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管廊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报告

综合管廊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报告

综合管廊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报告传统的房屋建筑防水措施不能满足城市综合管廊防水工程的高要求。

本课题以最优化的防水方案需对防水材料进行比选,分析、阐述了该项目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最终采用了热塑性聚烯烃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作为主要结构外部防水,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作为管廊内部防水材料,重点介绍了防水细部构造。

关键词: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技术(1)引言综合管廊电力舱工程作为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的基础设施类型,在工程覆盖范围上有较大提升。

因综合管廊电力舱建造于覆土之下,其防水工程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重点。

处于新兴类型的综合管廊工程,在防水技术上有别于传统房建的防水措施,将全新的、适用性最优化的防水施工方案运用到综合管廊项目中是此类型工程的大趋势。

应针对管廊电力舱施工中各节点的结构特征与使用功能,选择最优化、最合适的防水措施。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电力舱主要防水要点1)要高度重视防水工程综合管廊当中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防水设计以及工艺和材料等,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中就需要对实际的问题加强思考。

综合管廊工程尽管在实际的施工中都是按照相关理念以及原则开展施工,然而在对施工缝以及穿墙渗漏和变形缝当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相对于综合管廊来讲,施工质量以及工序对于防水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加强每一道工序的控制,按照相关标准实施施工,保证综合管廊的防水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

2)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在对防水材料的选择中需要和该地区的综合管廊要求进行结合实施,保证综合管廊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防止由于受到水的侵入造成浸泡和腐蚀,以此来将其防水性能提升。

防水材料对于防水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防水材料的实际选择当中就需要和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结合起来,按照防水材料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防水材料,使得其性能能够得到体现。

相对于综合管廊工程,在这当中施工工艺非常的重要,防水材料不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并且还对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就需要强化材料质量的重视。

通常,对于综合管廊结构在选择中需要选择柔性防水材料最为其主要施工材料,同时在迎水面当中对这些材料实施铺设,对铺设材料在选择中也是需要选择一些高强度以及耐久性良好的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

另外,还可以采用卷材以及涂料结合所产生的防水系统。

在局部结构当中所产生的变形缝在处理中可以选择三种防水材料实施防水工作的开展,三种材料分别是中埋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防水密封材料。

在这当中,施工缝的防水主要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以及钢板止水带和膨胀止水带等,变形缝采用预制成型弹性密封垫、外贴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实施防水;现对于主体结构的防水就需要采用高强度以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3)防水原则及依据地下工程结构防水设计应以“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作为基本原则。

地下管廊防水应设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在地下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应对混凝土自身的抗渗能力进行加强,并采用良好的措施预防、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地下结构的迎水面处采用全包型柔性防水层,尤其在施工缝、变形缝、穿墙套管等细部构造的防水是重中之重。

管廊结构外部防水宜采用防水涂料加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上层应设置保护层,加强对防水系统的保护,降低防水卷材被刺穿、破坏的几率。

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施工应严格按照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

在进行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工程建设的协调完善,保证整个地下综合管廊的完整性与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水设计时,首先应保证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符合相关施工理念与施工标准,着重考虑施工缝与施工变形缝、穿墙管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次,还应注意对施工工序的严格管控。

设计时,应着重标注出重点工程的严格施工顺序,并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防电力舱水设计1)暗挖法防水设计传统的暗挖法主要就是采用塑料防水板作为其实际的防水层,并且防水板和衬砌结构当中应用挂铺方式,防水板的搭接处采用焊接,在二衬主体和初衬间能够产生防水薄膜,初衬结构的渗水能够沿着防水板来排除,如果排水沟当中的渗水都能够排到主体之外,如果防水板受到破坏以及焊接不实或者防水材料和混凝土没有紧密结合,这些都会造成混凝土在实际的硬化当中出现裂缝以及空洞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水对于二衬主体造成破坏。

为了能够将防水板和二衬结构之间所产生的窜水情况有效处理,在这当中可以选择有预铺反粘功能的材料,由于预铺反粘能够将二衬结构和防水板之间的没有结合的问题有效处理,如果产生渗漏,水就能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便于实际的维修和处理,并且对于二衬结构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不会产生影响。

2)明挖法防水设计在进行防水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以外防外贴与外防内贴两种施工形式开展作业,再依据不同施工要求进行合理调整,能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采用外防外贴的施工方法时,在底板处的施工作业可以结合空铺法进行;侧墙与顶板处的施工,可以结合满粘法来达到防水效果。

在外防内贴的施工过程中,侧墙处的施工采用空铺法与满粘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5)各节点防水设计1)底板防水板防水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材料,施工方法为采用预铺反粘方式,底板内侧,即底板顶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防水系统构造从上至下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防水混凝土底板→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混凝土垫层,如图1a所示。

2)侧墙与顶板防水采用1道1.2mm厚高分子自粘胶膜卷材防水层加1.5mm厚双组分高分子防水涂料,侧墙内侧面的防水方式为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形成复合防水层。

防水涂料采用刮涂法施工方式,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黏结在一起,防水构造从外至内为:120mm厚挤塑苯板保护层→1.2mm厚高分子防水卷材→1.5mm 厚双组分高分子防水涂料→防水混凝土侧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侧墙防水如图1b所示。

顶板防水构造从上至下为:回填土→钢筋混凝土保护层→隔离层→1.2mm厚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2mm厚双组分高分子防水涂料→防水混凝土顶板→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顶板防水如图1c所示。

