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倍数与因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教材创设根据运动会上两个班级同学排队的两种情形,计算两个班级各有多少人的任务,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了解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出倍数和因数。
学情分析
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是本单元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乘除法知识的基础,理解什么是倍数与因数并不困难,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参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什么?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两种队形,出示情境图,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指名汇报,第一个班级排成四行每行9个人,9×4=36(人)。
第二个班级排成7行每行有5个人,7×5=35(人)。
师:乘法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叫什么?
生:等号左边的两个数是乘数,等号右边的数是积。
师:对于乘法算式中数的关系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如9×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你能说一说在算式7×5等于35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生:在算式7×5=35中,35是7和5的倍数,7和5是35的因数。
2、师根据算式说一说下面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20×5=100。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分析不准确的小组。
3、师: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1 14 17 25 77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回答,帮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倍数能将这个数整除,如果出现有余数的情况这两个数就不能构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4、教师出示下面的算式
0×3 0×10 0÷3 0÷10
师:计算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零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生2::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3:我补充,:0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我们只在不为零的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我有一个疑问,如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1:我觉得好像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2:我认为不一样。
在2×6=12中,2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2是12的因数,指的是2和12的关系。
师:说的真好。
这节课,我们研究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其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可不能将两者搞混。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9×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