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分析

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分析

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分析苏州大学耿士均摘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试从苏州园林的设计立意、意境、空间分析和造园要素等几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构景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构景艺术中国园林向来被尊为世界造园之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在内的三大系列,而私家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

苏州园林借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且注重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地。

一苏州园林的设计立意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概括,是由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作品。

在造景方面采用传统的艺术手法:因地制宜,精在体宜;参差自然,曲折幽深,园中有园,小中见大;步移景异,引人入胜;诗情画意,融汇一体;借景对景,巧因于借等,创造一个“多方景胜,咫尺山林”。

而且造景的艺术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都有联系,给人们以景观和动观风景画面享受的艺术作品。

二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意境对于长于感性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由境生意 ,由境抒意 ,是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中对意境的解释为: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 ,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 ,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的心灵反映 ,化实景为应景 ,化形象为象征 ,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

”园林意境的产生 ,是造园者把自身心灵深处的东西物化于具体的景致之中 ,主观在客观中得到观照 ,使意与境、情与景有机融合的结果 ,也即指造园者的主观意趣 ,造园思想 ,负载于具体景物形象上 ,并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 ,让观赏者在欣赏园林物化形象的同时体会到造园者所要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致 ,从而产生园林的意境美。

1 匾额对联 ,深意无穷苏州园林意境美 ,其重要的生成技巧之一 ,便是园中的匾额对联。

不言而喻 ,匾额对联是园主及造园者表达其造园主旨、咏怀抒情的最好载体。

苏州园林中 ,由于造园者及园主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 ,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文人诗句 ,所以其特点便是雅致精妙 ,回味悠长 ,寓意深刻。

虽区区数字 ,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 ,意寓其中而音流弦外 ,言语有尽而深意无穷 ,对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花木比德 ,象外之境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二 ,是通过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 ,从而形成意境。

我国自先秦美学便有了“比德”之说 ,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 ,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 ,表现在苏州园林中便是将植物拟人化。

在苏州园林中 ,传统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紫薇、芍药、牡丹、睡莲、荷花等 ,这些植物因不同的自然形态特点 ,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 ,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品德 ,松的坚贞不屈 ,竹的高风亮节 ,梅的清新雅致 ,兰的幽谷飘逸 ,荷的洁身自好 ,牡丹的富丽尊贵 ,还有水仙的冰肌玉骨等等 ,流连其中欣赏的不只这些树木花草的形象美 ,同时体验着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层次的意义 ,将实景化为应景 ,形象化为象征 ,构筑了园林形象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从而形成园林的意境之美。

3 构景布局 ,藏而不露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三 ,是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虚与实对比 ,催人触景生情 ,从而形成意境。

艺术作品只有富于变化 ,方能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进而发人深思。

苏州园林堪称是遵循这一构建原则的典范 ,它打破古代正居建筑中严格的对称性 ,以模拟和亲近自然山水为审美取向 ,空间有畅通 ,有阻隔 ,迂回曲折 ,使其布局构景具有诗与乐般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引起游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三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1 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景到随机”亦即随机性一边造园,一边不断修改、调整),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

也就是说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就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经营位置”在绘画上要先“成竹在胸”。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的作用。

2 旷奥之替,交映生境苏州园林中的空间分割,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张显“旷奥之境”。

在苏州园林中,这种旷奥交替是很重要的一种对空间的处理手法,也能更好的在咫尺中营造出“咫尺山林”之感。

因上文提到南中国园林几乎均为面积相对较小的人工园林,要想营造出大山大水之感定要将小的变大、近的变远,这样才可成为有“居尘以出尘”之感的城市山林。

这种旷奥之变,也是一种对比的产生,和西方美学所说的“对比”甚同。

所以苏州园林但凡入口处均相对矮小,视线受阻,这就是所谓的“障景”手法。

3 引境衬境,妙趣相生在苏州园林中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中,水不但可以发挥其分割空间的审美功能,而且还可以起到衬托环境、引导游者思想的审美作用。

