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嵖岈山

嵖岈山

嵖岈山风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素有“中州盆景”之称的嵖岈山风景名胜区,我是你们本次嵖岈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嵖岈山的主山门,也叫南山门,我们右边是采用嵖岈山花岗岩原石立起来的景区主碑,正面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的“嵖岈山风景区”几个大字,东面是原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题的嵖岈山山名,西面是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主碑,背面是天津港海加利有限公司的公司标志及董事长宋富锦先生题写的“嵖岈情、故乡恋”碑志,她不仅向大家介绍了河南嵖岈山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表达了董事长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的心愿。

左侧的通道上是景区用从民间收集到的磨盘,摆了两幅象棋的和棋,它寓意着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祝大家合家幸福、和和美美。

接着向前走,看到的是两座石拱桥和充满童趣的补丁桥,石拱桥均采用当地的石材建成,补丁桥采用民间石磙和磨盘铺就。

石拱桥代表着中原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补丁桥代表着诗情画意的嵖岈山。

我们踏上石拱桥,可以感受嵖岈山的厚重与沧桑,同时也可以嬉戏于补丁桥上,重温孩童时的乐趣。

过桥便是嵖岈山主山门广场,山门前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题写的“嵖岈山”名和乾隆皇帝游历嵖岈山时留下的墨宝“天下奇山”。

为了让您对嵖岈山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请随我到嵖岈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嵖岈山在地质上是怎样形成和演变而来的。

嵖岈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占地1200平方米,分为地学科普展厅、地质多媒体展厅和《西游记》砖雕艺术馆三部分,整体上是一个不规则的环形,更有利于游客的参观和学习。

展馆内采用:声、光、电、图文及实物标本等多种手段,全面详细的向游客介绍了嵖岈山的地质形成及演化过程。

而《西游记》砖雕艺术馆是由徽雕第六代传承人张存世携带30多位弟子,历时3年多创作而成。

砖雕全长100米,共20版。

作者采用黄河泥做坯,通过镂空雕、阴刻、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刻了3600多个妖魔鬼怪、1800个人物、100回、99个场景、81难、71个国度,全面系统的描述了《西游记》的每一个故事情节。

此幅砖雕于1989年完工,同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时轰动海内外,美国福特兄弟看完砖雕出价2000万美金购买未果。

1990年在香港展出时日本福田家族同样出资2000万美金购买未果。

作者张存世一生酷爱《西游记》,听说嵖岈山是唐僧讲经说法之地,又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西游文化之源,后来又听说景区致力于西游文化开发,后经公司董事长宋富锦先生多次沟通,张老师以半赠与的形式以近1000万元人民币,使《西游记》砖雕国宝落户嵖岈山。

现在请大家看湖对面的这座独立山峰,拔地而起,高约百丈,雄伟挺拔。

它的名字叫“蜜腊峰”,相传过去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野花,花儿招来了很多野蜂在此采花酿蜜。

酿的蜜多,又因山势陡峭,无人可收取,都凝固在山上的石缝里,每到夏季,经太阳光的强烈照射,蜂蜜被晒化后都流了出来,整个山的外表就好像涂了一层厚厚的蜜腊,所以人们把这座山取名为“蜜腊山”据说山下的湖中“秀蜜湖”里面的湖水由于过去受蜜腊山常年冲刷下来的峰蜜的影响,湖水到现在还是甜的,又因此湖非常秀丽,故得名秀蜜湖。

前面便是黑风洞,黑风洞原名万人洞,由于万人洞是天然形成的地下岩洞,所以里面洞套洞、洞连洞,曲折迂回。

在抗日战争中因容纳万人使村民免遭战火,故得名万人洞,后拍摄西游记续集,曾在此处取景,拍摄了第四回悟空大战黑熊精,故改名为黑风洞。

前面这座古朴典雅、绿树掩映的建筑就是包公庙了。

包公出生在安徽合肥,多年供职于河南开封府,之所以在嵖岈建包公庙,是因为当时包公在汝宁府微服私访时曾经救了一位民女,村民感激包公,在此山中修建三件草屋以作纪念,后在清代发展到几十间瓦房,香火旺盛。

