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汉语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急躁 缓慢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 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C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 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D)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 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 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 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
2、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2、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老师 学生 作家 老虎 森林 昆虫 桌子 长江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科学 思想 法律 事业 中国 北京 亚洲 上海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白天 夏天 立秋 前头 后方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动词、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的词。 2.分类 (1)根据概括意义,动词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走 打 吃 学习 劳动 收拾 ②表示心理活动的:爱 想 怕 喜欢 担心 讨厌 ③表示存现的:在 有 存在 出现 发展 演变 ④表示关系判断的:是 叫 姓 像 等于 属于 ⑤表示使令的:使 派 叫 让 请 禁止 命令 ⑥表示意愿可能的:能 会 要 应 肯 得(děi) ⑦表示趋向的:来 去 上 下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上来 下去 起来
5、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 性依次列出四种,其中正确的一项 是:( D )
①跟着好人学好事 ③我跟他学唱歌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6、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 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C )
A.春回大地群山绿 C.一汪绿水慰平生 B.春风又绿江南岸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虚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词的分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 • 实词 • • • 虚词 • • 副词
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都 只 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 介词 名词代词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的词 从 往 在 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 这最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 爬上去。
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 (1)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 这最后一课! • (2)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 (3)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 (4)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 爬上去。 • 答案:表示动作行为的如 “穿”“跳”“爬”“走”“纪念”“责备”; 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 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
• 2、 划出下边句中的形容词,体会它们 的作用。 •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 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 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
3、划出下边句子里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 吸蛇的脑髓。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4)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5)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 作百草园。 (6)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7)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
动词常用后加“着、了、过”的方式表示动态。
特殊动词 (1)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能够同程度副词组合。 很喜欢荷花、非常想家 (2)能愿动词 经常充当状语 能去 会考虑 要学习 肯努力 应该暖和了 愿意 睡硬板床 (3)趋向动词 经常充当补语,表示趋向、情态等,意义不怎么实在。 例如: ①大家终于走〈出〉了草地。(表趋向)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表开始) ③我们将在这里住下去。(表持续)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 动词 连词 B.名词 形容词 介词
C.代词 副词 介词
D.动词 动词 介词
11、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划 横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C )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 B.小青在上海 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
D.我和你一起走
12、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性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 C :(
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 •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 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 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小练习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形容词 •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 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 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 答案: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 “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 “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 如“朦胧”“橘红”“远”等。
愿意
• • • • •
表示动作、行为 朗诵 调查 保卫 认识 表示存在、变化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表示心理活动 喜欢 担心 反对 希望 表示可能、意愿 能够 应该 愿意 进去 起来 回去 表示趋向
—— 形 容 词
把下列常用名词分别填入下表。 老师 老虎 科学 思想 白天 中国 森林 夏天 学生 北京 前头 后方 作家 昆虫 法律 立秋 长江 事业 桌子 亚洲 上海 表示人 老师 学生 作家 老虎 森林 昆虫 桌子 长江 表示事物 表示抽象概念 科学 思想 法律 事业 中国 北京 亚洲 上海 表示处所 表示时间、方位 白天 夏天 立秋 前头 后方
• 2、 划出下边句中的形容词,体会它们 的作用。 • (1)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 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 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 •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
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
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 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小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
—— 名词和动词
语法:词性
一、学习方法: 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 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 并适当加以复习。 二、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 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
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 虚词; 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词(实词),副.介.连. 助.叹.拟声词(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实词 数词、量词、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
A.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9、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B )
A.宝贵 B.制造 C.角色 D.非常 光荣 报答 语文 偶尔 骄傲 提高 经常 清楚 战友 寻求 兴趣 风景
10、对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性判断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 朗诵 扩大 调查 担心 起来 回去 喜欢 希望 保卫 能够 出现 消逝 应该 发生 认识 进去 反对
愿意
• • • • •
表示动作、行为 表示存在、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 表示可能、意愿 表示趋向
2、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 朗诵 扩大 调查 担心 起来 回去 喜欢 希望 保卫 能够 出现 消逝 应该 发生 认识 进去 反对
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 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答案: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 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 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 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 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小知识
• 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 多传诵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的表 达了某种感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写出了颜色,视觉;“两个黄鹂鸣翠柳”, 写出了声音,听觉;“踏花归去马蹄香”, 写出了气味,嗅觉。观察就是要五官一齐 开动,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生 活,经过加工,构成一幅美妙的立体画面。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 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B.①名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C.①动词 名词 ②动词 副词 D.①动词 动词 ②副词 介词
4、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 的一组是:( A )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 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 ②方位词 ③量词 B. ①介词 ②方位词 ③量词 C. ①动词 ②助词 ③量词 D. ①介词 ②助词 ③量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