图1 各节点防水设计3)细部防水因管廊为水平分段施工,留设的水平施工缝及转角处防水节点应按标准处理。

对转角处以及平面交接处、转折处采用与大面卷材同材质的卷材作附加层,水平施工缝埋设止水钢板和预埋注浆管注浆防水。

管廊每30m设置30mm宽变形缝,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变形缝内嵌入30mm厚挤塑板作为衬垫板,管廊变形缝采用中埋式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复合防水方式,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如图9.22-2a 所示;管廊顶板及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如图2b所示;外贴式止水带应采用热熔方式进行对口连接,竖向变形缝防水做法如图2c所示。

图2 细部防水设计4)附加层处理卷材在平面交接处、转折处、阴阳角处应设置宽度为500mm的附加增强层,卷材附加层应避免空鼓现象,并对卷材细部压实。

如图3所示。

图3附加层防水设计5)行道树下防水做法当管廊顶部有种植行道树时,应在顶部加铺10mm厚镀锌钢板及附加防水层处理,如图4所示。

图4 行道树下防水节点(6)防水施工工艺1)基层处理:防水施工前,应检查基层是否具备施工条件,基层应达到硬实、无起伏,注意是否有油污或灰尘等污染,若发现凹凸不平或裂缝现象,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平。

基层清理采用吸尘器或高压吹尘机处理。

2)预铺反粘防水卷材与底板垫层采用空铺法施工,在基层处理完成前提下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按照基准线铺贴卷材。

卷材铺贴应做到平整、顺直,搭接尺寸规范,不出现扭曲现象。

卷材长边采用焊接,不得出现十字接缝。

应先铺贴底板卷材,铺贴完成后将卷材上翻至永久保护墙,再对其进行机械固定; 施工应注意不得过度拉伸卷材或起鼓,铺设完成的卷材应与基面凹凸一致; 卷材之间接缝采用卷材预留搭接,应保证搭接的宽度达到80mm,搭接边缘应平整、贴实,无翘边、虚接等现象; 铺设完毕后对表面进行全面复查,对有破损部位及时修补,以确保大面卷材不透水,最后做好成品保护措施。

3)防水卷材焊接:防水卷材焊接采用热空气焊接机施工,使用前应先准备好所需配置数量的机械,并提前将机械预热至工作温度。

施工前应保证铺贴的卷材搭接部分达到80mm,否则不能满足搭接要求。

将热控焊接机的喷嘴对准所要焊接位置,一旦开始施工,应及时沿工作方向移动焊接机,避免机械过久停滞导致卷材烧毁。

施工前,检查焊接机的电缆长度是否达到施工距离要求,避免施工中焊接机偏离施工轨道。

同理,当一段焊接工作完成时,应及时将热空气焊接机的喷嘴撤离卷材层之间,防止烧毁卷材,整段焊接区域不应出现皱褶,如发现应立即切除,重新组织施工。

当热空气焊接机在停止工作状态期间,应使用手持式焊接机交替工作,不能留有施工空隙。

4)侧墙自粘卷材铺贴:根据图纸设计对墙体进行放线,确定卷材铺贴位置,铺贴施工应遵循从上至下的原则,期间避免撕掉整块隔离膜再施工,应保证铺贴与撕膜同步进行,铺贴质量以粘贴密实为准。

侧墙的高分子防水卷材长边采用搭接粘贴配合焊接的方式施工,搭接距离同上为80mm;短边采用对接的方式,对接处卷材覆盖宽度应留有120mm。

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涂刷防水涂料之前应先验收施工基层是否有杂质和其他影响防水效果的物质,并用清水将基层润湿,此做法可对黏结用化学剂起到催化作用,提高铺贴涂料的黏结性能。

防水涂料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配制,将混合好的涂料静置几分钟即可施工。

施工中,遇到基层有缺口、麻面等现象,应反复涂刷保证此部位达到防水标准。

涂刷工具为硬鬃毛刷,将拌合完的防水涂料均匀涂抹在基层上,涂刷方向应一致。

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涂刷2层,第2 层涂刷前应检查第1层涂料是否干固,并在第2层施工前用清水湿润基层。

正确的养护方法是保证防水效果的关键,在全部防水涂料施工完毕且表层固化之后,开始养护,应保证防水涂料层处于潮湿状态,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每日喷淋次数。

6)变形缝防水施工工艺:①底板变形缝:底板垫层施工→底板防水施工→防水加强层施工→变形缝定位及尺寸放线→底板钢筋绑扎→底板外贴式及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固定→先浇混凝土侧模封闭→先浇混凝土施工→先浇混凝土养护→侧模拆除→变形缝衬垫板预埋安装固定→后浇结构钢筋施工→后浇部分橡胶止水带固定→后浇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护→变形缝内基面清理→密封胶嵌缝。

②顶板及侧墙变形缝:变形缝位置及尺寸放线→钢筋施工→橡胶止水带固定→外模及变形缝侧模安装封闭→先浇侧墙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护→变形缝衬垫板预埋固定→后浇侧墙结构钢筋施工→后浇侧墙橡胶止水带固定→后浇侧墙混凝土侧模封闭→后浇侧墙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护→变形缝内基面清理→密封胶嵌缝→防水加强层及管廊防水全包层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