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素材山东民歌

精品素材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题材广,体裁多,包括有劳动号子、 山歌、生活小调、儿歌等。劳动号子较有代表性的 有德州、济南的夯号;济宁运河上的船号;沿海地 区的海洋号、捕鱼号子等。生活小调,是山东民歌 的主体。地方特色特别浓厚的民歌,如乐陵的《大 实话》、淄博的《赶牛山》、沂蒙山区的《沂蒙山 小调》等。儿歌,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儿歌,如 《花蛤蟆》、《引蛾螂》等;一种是儿童嬉戏歌曲, 如《天上有嘛》、《拾子歌》等。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也称《十二月调》。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山 东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的文艺工作者用这个曲调编配了一首新歌﹐叫 《打黄沙会》﹐用以配合对黄沙会的斗争。以后﹐在这首歌的前两段 加上了赞美沂蒙山风光的歌词﹐同时又加上了歌唱新生活﹑歌颂领袖 的内容﹐因此原来的沂蒙山小调就改为现在的沂蒙山风光了。这首歌 与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架有些相同﹐但音乐形式比《小白菜》 丰富﹐这是由于内容表现﹑感情抒发的需要所导致的。它的曲调优美 抒情﹐音调丰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调式的民歌。
1、劳动号子 在海上、黄河堤坝上、运河两岸、沿海码头、建筑工地和田 间渠旁,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豪放歌声,人们后来 把这类歌声通称为劳动号子。 它来源于劳动中枯燥无味的节奏生活,人们在发泄气力的同 时,用声音喊叫出来,集中了精力,减轻了疲劳,消除了孤 独,于是,不同的工作种类就自发地形成了与其工作节奏相 附的各种劳动号子。 现仅己搜集起来的就有渔民号子,海员号子,黄河船号、俄 号、夯号,运河船号、夯号,搬运号子,建筑号子,矿工号 子及其他号子等六百余首。 山东号子由于地域和工作的不同,所以在音乐风格、题材及 语言结构上均有自己的特点,丰富多样。
经典歌曲介绍
包楞调
山东民歌是流行在成武县的民间歌曲。周金英演唱的包楞调,64段词由一 首诗发展而来。诗为:“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 诗中的每个字按先后顺序演变成四段词,每段由四句组成。整个唱词内容 表现广泛,春夏秋冬、山水花草、日月星辰、君王贤士、公子小姐、天仙 神怪、名胜古迹等等,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1963年,魏传经改写填词的包楞调,在山东省民歌演唱会上,由菏泽地区 代表队姚月兰演唱。演唱会后,由上海唱片社灌制唱片,《歌曲》杂志同 年第四期发表,从此在全国流行起来。第二年5月,由山东省歌舞团独唱 演员张英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音乐界人士纷纷发表评论。成武 民歌包楞调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 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论断。 原籍菏泽的彭丽媛把包楞调带入北京后,几次出访北欧诸国时演唱,并录 制成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
4、说唱性民歌 山东民歌中有一些向说唱音乐过渡的叙事歌曲,它已具备了说唱 音乐的某些特点,但没有专业的说唱艺人。如鲁西的“临清时 调”,鲁南的“柳琴调”,鲁西北的“弦歌”,鲁北的“杂吧调” 等都属于说唱性民歌。 5、吃山歌和吃牛号 山歌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少见。它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抒发情感 为主的“吃山歌”,主要流行在胶东一带。一种是与人们劳动生 活有关的“呀牛号”,这一种除胶东外,鲁中南山区也较为突出。
2、秧歌与花鼓
山东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秧歌的起源在民间有许多传说, 例如:“周朝的秧歌、唐朝戏”有的地方还流传“宋朝水泊梁山好 汉扮秧歌杀入敌营”等等。其实,秧歌是农民自娱的一种歌舞形 式,每逢年节,群众则扮起五彩缤纷的秧歌队走乡串镇,庆祝一 年的丰收,增进乡里邻舍的友谊。春节和元宵节是山东各地秧歌 最活跃的时节,至今,各地市还保留着这种形式。但各地风格不 同,就地域划分成:鲁北的“鼓子秧歌”,鲁东的“胶州秧歌”, 胶东半岛的“胶东秧歌”(包括“海洋秧歌”),鲁中的“平阴秧 歌”等。花鼓调是一种以花鼓为伴奏乐器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
他与秧歌的区别在于“自弹自唱”并只有一到二人表演。花鼓调 在山东各地很流行,以鲁西聊城、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结构较大的民歌被称为大 型民歌套曲。这些民歌的词曲都比较完整详细,其内容大多是传 说中故事。较为突出的有流传在淄博一带的“蒲松龄理曲”鲁南 地区的“五大调”,胶东一带的“烧纸调”,济宁地区的“端供 腔”等。 这类套曲的形成,采集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曲,然后根据后来 流行的故事趣闻填词组成,由于这些故事多传闻于老百姓的生活 中间,所以能引起百姓的兴趣并传唱,这样以来,大型民歌套曲 不仅盛行一时,而且可以完整的保留下来,为我们后来对于民族 声乐套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民间儿歌 山东民间歌曲中儿歌也丰富多彩,它多方面反映了儿童天真烂漫 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纯朴可爱、憨态可掬的音乐形象。 这类民歌在音乐上虽然曲调简单,但也具备山东特色。歌曲短小 精悍、易学易唱。 7、民歌小调 在山东各地流传着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小调,数量约占整个山 东民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其内容广泛,能反映山东人民在生活 中的各个侧面,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感情质朴,曲调动听, 浓郁的地方特色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山东最易流传的民歌、绝大部分是小调民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