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正式样本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08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正式
样本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确保焊接施工处所承担的焊接工作是在受控的
条件下,由合格的人员,使用合格的程序根据适用的
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焊接质量,保证锅炉水
压和机组试运焊口无泄漏,进行焊接质量策划。

1.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项目工程范围内的焊接分公司所承
担的焊接和热处理工作。

2.焊接质量网络图:
3.职责分工
技术负责人对焊接施工技术、焊缝标示和焊接统计工作负责;同时对焊接质量负责。

4.焊接程序
4.1开工资料
4.1.1焊缝标识:焊接技术负责人至少在开工焊前1天,完成有关图纸的焊缝标识。

施工单位在焊工施工前应对现场的焊缝进行标识。

焊工在每只焊缝焊完后在焊缝附近打上本人的钢印代号(壁厚小于8mm除外)。

现场设计的管道,焊接技术负责人协助安装单项工程师在管道立体图上对焊缝进行标识。

4.1.2项目开工前技术员必须将本工程所用的焊接人员的有效焊工证件及项目的专(兼)职质检员证
进行报审。

库工应及时向物资科索取焊接材料合格证的复印件。

库工应向焊接人员提供合格的焊接材料。

4.1.3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已经发布,焊接施工必须严格按焊接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

4.1.4施工人员已交底,并熟悉焊接作业流程和要求。

4.1.5焊接前的检验:
焊接前焊工应对焊接接头的对口情况进行检验,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应拒绝点焊,必要时向本单位质检人员汇报,合格后方可点焊。

5.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高压受热面焊口,还是中低压附属管道焊口,或是密封焊缝,都从施工工艺入手,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并遵守以下预防措施:
5.1焊前的质量预防措施:
5.1.1项目开工时,班组长确定适合的施工人
员,施焊焊工严格履行焊前练习及考试手续。

5.1.2焊接技术负责人认真执行焊接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工艺、焊接参数恰当准确。

5.1.3焊接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作业指导书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1.4施工焊工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在现场对照技术交底,认真执行工艺参数。

5.1.5施工中使用的焊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合格的坚决退货,严把焊材进货关。

5.1.6焊工凭技术交底单到焊条库房领用焊材。

5.1.7焊工到达施工现场,正确接好二次线。

如果遇有雨、风、雪,焊前要搭设防雨(雪)、风棚,必须经单项工程师或班组长认可,方可使用。

5.1.8环境温度低于焊接的下限温度时坚决停止施工。

5.1.9焊前严把对口质量关,按《焊规》要求验收对口质量后,焊工方可施焊。

焊件在组装前必须将焊口或焊缝表面及附近母材内、外壁10至15毫米范围内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

焊件对口时应做到内壁齐平,如有错口,要求对接单面焊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对接双面焊局部错口值不超过焊件厚度的10%,且不大于3mm。

焊口的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设法修整到规定尺寸,严禁在间隙内加填塞物。

5.2施工中间过程控制:
5.2.1焊接技术负责人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和监督焊接工艺的执行情况,核对技术参数,对不符合的施工项目责令立即停工整顿,并给予经济处罚。

5.2.2凡壁厚小于8mm的管道焊口,原则上采用全氩焊接;壁厚大于8mm的管道焊口原则采用氩弧焊封底、电焊盖面的焊接工艺。

对于大口径焊口,还必须分层调节电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不低于规定的预热温度的下限。

5.2.3焊工引弧时,只能在坡口内引弧,严禁在被焊工件表面引弧、试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高合金钢材表面不得焊接对口用卡具。

5.2.4焊件点固焊时,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工和预热温度等都与正式施焊一样,点固焊后检查每个焊点的质量,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进行点焊。

大口径焊口采用填加物方法点固,去除临时点固物时,不损伤母材,并将残留焊疤清除干净、打磨修
整。

5.2.5采用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的焊接。

5.2.6焊工工器具齐全,施焊过程中,无论焊口或是焊缝,必须逐层清理,有缺陷或粘焊条(丝),必须设法清除。

5.2.7焊工使用的电焊线要完整,严禁裸露,在移动施工位置时,要注意焊钳切勿接触焊件和设备。

5.2.8焊工在焊口或焊缝焊完后,要对每一道焊口或焊缝进行自检,发现气孔、夹渣、咬边、裂纹等表面缺陷,应立即剔除并修补,使表面质量达到优良。

5.2.9对于需要热处理的焊口,要求焊前预热、焊后及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

热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温度和时间。

5.2.10不得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校正,加强现场监督对违反者进行考核。

5.3焊后的跟踪检验、反馈保证:
5.3.1焊口焊完,及时委托金相实验室进行无损检验。

若焊缝无损检验不合格,由金相实验室填写焊口返修通知单,向焊接分公司提供焊口编号、缺陷位置和尺寸。

焊接分公司接到焊口返修通知单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返修完毕,返修结束委托金相实验室进行复检,检验结果由金相实验室及时通知委托单位。

合金钢焊口返修不超过两次;
碳素钢焊口返修不超过三次。

5.3.2焊接技术负责人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拿出对策,解决问题和指导以后的工作,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5.3.3技术负责人、班组长参与金相结果的原因
分析,以利于今后各自职责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工作。

5.3.4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在计划、布置落实施工计划的同时、制定、布置、落实质量计划。

6焊后验收
6.1焊接完毕焊工应对焊缝外观进行自检(一级),焊接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员负责抽查焊缝外观(二级)和检验的资料整理工作。

6.2焊接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焊口记录单按系统归类存档。

需要做检验的,及时按要求将检验委托单交金相实验室。

金相实验室负责金属监督工作。

6.3焊接技术负责人应及时联系专业工程师进行验收(三级),需要进行四级验收的由工程部联系。

验收后的焊缝记录单返回焊接施工单位。

6.4工程结束及时闭合文件包。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