在1997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嵖岈山风景区将此修建成“包公祠”。

我们现在进入的槐花谷以刺槐为主,多生长在岩缝中,面积1000多平方米,海拔280米,平均树龄70年,共约300多棵。

由于槐花谷光照时间短,水分养分吸收慢,为了储存养分,其树干和暴露地面的根部长满树瘤,形成嵖岈山别具一格的植物景观。

槐花盛开时,满山香飘四溢,清风吹过,一阵阵甜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下面我们仔细欣赏一下嵖岈山的象形石。

大家往南看,在蜜蜡山中间那座山头左侧有一青蛙石,即将爬上山顶,取名“青蛙望天”,青蛙紧贴的那块独立石头叫无头乌龟石;从蜜蜡山往这边来,依次是蠢蠢欲动的蜗牛石、虎踞龙盘的蟒蛇石......被称之为“动物王国”。

我们不妨停下来抬头向左上方看一下,在这个陡峭的石壁上横悬着一棵大树。

这是一棵“野榔榆”。

据省林业局专家鉴定,它在那里已经生长了600多年。

它每年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到冬季它又会枯死掉一部分树枝,来维持生命力强的枝了陆军冬。

它为什么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呢?专家们指出,这种树的根部可以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溶解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它就全靠吸收这很少的微量元素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只有生命力,没有生长力,所以尽管自己已经有了600多年的树龄,它的树体也只有那么大。

大家退后几步向左上方看这一组象形石,叫战争与和平。

他是由寓意战争的将军帽和寓意和平的和平鸽象形石共同组成。

嵖岈山奇特的地质以及遗迹景观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剥蚀,在此见证着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战争与和平”,其寓意深远发人深思。

五龙宫是嵖岈山重要的庙宇遗迹之一。

始建于唐朝,毁于1945年的日军炮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89年景区开发后,在原址上按照原貌修复的,因其内供五位龙王,而得名五龙宫。

这个地方东西均有暗河流动,河水经聚于宫前的水潭星星井,整体是双龙戏珠之地,古人云“前有川,后有山。

”此乃风水宝地也,前面这棵参天大树叫千孔柏,它有1100多年的树龄。

这棵树的奇特之处是树身周围有成千上万个小孔,因此叫作千孔柏。

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的孔,众多专家说法不一,有说是虫害所致,有的说与当地气候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考证。

朋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飞来石,取之天外飞来石之意。

据说它是从天空飞来的一块仙石。

传说每年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召开一次蟠桃大会,孙悟空跑到蟠桃园把蟠桃都吃光了。

当王母娘娘宣布上蟠桃的时候,一个仙女只好把拣来的一盘蟠桃核战战兢兢地送给她,王母娘娘怒发冲冠,抓起一把仙桃向悟空砸去。

悟空何等聪明,眼明手快,翻了个筋斗,跳出天宫。

桃核飘散着落向地面,其中一颗正好落在嵖岈山上,由于王母娘娘恼怒之极,用力过大,造成嵖岈山山崩地裂,落在第一块巨石上砸开个一线天,只有30多厘米宽,人们从里面抬头看天只能看到一条线,桃核又弹到这块巨石上,把此石一劈为二。

形成的飞来石模样。

故名“飞来石”。

大家看这对母子石,是花岗岩在节理控制下进行球状风化,后因风化裂隙越来越宽,直至周围岩块失稳而崩塌,剩下直立孤石继续接受风化侵蚀。

致使岩块一侧悬空而失稳,沿垂向节理下滑而成小石猴,较稳定的岩块为大石猴,两者组合起来,似母子相依状,故称母子石。

大家眼前的这尊石猴是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逼真的石猴,由于石猴头部及身子部分沿垂向南北向的节理裂隙分割,使得在北蓬莱三洞地点观看猴石似一对年轻的男女情人拥抱在一起,在蜜蜡湖地带观看似大猴背小猴的形象,可以说是一石三景。

大家注意看,我们面前这座雕像就是嵖岈大仙,是传说中嵖岈山的造山之神。

相传艮古以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有一年这里陡降暴雨,洪水泛滥,黎民百姓危在旦夕,嵖岈大仙道行太浅,终不能把洪水击退。

