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客观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提出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是()、明确政府职责和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A.普及学前教育B.基本普及学前教育C.全面发展学前教育D.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坚持“广覆盖、多形式”的原则,要以大力发展()为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A.公办幼儿园B.民办幼儿园C.普惠性幼儿园D.公办民助幼儿园3.《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的机构。
A.保育和教育B.教育和游戏C.教育和养育D.学习和活动4.《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包括()。
A.师德为先幼儿为本实践为重终生学习B.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生学习C.为人师表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生学习D.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教书育人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不得将晚离幼儿园的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A.保障制度B.交接制度C.安全制度D.留守制度6.以下不属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内容的是()。
A.环境的创设与利用B.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C.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D.班级管理与评价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A.多元性B.启蒙性C.渗透性D.开放性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A.支持者、引导者、评价者B.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C.支持者、评价者、合作者D.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提出的。
A.维果茨基C.福禄贝尔D.洛克1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
A.管理者B.指导者C.参与者D.监督者11.下列对健康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身体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B.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C.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D.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2.在托幼机构中,儿童身体被各种病原体污染机会最大的部位是()。
A.口腔B.脚C.手D.脸13.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季节交替要坚持。
A.15分钟B.半个小时C.1个小时D.1个半小时1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这句话是描述幼儿在()的典型表现之一。
A.科学领域B.艺术领域C.社会领域D.语言领域15.幼儿园教育活动环节创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可变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A.参与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指导性原则D.积极性原则16.幼儿的()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A.语言能力B.交往能力C.创造能力D.学习能力17.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A.探索B.模仿C.交流D.操作18.创造性游戏包括()、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A.规则游戏B.角色游戏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C.音乐游戏微信号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19.幼儿参观动物园后记忆了猴子、老虎等一些动物的形象,这是属于()。
A.逻辑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20.在组织科学活动“绳子的妙用”过程中,教师问:“绳子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属于()提问。
A.发散性B.启发式C.层叠式D.概括性21.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获取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和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以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需要,应更多地采用()评价。
A.形成性评价B.个体评价C.总结性评价D.内部评价22.以下最利于幼小衔接的活动内容是()。
A.我会整理B.我的牙掉了C.我想这样飞D.我的身体朋友23.合理规划幼儿活动空间、合理安排班级物品的管理,这些工作都属于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中的()环节。
A.计划制定B.总结评估C.检查与计划调整D.组织与实施24.幼儿园为了便于家长全面、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最适宜采取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A.家长园地B.家长开放日C.家长学校D.家长会25.每个人都要经历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过程,这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A.连续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个体差异性D.相互关联性26.托幼机构中最为有效而又不损坏玩具的消毒方法是()。
A.用温水肥皂洗涤,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冲净B.用0.2%的漂白粉溶液浸泡,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冲净C.用蒸煮的方式D.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27.教师组织幼儿玩户外大型玩具时,未注意到一名幼儿远离群体玩耍而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
