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概况

东亚概况

第二章亚洲第一节(第一课时)东亚概况【课程标准】1.了解东亚的位置范围;掌握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学会学习区域的基本方法。

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区域地理特征。

3.找出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

【自主梳理】读东亚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2)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群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东亚1.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地区(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海陆位置:东部,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________是临海国,________和________是半岛国家,________是群岛国家,________是内陆国。

东亚绝大部分地区在______带(五带)。

2.地形、河流地势高低:西部多、,东部多、,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狭小,河流。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____________的地区之一,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气候区,前者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______。

中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境内受不到夏季风影响,是__________气候。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归纳、拓展】1、东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1)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烈东亚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受夏季偏南风的影响较小,降水很少,属于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亚的气候显著成因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2、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反例:澳洲、美洲)影响河流(水系): 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影响河流( 水文): 东亚西部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

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含沙量小。

山区优点:①森林多,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最大林区是东北原始林区包括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第二大林区是西南原始林区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变处以及横断山区,第三是东南丘陵人工次生林区包括台闽赣等;②丘陵可发展林果,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③名山成旅游资源,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 如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佛山(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旅游名胜( 黄山、庐山、武夷山、巫山三峡、台湾阿里山日月潭、桂林山水、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承德避暑山庄、湖南张家界、北京八达岭、四川九寨沟、洛阳龙门石窟、江西井冈山等;④草山草坡都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

⑤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稠密的人口分布及成因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民族: 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1)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及成因: 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2)西部内陆人口密度小及成因: 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畜牧业占重要地位4、经济活跃-各国经济特点(1)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2)韩国: 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日本: 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蒙古: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5)中国: 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

差异原因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一、把握区域特征:主要是学会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

复习时一般这样分析区域: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制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区域分析不是什么都去具体化,更重要的是掌握地理学科的特性:如综合性、整体性、差异性等。

对于一个区域更应该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征是通过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二、加强各区域要素联系的分析一个区域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是我们常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分析各要素时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般而言,自然地理要素是人文要素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口数量和分布、工农业生产、城市分布、交通分布等,可以以自然来推出人文。

而自然各要素中也有相对更重要的要素,也就说一个区域总体特征中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特征。

例如美国自然条件中,位置和地形是关键的。

因为地处中纬度,所以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海陆分布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使等温线大体沿海岸线平行:高山区等温线在地形(海拔高、气温低)的影响下向低纬突出:中东部在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影响下等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西部高山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进入,使西北沿海降水由西向东减少,高山区山间宽谷也因为在背风一侧而降水相当稀少,东部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作用不明显,美国降水深受大西洋影响。

中部大平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都没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夏季风可以一直北上到达北冰洋沿岸,来自北冰洋沿岸也可以南下到墨西哥湾沿岸,使中东部广大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也使中东部农作物容易受寒潮影响。

又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关键特征的干旱,干旱的关键原因是深居内陆,离海远,降水少,而且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他特征都与干旱相关。

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干旱缺水—多内流河、内流湖;干旱—工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工业、种植业相对落后,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人口分布、农业生产、村庄、城市多呈点状(绿洲)和带状(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所以瓜果产量高、甜,棉花质量好(长绒棉)等一个区域的要素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学生要学会简化,最好建立知识结构图或者说叫思维发散图。

三、加强区域比较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复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较项目因具体要求有差异,多数还是比较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的多,与区域分析思路基本一致。

在区域地理教学和复习中,区域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1、地理位置特征相似的地区:如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工业、交通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