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 第3期2007年7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Vo l.22,N o.3Jul.,2007收稿日期:2007-06-05作者简介:黄 谦,男,1983年出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园林史;*通讯作者:徐 峰,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艺术、园林规划设计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黄 谦,徐 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北京100094)摘 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
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
陶诗不仅激发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
这种思想不论在造园的意境、造园模式,还是在造园的技巧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对中国园林艺术起到深远的影响,同时更需要后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继续发掘它的美学价值。
关 键 词: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文人园林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86(2007)03-0044-04Influenc e of T ao Y uan -m ing .s Naturalistic Aesthetics on Literati G ardensH UANG Qian,XU Feng*(Colleg e of H umanities and D ev elo pment,China A gr icultural U niver sity,Beijing 100094,China)Abstract :It is the transitio n tim 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 We-i Jin Dynasty 1In the taste thoug hts of Jin Dy nasty,Liter ati Gardens w ere im pacted most by T ao Yuan -ming 1Tao Yuan -ming .s po em s no t only inspired many cler isies falling in lov e w ith gardens,but also fo rmed into one kind of natur alistic aesthetics w hich affected the aspects o f literati g ardens from artistic conception,pattern and technique 1M eanw hile,later generations should pack up and resear ch Tao Yuan -m ing .s naturalistic aesthetics by the number s so as to develop its value of esthetics 1Key words :Tao Yuan -ming;naturalism;aesthetics;literati garden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后世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0。
国内外对陶渊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人的生平、具体诗文、隐逸思想、自然观和比较研究等方面。
而作为中国文人园林的创始人,陶渊明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却很少被人论及。
笔者通过分析陶诗中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阐明其对文人园林的深远影响,理清陶渊明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1 陶诗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111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内涵11111 陶渊明的/自然0主义在现存所有的陶诗中,/自然0一词共出现过4次: /复得返自然。
0)))《归园田居》;/神辨自然以释之。
0)))《形影神》;/质性自然。
0)))《归去来兮辞》;/渐近自然。
0)))《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这些诗中的/自然0,首先来自陶渊明的哲学观,其次来自于他的本心。
陶渊明的哲学观主要接受当时风行于社会的道家思想及玄学的影响。
道家强调自在、和谐,极力反对违背/自然0。
在道家看来,/自然0就是天然,不经人力干预、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本质存在。
到魏晋时期,玄学家在为《老子》、《庄子》作注时也强调一切都要服从自然,认为只有这样,生命的完整性、和谐性才能得以保全。
这种哲学观反映在陶渊明身上,就是其所说的/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0所以,当诗人面对/八表同昏,平陆成江0的乱世时,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毅然辞官归隐庐山脚下。
2007年第3期黄谦等: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的影响45最终,道家的/自然0、玄学的/自然0和陶渊明天性的/自然0共同融合成诗人的自然主义。
它是诗人性与情的本真流露,因此,胡适先生说:/陶潜明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绝好代表者。
他的一生只行得-自然.两个字[1]0。
11112陶渊明对/自然美0的提炼陶渊明不同于世俗地提出/返自然0的理念,他没有把自然当作游山玩水的欣赏对象,而是将自然融进了躬耕田园的生活中,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田园诗歌的基本意境,再运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这一理念。