4 水岸蜿蜒,纤曲导引本节所说的水岸是指可供游览观赏的水边路经,其间包含着各种曲岸、曲蹊、曲廊等各种在水边上的可通行的道路、建筑等。

因苏州园林相对北方宫苑园林在面积上均为小个体园林,若想营造出真山真水之感,定不能将园林的水岸处理的过于直白,那样定会破坏整园的自然意境。

四苏州园林的构景元素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古人在园林构景艺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很多,讲究造园目的、园林起名、园林立意、园林布局、园林中微观处理等。

对于山石、水体、植物、园林建筑、铺装和家居陈设等园林构景要素,一般常采用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添景(在过渡出添加景色,使有层次感)、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艺术方法来进行微观处理。

1 山石山石除了界定作用之外, 还有造型和象征意义。

苏州园林广用太湖石, 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 为历代造园者青睐。

留园中的五峰仙馆正面就有五峰, 似仙境般云雾缭绕; 而冠云峰更是太湖石之最, 其形态无可名状, 颇具雕塑美; 狮子林中的堆山形成主景, 山石分上中下三层, 人在其中穿行有入“石林”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 园林和中国画中的山并不一致, 国画中山, 气势宏伟, 乃描摹真山也, 而园林的尺度所限, 临摹真山造景几无可能, 故曰“假山”。

而假山仅表现山之势态, 其形更像雕塑, 有些假山供人把玩甚至可当座椅憩, 这个时候假山又成小品了。

2 水体园得水而活,园林用水, 水面的处理在布局上有聚有分,聚分结合,在情态上有动静之分,但大多数为静水。

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到开朗、宁静。

一般中小园林采取这种理水方式, 特点是: 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 四周环列建筑, 从而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格局形式可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 如苏州畅园、鹤园、网师园等。

通过瀑布或地势高差形成的动态水流结合游览路线设置, 暗示峡谷激流等, 却又雅致灵动, 水声潺潺。

水面倒影依依、暗香浮动、金鱼踊跃, 加大了空间的视觉、听觉范围, 使空间更富有自然情趣。

水不仅增加园林空间的灵活性, 还通过水景的渗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园林中常用一水通至园外手法来表现。

3 植物配置植物是园林中唯一生长的要素,一年四季都在变化。

苏州园林非常注意植物的垂直层次搭配和季相色彩。

由于花木重观赏,因此形成欣赏和选择植物的标准:树木要求古、奇、雅,花木要求色、香、资。

配置的方法是自然式的孤植、从植、群植和混植,并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一般遵循主题原则、美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生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文化继承性原则等。

此外,花坛、花架、花木小品,盆景盆花等起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植物配置的弥补作用,具有传统的艺术形式,有装饰和点缀的效果。

而植物独特的形态、质感烘托映衬了山石、水体、建筑等景物 ,既完善了空间围合和界面构图 ,又在空间中起到构筑近景、中景、远景的作用 ,增加景深、丰富了层次 ,达到“曲径通幽”的审美效果。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既要承载生活起居功能, 又要和园林景物有机协调。

传统的园林建筑承担了居、息、游、赏等多种功能 ,在用地上常常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园林中各种建筑形体如何与山水相结合 ,融为一体 ,是一个颇为讲究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自然风景园林特色的形成。

苏州园林建筑是园林中的硬质景观, 建筑类型齐全 ,保存完整,具有障景和围合的作用。

园林中体量较大的建筑多放置在边缘位置, 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绿地或水面, 在小空间中腾出面积,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

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 ,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 ,名目繁多 ,仪态万千。

建筑物的布置和设计都体现出别具匠心 ,大到门窗的朝向 ,小到门窗的雕花都是相当细致的。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 ,多数是设计者幻想出一幅幅美丽的园林景象 ,然后把景象逐一做出来 ,最后并到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房屋台阶并不是规整的条石, 而是几块岩石随意铺筑, 颇具山林之风。

五结语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山水园林,以山水为园林的载体和主景,以山水为欣赏的内容和精神的寄托。

苏州园林是由文人巧匠合作创作的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在城市人工环境下,创造天人合一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把文化意境作为根本,然后贯穿到建园的始终,经过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的修复和创造,形成今天日臻完善的品格。

苏州园林将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造园艺术的宝库,继续发挥其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1 黄玮.浅谈苏州园林艺术2 何金云,周昂.浅谈苏州古典园林3 王兆东.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4 李妍,余敏.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