思考,多为他们人着想,而不是损人利已,这是很高的精神境界。

4.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

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

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

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反映了孔子追求教育平等的思想。

5.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例如,孔子老而喜易,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像《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笔下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精力,反反复复把《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

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对学生更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他们门下弟子三千,更有七十二人成为杰出的人才。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通这样。

名言故事: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么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人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不乐生,不悲死:不因为活着而高兴,放纵生命,不因为死亡而恐惧,畏惧,整天心神不宁,影响日常生活,一切顺其自然。

通天塔的介绍《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宣称,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据犹太人的《圣经》记载:大洪水劫后,天上出现了第一道彩虹,上帝走过来说:“我把彩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大地立约的记号,我使云彩遮盖大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不再泛滥,不再毁坏一切有血肉的活物了”,上帝以彩虹与地上的人们定下约定,不再用大洪水毁灭大地。

此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都有一样的口音。

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遍布地面,于是向东迁移。

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他们遇见一片平原,定居下来。

有一天,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知道不会再有诺亚时代的洪水将我们淹死,就像淹死我们祖先那样?“这有彩虹为证啊”有人回答道“当我们看到彩虹,就会想起上帝的诺言,说他永远不会再用洪水毁灭世界。

”“但是没有理由要把我们的将来以及我们的子孙的前途寄托在彩虹上呀”另一个人争辩说“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以免洪水再发生”于是,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

”于是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他们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由于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建成的巴比伦城繁华而美丽,高塔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公一比高低。

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发觉自己的誓言受到了怀疑,上帝不允许人类怀疑自己的誓言,就像我们不喜欢别人怀疑自己那样,上帝决定惩罚这些忘记约定的人们,就像惩罚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一样。

他看到人们这样齐心协力,统一强大,心想: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一定得想办法阻止他们。

于是他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因为语言不通而分散在各处,那座塔于是半途而废了。

那共同的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提出某种语言是原始语言,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

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征意义,表示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一、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哈佛大学通才教育开设“基础课程”包含“文学和艺术”,文理科学生必须选修。

哈佛大学原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过:“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清华大学调查毕业生十年后专业对口工作:16.7%。

新浪网7000多人参与调查显示,92%的人支持语文课列入大学必修课。

重庆大学理科类毕业生马建智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后到单位实习时,却因不会写公文而最终未能如愿留下。

二、学习《大学语文》的作用?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09年7岁的吉娜在NBA魔术主场领唱国歌。

每天早晨,美国小学生都唱国歌、升国旗,宣誓:“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

”2、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意指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据报道,扬州一位从事多年高中语文教育的老师向媒体的热线诉称,他的大学三年级的儿子,一则不足百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朋友,希望文学成为您人生航船上的又一架发动机,使您的事业如虎添翼。

有朝一日,当您作为一名大科学家在作学术报告时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您会觉得文学与您相伴;当您成为大政治家、外交家、大律师时,或接受记者采访,或在法庭上面对挑战,您侃侃而谈、语惊四座,您会觉得文学对您的帮助并不在专业知识之下;当您成为大企业家与日本、韩国及港台企业家谈判结束时突然即席赋诗一首,妙语连珠,使人震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您会觉得文学是您的挚友;当您事业有成,需写报告、搞总结时,您又会想到文学的存在……。

(王步高)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在广袤的沙漠上,可以看到一缕轻烟在向上飘,没有一丝的风,烟也显得孤独无依。

长长的河水上方,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让整个画面更加悲壮。

这两句诗用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壮丽的山河图。

一个“直”字,写出了沙漠里渺无人烟的广袤意境;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5、有助于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张靓颖以金像奖颁奖嘉宾身份亮相,不识繁体字“餘國亮”。

在金像奖颁奖晚会上献唱《夜宴》片尾曲的张靓颖,也许更应该抓过身边舞者的面具遮羞——和陈坤一起颁发最佳视觉效果时,她不仅不认识繁体“国”字,英文发音也磕磕绊绊,在张靓颖心虚地问“是这么念的吧”时,实在“看不下去”的陈坤,颇不给面子地来了一句“还是我来念吧!”当时,陈坤发挥绅士风度,让张靓颖先宣读获奖者,获奖人是吴炫辉和余国亮,没想到张靓颖不认识繁体“炫”字和“国”字,尴尬收声并向陈坤请教。

1981年,京都大学藤枝晃教授来南开大学开讲座,开始产生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

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正日本著名史学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名誉教授藤枝晃博士,应邀来天津南开大学进行为期两月的讲学.藤枝晃教授是日本多年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卓有成就的专家之一.已发表的有关敦煌学和中西交通史的著作有240余篇.他曾多次访问过一些国家研究和讲授敦煌学,出席过各国东方学会议,曾获得日本学士院奖,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聘为教授并赠给名誉哲学博士学位,受过法国学士院儒莲奖,获得法兰西教育勋章,曾任日本国家重点文物选定委员.6、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国家旅游局提倡“文明旅游”。

“克己修身”。

克服自身的缺点和缺憾,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7、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诗经》诗篇最初靠传唱流传下来。

宋词最初用唱传播。

门德尔松说:“文学素质使他的音乐充满诗情画意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