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重点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部分重点知识点

现汉整理版1.动词单独作谓语?(动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四个条件)答:①动词表示动作(打)、行为(进行)、心理活动(愿意)或者存现(在),做谓语时常带上前后的其他成分(如宾语、补语、动态助词等)共同作谓语。

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描写和判断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能由名词性词语构成,但一般情况都是由谓词性词语构成。

动词单独作谓语时,前后往往带有其他成分共同作谓语,如: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多是有以下的条件:a.用于对话中。

如:“你瞅。

”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多是先行句和后续句。

如“你来,我就走”c.用于对比句或是排比句中。

如“架不住,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d.句子的末尾加上语气助词。

如“你来了。

”2.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形容词的定义,谓词的定义,三个条件)答:①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或状态。

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好、坏、伟大、勇敢)和状态形容词(红彤彤,绿油油)②谓语在句子中起陈述(基本)、描写(形容词)和判断(判断动词)的作用,用于解释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词多由动词性短语充当,形容词词语作谓语的情况也较常见。

但形容词单独作谓语仍然需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a.用于对话之中,可用于询问句也可用于回答句,如“哪里凉快?”b.用于复句的分句中,特别是对比句或先行句和后续句里。

如“道远,你多走一会不就行了”;“多穿点,天冷。

”c.句末加语气词“天晚了”3.定语“的”的隐现条件(定语的定义、构成材料,五个隐现条件【名词】)答:①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中修饰中心语的部分。

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冬天的夜晚)和描写性定语。

(碧绿的田野)②定语中“的”的隐现条件大致可根据定语的词类、定语和中心语的音节多少以及语义关系有关。

以下我将以定语词类的角度进行列举。

a.当定语是形容词时,若定语为单音节形容词,则后不跟的,如红花,若跟了的,那便是起了描写作用,如“红的花”。

若定语为双音节形容词,则跟的如红红的花。

在形容词的情况下是否加的还看音节读起来是否顺口。

b.当定语是名词时,单音节名词后要加的,如人的性格,双音节名词后的中心词若是单音节,那么也要加的,如妈妈的爱。

而当名词构成的短语是一个名称时,那么就不加的,如狍子肉,桌子腿。

在定语为名词时,加不加的还影响定语的性质和意思,加的代表领属,不加的代表性质。

“中国的朋友”“中国朋友”c.人称代词作定语表示领属的意思,一般要加“的”。

但当其后跟的是“机关、国家等或单音节亲属称谓”时便不加的。

如“我们国家,你舅”d.动词作定语时,一种是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比如“活鱼,死狗”;还有一种必须要加的,如编的草帽e.短语做定语时,一般都要加“的”,如:你看的书。

然而,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无重叠形式的量词短语后不用加的,如“一阵歌声”。

4.状语“地”的隐现条件(状语定义、构成材料,三个隐现条件【形容词】)答:①状语是谓词性短语中修饰中心语的部分。

构成材料一般是副词,也可以是动词(多为能愿动词),形容词(多为状态形容词)和名词(时间名词),除此之外,还有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其他的短语。

如非常好,得意地想着,能来,我从东土大唐而来,等等。

②状语地的隐现条件非常复杂,下面我将从状语的词类这个角度进行分析:a.当状语为副词时。

副词为单音节时,后面不加“地”,如很好。

副词为双音节时,后面可加可不加,如“非常好”“非常的好”。

b.当状语为形容词时。

形容词为单音节时,一般不加,如“快走”,形容词为多音节时相当一部分可加可不加,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有一部分不能加,如“不努力学习,肯定要落后。

”有些情况必须加,如“得意地想着”“轻巧地划着”。

c.至于能愿动词、代词、表示时间和方位的名词等做状语时都不加“地”。

如“愿意去”d.以上那些可加可不加的,加了之后往往起强调意味,如以下两个句子“那个伙夫扶着老先生慢慢起来”“她慢慢地坐了起来。

”5.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别?(构成材料,语义类别)答: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性成分,位于谓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补语多由谓词性词语充当。

补语可分为结果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时地补语,数量补语,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

下面,我将从语义类别为纲谈补语的构成。

①结果补语,用于表述动作或行为的结果,如“吃完”,无标记“得”。

有些动词后面必须要带上补语才可以跟宾语,如“他被打肿了眼睛。

”需要注意的是,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是都指向中心语,而是指向主语或宾语,如“我们打赢了球”(指向主语)“我们打破了球”(指向宾语)“我们打完了球”(指向谓语中心)还有一种的情况,就是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的是上下文语境中的某一对象,如“低度酒也是会喝醉的。

”结果补语最为特殊的一种情况,我们可以观察以下两个句子“甲队打赢了乙队”“甲队打败了乙队”两者补语的意义相反,但是表达的意思却相同,关键在于补语语义指向不同。

一句中赢指向甲队,宾语乙队可以省略,而二句中败指向的是乙队,其中乙队不可以省,甲队也不可以省。

②情态补语是表示由于动作、行为而呈现出来的的状态,有标记“得”,一般加在中心语和补语之间,如“这场雨来的猛去得快”。

情态补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描写,比如“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多是状态形容词或是谓词性词语;还有一种是评价,比如“这钱花得值”,多是性质形容词。

