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低渗透难采储量在原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渗透率较低,使得注水提高采收率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发现了大量的气源,这就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方式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注气技术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气;采收率
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大部分油藏,都属于低渗透的油藏。
这种油藏在开采的时候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采用注水以及衰竭式的开采方式,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在注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低渗透油藏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注气技术逐渐的被研发出来,利用注气技术可以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提升开采率。
1.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和注气机理
1.1基本特点
(1)低孔、低渗、自然产能较低,注水困难,无法进行常规投产。
(2)原有的密度小,粘度较低,基本性质好。
(3)储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拥有大量的胶结物,分选差、颗粒较小,后生作用强。
(4)油层内混合着一定的砂泥岩,且砂层的厚度不够稳定,砂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强。
(5)油层受到岩性的控制,与水动力缺乏较强的联系,边底水也非常不活跃。
流体流动的时候包含非达西流动的特点。
1.2注气机理
虽然注气机理存在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大体上基本分为三种,即非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和以此接触混相。
多次接触混相又可以分为凝析气驱混相和蒸发气驱混相。
总体来说,注气开采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从而在驱油的时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面的问题
2.1注气压力高,能力低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导致对于气的质量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注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气对于底层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因为注入的压力过高,对于压缩机的基本压力等级的要求就会很好。
2.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
在我国众多的低渗透油藏中,大部分都存在着裂缝现象,例如青海的南翼山油田、吐哈的丘陵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乌尔禾油层、新疆的火烧山油田、辽河的雷家油田、大庆的朝阳沟油田、吉林的大安油田、扶余油田、新民油田、新立油田等,对于这些具有裂缝性质的低渗透油藏,选择何种注气方式,怎样能够更好的进行注气工作,对于开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尽量避免气窜问题,最大限度的提升采收率,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2.3低渗透油藏的模拟岩心物理和注气的评价
低渗透油田在注水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在岩心取出后有存在着清洗方面的困难,也不容易将原始的地层条件进行恢复,重复性差,耗费时间长。
如果带有缝隙,那么获得的岩心又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如何进行科学的基质造缝,并且能够有效的体现地层的基本情况,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4固相沉积问题
在具体的注气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含沥青质或蜡质的油田中,注入干气或者二氧化碳的时候,因为气会产生强烈的抽提作用,非常容易造成固相沉积的状况发生,这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低渗透油田的注气可行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的一些专家对于在低渗透油藏实施注气方式来提高资源的采收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不够系统。
大多数的石油勘探研究所和部分与石油、天然气相关的高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我国是石油大国,天然气和石油的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低渗透油藏,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常规的开采方法非常困难,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必须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开采时候的困难,提高采收率。
4.合理建议
(1)新世纪的资源主要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开采的发展将会推动低渗透油藏注气的发展和普及,天然气驱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注气方式。
(2)国内相当一部分的低渗透油藏都存在着裂缝现象,在开采的时候,应
该预先做好脉冲采油的相关试验,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3)对于低渗透油藏进行注气开采的时候,应该做好预先规划,预测和防止固相沉积问题,特别是注入二氧化碳的高含沥青质和蜡质的油藏。
(4)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物理模拟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于渗透率低,导致清洗方面存在着限制,压力高,耗时长,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经费和时间上的准备,为开采提供充足的保证,这样才能做好评价工作。
(5)在渗透率特别低的油藏中,基本上还是将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气源,在我国的江汉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由于气源条件充足,可以优先注入二氧化碳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
对于低渗轻油的油田,可以使用烃类气体或者氮气进行开发。
(6)低渗透油藏注气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支持,对于有能力进行注气的地区,在注气之前应该做好可行性的研究评价,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室内评价,之后进行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从而确定行动的可行性,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评价工作,加大力度,避免盲目的展开开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充足的研究和周密的计划。
5.结语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分布广泛,所以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现实可行性。
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注气技术的开发力度,从而提高资源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平,李士伦,张思永,吴莹,唐先益,赵俊生.裂缝性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注烃类气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02).
[2]郭平,孙良田,李士伦,熊钰,孙雷,彭鹏商,岳陆.CO2注入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0(02).
[3]李士伦,周守信,杜建芬,汤勇,郭平,李闽.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2).
[4]孙守港,贾庆升,宋丹,栾传振,李临华,李小军.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02).
[5]张凤莲,崔玉婷,郭振,李小冯.确定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