A.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安全观念淡薄B.幼儿运动系统发育不完善,平衡功能差C.保教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措施不落实D.托幼机构的客观环境因素28.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内容不包括()。
A.安全意识培养B.学习卫生习惯C.有规律的生活D.清洁卫生习惯29.()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灵魂。
A.运动B.生活C.游戏D.学习30.老师组织孩子记忆一组材料时,会引导他们进行分类记忆。
这种记忆策略属于()A.视觉复述B.特征定位C.复述D.组织性31.下面不属于幼儿记忆特点的表述是()。
A.有意识记较弱,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B.再认和再现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C.机械识记和和意义识记并用D.有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逐渐发展32.幼儿边搭积木边说:“这个太小了”,这是一种()。
A.自我中心语言B.社会化语言C.内部语言D.告知性语言33.()不属于儿童的基本情绪。
A.微笑B.痛苦与悲伤C.厌恶D.焦虑与恐惧34.小明是一个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的孩子,但他兴趣不稳定、粗枝大叶、易分神,从气质类型来分析,他倾向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粘液质35.()、同龄人的交流、儿童的养育实践、教育与文化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因素。
A.认知B.模仿C.交往D.合作36.儿童开始将头脑中小鸟的表象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表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到()。
A.涂鸦期B.象征期C.定型期D.写实期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A.练习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性游戏D.结构性游戏38.当儿童遭遇挫折时采取打人、咬人、扔东西等方式,这是其的表现()。
A.情绪障碍B.攻击性行为C.破坏性D.惊恐焦虑39.幼儿体育活动量是否适当,教师可通过在活动中和活动后观察幼儿的()来判断。
A.面色、汗量、视力、动作B.面色、汗量、呼吸、视力C.听觉、汗量、呼吸、动作D.面色、汗量、呼吸、动作40.当前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体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特点。
A.整合性B.生活性C.趣味性D.动态性41.幼儿园教育活动从()角度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A.活动的性质B.活动的特点C.活动的组织形式D.活动的结构42.教师在“娃娃家”新添了供幼儿装饰妈妈的头饰、项链等材料,这体现了材料投放的()。
A.层次性B.探索性C.情感性D.操作性43.幼儿园活动区出入口的地面上一般会有几双小脚印的图示,此环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在活动区的()意识。
A.参与B.规则C.操作D.主体44.()不属于集体方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A.家长开放日B.家长学校C.家长联系册D.家园小报45.能增强幼儿对图形、数量的理解,获得对称、厚薄、宽窄、上下等概念的创造性游戏是()。
A.角色游戏B.结构游戏C.智力游戏D.体育游戏46.对游戏材料的添加,组合和回归呈现了游戏材料()的特点。
A.动态性B.多元性C.丰富性D.操作性47.幼儿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这是幼儿具有()的表现。
A.自豪感B.集体荣誉感C.归属感D.认同感48.教育教学的方式多样性和新颖性有助于提高幼儿的()。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49.老师在讲故事时,经常会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现故事中不同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引起幼儿的()。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50.小班幼儿一般能正确辨别的图形有()。
A.圆形、三角形、正方形B.圆形、长方形、椭圆C.半圆、三角形、正方形D.正方形、三角形、椭圆51.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时问道:“你看到的云朵像什么呀!”这样的提问有助于引发幼儿的()。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幻想D.再造想象52.贝贝上幼儿园时,看到妈妈走了伤心的哭起来了,旁边几个小朋友也跟着哭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
A.社会性B.冲动性C.传染性D.深刻性53.以下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特点的表述是()。
A.从依从性评价到独立性评价B.从片面、表面的评价到全面、深刻的评价C.从主观性评价到客观性评价D.从无意性评价到有意性评价54.有的幼儿表现出对表演的兴趣,而有的幼儿表现出对画画的兴趣,这体现的是幼儿个性结构()的差异。
A.个性倾向性系统B.自我意识系统C.个性心理系统D.自我评价系统55.2岁的幼儿说出“汽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汽车”,也可能是表象意动的功能,表示“我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B.从简单到复杂C.从不完整到完整D.从情境性到连贯性56.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中有一条活动目标设计为“幼儿能够说出不同京剧脸谱的颜色、样式的差异,并表达自己所喜欢的京剧脸谱,”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同的目标取向,这条目标属于()。
A.生成目标B.行为目标C.认知目标D.表现目标57.教师在美工区经常会贴一些折纸的步骤图示,这种环境创设体现了幼儿()的指向。
A.社会化B.行为C.认知D.视觉58.幼儿在选择活动区域时,教师观察到有的幼儿非常果断,有的盲从,还有的犹豫不决,教师可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视觉来分析此现象。
A.兴趣爱好B.个性心理C.规则意识D.认知水平59.幼儿在拼搭“秋水广场”喷泉造型时遇到困难,便邀请老师一起参与解决。
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搭好了喷泉。
大家开心极了。
这体现了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角色是()。
A.兴趣关注者B.思考合作者C.关系协调者D.信息的导航者60.老师将同样大小的A、B两个杯子装满水后,当着孩子的面将B杯的水倒入细高的C杯中,问孩子A杯的水和C 杯的水是否一样多,孩子的回答是不是一样多,这种现象说明此孩子的思维发展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