所以,在陶诗中不仅能看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0的乡村景象,还有/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0的务农景象,更有自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0的田间劳动,正是在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心境下,陶诗才能产生一种冲淡平远之美。
可以说/自然美0正是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源泉。
最终,诗人在田园山水的自然美中形成了/任真自得0的美学思想。
112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特点11211自然恬淡陶渊明在平凡质朴的田园生活中躬耕实践了20余年,积淀自然美的真谛。
诗人退隐后经营的宅院就是这种自然美最直观的体现,也标志着一种新型文人园林的诞生。
在《归园田居》中,诗人记载的宅院地处葱绿浓荫、远离世俗的郊外,当中坐落八九间茅草房。
院中不但种植菊花、松柏、柳树和榆树,堂前屋后还有桃李飞花。
整个户庭显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远远望去,只有依稀可辨的袅袅轻烟从墟中升起;小村深巷中隐约听到狗吠、鸡鸣之声。
透过这片清幽雅静的田园环境,让人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悠闲守拙、喜返自然的山泽农夫,更是一位闲暇时把酒赏花、仰望庐山秀美之色的高蹈贤士,从而领悟到诗人那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之美。
11212清远旷达先引一组陶诗来说明这种清远旷达的意境美(见图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0)))《怀古田舍》;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0)))《劝农》;/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0)))《归园田居#其二》;/暖暖远人居,依依墟里烟。
0)))《归园田居#其一》。
诗人在其开创的田园诗中以冲淡平和的笔触,描绘一幅幅优美静谧、旷洁深邃的乡村风光,歌颂田园生活的乐趣。
那里有平旷的田野和不时吹来的远风,秀美的禾苗也饱含着新的生机。
诗中/平畴远风0式的景物与人物描写给人一种清远宕逸之感。
再加上诗人那无拘无束、既耕且读的生活情趣,使得陶诗/把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极为自然质朴地写出来[2]0,从此,/平畴远风0便成为陶诗的风格和其园林美的典型代表。
图1田园风光Fig.1The rurality2对文人园林的影响211文人园林的精神寄托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一类私园,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
到了隋唐,山水画与山水文学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私园的营造、风景的开发与环境的绿化和美化之中,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给那些具有清新雅致格调的官僚士流园林添上一层深厚的文化色彩,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从此文人园林一直占据着私家园林的主导地位。
周维权先生曾精辟总结到:/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0[3]。
陶渊明既是中国田园山水诗的鼻祖,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园林的创始人[4]。
他的/静念园林好0和/园林无世情0鲜明地表达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人在退隐庐山后尽其一生经营的田园更成为寄托理想、陶冶性情的文人园林之先形。
陶渊明这种陶冶情操式的田园生活和对人生艺术化的追求,都深深为后世文人士大夫仰慕,例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苏轼,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八大山人无不以陶渊明为仿效典型。
此后文人在建造园林时也都常以陶渊明的诗句来命名立意或作为造园的蓝图。
例如宋代/苏门四学士0之一的晁补之,被贬回家后,仰慕陶渊明的品行,筑/归来园0,园中的楼台亭阁尽用陶渊明诗文中的语言,以园景为46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第22卷园主精神写照,还有苏州的/寄傲园0,取陶诗/倚南窗以寄傲0之意,/归园田居0则直接取自陶渊明诗名《归园田居》;太仓州杨氏的/日涉园0则取/园日涉以成趣0之意;昆山的/悠然亭0出自陶诗/悠然见南山0;岭南梅州的/人境庐0,取自陶诗/结庐在人境0;还有扬州的/容膝园0、/寄啸山庄0、/耕隐草堂0;杭州的/皋园0,,至于园中景观根据陶渊明诗文命名的就更不胜枚举。
可见,陶渊明已成为历代文人心中的大贤典范,他的审美意识也随之融入历代文人园林之中,成为中国文人园林特有的精神寄托。
212 园林意境的影响魏晋之前,园林的主要功能以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之后逐渐作为贵族、富豪在其中争奇斗富的一种载体,兼有游憩和观赏的功能,但此时期人们对于山水风景的欣赏还处于低层次、自觉的审美阶段。
造园活动并没有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陶渊明以其独具魅力的美学思想和开创性的田园诗歌,为中国园林孕育出一种新类型。
这种新型园林突破以往帝王宫苑的樊篱,不再以追求奢华、争奇斗富为目的,而是以山水构成园林的主体和中心,以欣赏田园风光、寄托理想、陶冶情操为主要内容。
从此/田园村舍0便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山水林泉之外的又一雅逸情趣,为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所憧憬。
因此,许多造园者在造园时都有意地外借田园景色,或索性在园中划出一块偏僻的田畴农舍地段,展示耕耘稼穑之景。
例如苏州的留园在西部建有/又一村0景区,就特以此反映田园村舍风光,生动再现了江南农村的景致(图2)。
图2 苏州留园的/又一村0F ig.2The a nother v illa ge o f ling ering ga rden in S uzhou213 造园创作的影响21311 /桃花源0式的造园模式陶渊明的理想园林)))/桃花源0不但有俨然的屋舍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更是人们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所。
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境界,的确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