情急之下,他跑到求救于玉帝,但当时玉帝与王母在花园玩赏,寻不到踪迹,情急之下便跑到王母娘娘后花园,把一座假山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扔下来,洪水退却了,百姓得救了,而他扔下的石头,就堆积成了的嵖岈山。

玉皇大帝为了褒奖他的这种爱民之举,就托梦给人间当朝皇帝把座山命名为嵖岈山。

《新华字典》中“嵖岈”即河南遂平县嵖岈山,除此之外无任何意义。

这样的命名在全国独一无二。

朋友们,我们现在乘车来到的便是天磨湖了,南边的吴王湖坝建成于2002年,为钢筋水泥构造,全长200米,有桥墩16座,桥上主柱130根,上卧130个形态多姿的石猴塑像,我们有叫它猴桥。

嵖岈山景区的开发很注重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天磨湖景区就保持了当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河南省婚纱摄影基地,每逢下午都有几十上百对新人相聚天磨湖畔,留下他们最美好的记忆。

说起天磨湖的迷人景色,这里还有一个久远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候吴楚争霸,嵖岈山当时是楚国的地盘,吴王夫差带领大军直奔楚国,与楚国在嵖岈山一带展开大战,吴军奋勇厮杀欲求速战速决,楚军一方面拼死抵抗,一方面增兵救援,双方相持不下,处于对峙状态。

这时吴王的弟弟夫概在吴国自立为王,吴王夫差不得已停战回国。

夫概兵败后投靠楚昭王。

楚王感念夫概有功,就封他在楚秦交界的房地为吴王,即为吴房国(现嵖岈山周围)夫概选嵖岈山下的一个店房村为国都,又称吴房。

夫概弥留之际,说自己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葬在天磨峰下,他的子女们了却了他的心愿。

大家看坝顶东南端左下方那个高土堆,就是历经沧桑的吴王墓。

大家看吴王墓上方有一块仰卧的石人,那就是吴王夫概的化身了。

化石共分三部分,下部是躯干,中间是头,上部是王帽,身穿铠甲,头顶皇冠,当年帝王的形象一目了然。

前面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天磨湖了,天磨湖是因为对面的天磨峰而得名,大家看到对面那个磨盘形状的大石头了吗?那个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磨面用的天磨,王母娘娘大概吃厌了天庭的美味佳肴,也想换换口味,偶尔吃一次我们凡间的家常便饭吧?如果大家站得稍远一些的话,还可以稳稳看到磨湖上堆了一堆麦子,在天磨的左下方还有一个敞开的面缸,口儿小肚大,岗盖儿就斜靠在旁边儿。

再往左呢大家可以看到一头老牛拉着一辆麦车,麦秸堆的高高,细心的朋友也许发现了,这头牛断了一支角,它可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打掉一支牛角的青牛怪,在《智擒青牛怪》一集中孙悟空与青牛怪从天打到地下,又从地上打到水里,打的难解难分,最后还是孙悟空占了上风,青牛怪被打掉一支角,成了独角兽,后来,王母娘娘赶来解围,为了惩罚青牛怪,就让它做苦力,每天拉车磨面,然后把磨出来的面送到天庭去,青牛怪从此在也不能耍威风了,由此看来作恶之人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辆牛车后边还躺着一个天将,大伙儿可别以为他在那儿休息养神,他是被钉在那儿的,想动都动不了,这个天将是王母娘娘派来监督青牛怪工作的,不料他来之后一下子被这里的湖光山色迷住了,开始玩忽职守,每天只顾游山玩水,乐不思天庭,玩累了就躺在山坡上睡着了,这时候有两只乌龟趁机从湖里爬出来偷面吃,正好被王母娘娘下来视察工作事看到这一幕,盛怒之下,王母娘娘飞起银簪将他们三个钉在那里,您看这左右两只大龟正吃力向上爬的样子,右边这只龟壳还被敲掉一块儿,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好了传说归传说,归根结底咱们还是要站在科学的角度,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