情态补语中不一定只出现助词“得”,还可能是“个”“得个”,比如她说个不停,闹得个鸡犬不宁。

用个的时候,中心语后面可能加了。

用“得”的补语的句子中,有可能出现省略补语的现象,比如“看把你美得”,这时候表示的意思是是“无需或无法形容,让对话者自己体会”。

③趋向补语是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如“拿来”,无标记“得”。

助词“了”一般都是加在补语后,宾语前,如“他跳上了车”,而当“了”加在补语之前时,这时句子就不会出现宾语,如“她靠了过来”此外,趋向动词“起来”“下去”有时有引申义,例如“笑了起来”“说下去”,这时候的起来是开始的意思,而下去是继续的意思,因此在这里的“起来”“下去”已从趋向动词虚化为了动态助词,虚词不划句法成分,因此不算补语。

④数量补语可以分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如“看一次、看了一星期”,无标记“得”。

动量补语是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由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如看了几遍。

时量补语是表也就是时量、时段,多是由表示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个钟头”;(时段),例如“成立了五年”。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来了三个星期(月)”里面的“星期、月”都是时间名词而不是量词。

因此,我们只能说补语一般不能用名词性短语充当。

时量补语可以自成一类,在这里为了简便,我们将它和动量补语合称为数量补语。

⑤时地补语,也称为介词短语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如“这事就出<在1949年>。

”无标记“得”⑥可能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可分为可能补语和可能结果补语、可能趋向补语,有标记“得”,但这里的“得”不是助词,而是表可能。

第一种是表示动作或行为有无可能进行,一般用“得”“不得”,如“这东西晒得不晒得?”第二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者趋向补语之中插入“得/不”(轻声)来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可不可能实现。

例如“解决好——解决得好”“拿出来——拿得出来”由于情态补语中也有“得”,因此情态补语和可能补语在形式上有可能搞混,判断两者的方法可用扩展法,即在补语前能加副词很的是情态补语,反之则是结果补语。

如这字写得(很)好。

⑦程度补语,表示达到很高或者很低的程度,如“黑透了、好一点”,标记“得”只有在补语为“很”的时候有必要。

程度补语很少,一般限于用“极、很”或虚义的“透,慌”等。

中心词多是性质形容词。

如“我心里痛快极了!”6.主语和话题答:主语是语法概念,话题是语用概念。

主语是句子中被陈述的对象;话题是谈话的出发点,关注点,常常指明一句话的已知信息。

话题常与说明配对使用,说明是对话题的陈述,指明一句话里的重点信息。

因此,话题和主语是两个相似而不相同的概念,主要可以体现在话题可以由主语充当,如“明天是星期二”;但是也可以由句子中的时间、处所状语充当,如[前天],[这里],我看见有人在卖东西。

当话题与主语相重合时,说明与谓语也相重合,当不重合时,说明与谓语也不重合。

主语和话题的不同还体现在语用上,话题往往有强调的意味。

7.简述主语与谓语的语义类型?答:①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②谓语的作用是对主语进行陈述、描写、判断,能回答主语“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和数量短语等构成。

③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构成较为复杂,大致可粗分为施事、受事和中性三大类。

下面,我将对其进行展开讲解:a.施事主语,是指主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主体,这时的语义结构是“施事+动作”,例如:狼把小羊咬死了。

这里的施事是广义的施事,他不仅包括了动作的实施者,也包括了不能施事动作的事物,譬如“她的表情出卖了她。

”在这里,“她的表情”仍然应该被当做是施事。

b.受事主语,是指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这时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被狼咬死了。

”这里的受事也是广义的受事,只要在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就都是受事。

例如“这种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里,“好机会”和“错过”并不是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却是错过涉及的对象,因此仍然应该被当做的受事。

c.中性主语,是指主语表示非施事,非受事的人或事物,叫做中性主语,也叫非施受主语。

例如“小妹只掉了几滴眼泪”“我们跑丢了一只猫”。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例子中谓语或谓语中心有时用及物动词,有时用不及物动词,后面一定还有宾语,主宾之间有语义的领属关系。

这种主语有时候像施事,但实际上与谓语只是有联系,真正与谓语构成施事关系的是宾语,如上面的例子,实际上应该是“眼泪掉了几滴、猫跑丢了”。

因此,在有的句子中宾语可以移到动词前做主语或主语中心,如“小妹的眼泪只掉了几滴、我们的猫跑丢了”。

但是不能只用主语而舍去宾语,否则会导致句意的改变或者句子成分残缺。

除此之外,主语还可表示动作的结果“大楼盖好了”,表工具“钝刀割肉”,表处所“汤里搁些肉松”,表原因“外伤容易感染”等。

由此推广开来,当谓语中心语不用动作动词而用形容词、名词、是、有等词语时,其主语也属于中性主语。

例如“远近高低各不同”④谓语的语义类型主要是看谓语对主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大类:叙述、描写、判断说明。

a.叙述是指叙述主语所做的或者与主语有关的一件事,又叫叙述句。

表示主语“是什么、怎么样”,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

如“狼把小羊咬死了”。

b.描写是描写主语的性状,描写主语“什么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