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

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

2003年10月第17卷第4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Oct.,2003Vol.17 No.4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模式陈宇涵1,任汇江2(1.山东工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烟台264005;2.烟台大学总务处,山东烟台264005)[摘 要]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版)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近三千个双音复合词,利用义素分析法,从两个语素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及如何显映词义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归纳出60种语义结构模式,对部分模式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双音复合词;语义;构词法;语义结构模式[中图分类号]H1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03)04011305 一、引言 1.分析双音词语义结构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复合词数量众多,结构复杂,早在19世纪末,就有学者进行了分析;其后,这个问题一直被众多学者关注着。

但对汉语复合词内部结构的研究,大多仍局限于语法的角度,缺乏词义的分析,浮于结构的表层。

自60年代初,国外语言学的重点由句法向语义转移,语义学的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在现代语言学中,语义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获得了长足进展[1,2]。

在我国,关于语义的研究亦于近年蓬勃兴起,学者们纷纷致力于汉语的语义研究[3,4]。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言的意义。

词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词汇是静态语义的主要载体。

对句子的语义分析,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构成句子的词的语义上。

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双音节词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双音节词中,合成词又占绝大多数;占据合成词主体位置的,是复合词。

因此,对复合词的语义研究,在汉语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单音节还是多音节,单纯词的内部是没有结构的;双音节派生词内部的结构关系也比较简单。

与它们相比,复合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关系要复杂得多,科学地揭示它的内部语义结构关系,对于正确地解释它的词义有着重要作用。

同时,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对词汇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

为了满足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语言学提出的越来越多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复合词构成规律及语素间关系的研究。

2.由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词目,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现代汉语词汇的概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为保证研究的内部效度和信度,最大限度地控制误差变异、排除无关变异的影响,我们把这次调查的对象限定在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范围内,不把被标注了书面语体色彩的词、方言词以及反映旧时代事物的词收入调查的样本之内。

为保证样本与总体的同构,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保证均匀地抽取各部分个体,保证样本的代表性,采用了以下取样方式:从每5页中选取一页,从这一页中选取一列(多是右边一列)。

用这种方式,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版)中筛选出合条件共2751个词。

在分析、确定语素义、词义时,立足汉语现状,—311—[收稿日期]20030702[作者简介]陈宇涵,1969年生,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工商学院助理编辑,硕士。

以《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标准;同时,适当考虑该词在最初形成时的意义结构,在语素意义的现状无法真实地揭示它们组成的综合体的语义结构时,以当时的结构为准。

引进义素分析法,对素义进行分析,把词义切分成更基本的元素,从而深入到词义的内部,加深对词的认识。

在全面分析样本的各项语义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吸取文献[5]的研究成果,总结出60种语义结构模式,其中某些模式中还设立了多个子模式,大致得出了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语义结构的概况。

二、语义结构模式 我们以XY代表一个双音节复合性词汇综合体,X、Y是构成该综合体的两个语素。

本文共抽取了2751个词项,从中总结、归纳出60种语义结构模式。

因篇幅所限,这里先介绍其中的前30种模式。

1.简单复合XY=X+Y。

这一模式的两个语素,地位、作用平等,XY的意义即是X、Y意义的和。

当然,任何一个语言单位的意义,都不可能简单地等于其组成要素的意义的总和。

不过这种结构模式中的两个语素X、Y,地位平等地共同组成综合体XY 之后,自身原有的意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XY之中也没有增添什么新的意义成分。

属于这种模式的综合体,大多处于由词组向词的过渡状态。

如:挫败=挫折+失败=挫折和失败;桥涵=桥梁+涵洞=桥梁和涵洞。

2.复合并概括XY=XY所属的那一类事物或现象。

X、Y是其中的两个典型成员,复合意义和组成成分的意义存在着上下位的种属关系,在X和Y的复合意义之中,加入了上位义场的类义。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一个义场中的两个典型成员,概括反映整个义场,以XY为上位词。

如:茶饭=茶水+饭=各类饮食;经传=经典+为经作的传=比较重要的古书。

3.以对立表度量这一模式是以一对处于极性对立的两极的语素,引出描绘某种状态范畴的度量参数。

XY=某个范畴的度量参数,这一参数的两极是X和Y。

在这一模式中,参与综合体构成的两个语素X、Y 存在着极性对立的反义关系,拆开来就是一组反义词;组合在一起,用以作为描绘语义场中各种状态的度量标准。

具体义上它们两两对立,范畴义上它们又相辅相成、统一和谐,通过两极对立描绘这一范畴的各种状态、程度。

一般来说,表程度高的语素在前,表程度低的语素在后。

如:高低=高+低=高低的程度。

4.综合并转义XY=事物,被赋予新的意义、发生了转意的X +Y事物。

XY作为一个词(或词素),不再保留着X+Y的本来意义作为一个义项,其意义是以此为过渡的中间基础,加以概括抽象,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新的意义。

如:锋芒=刀剑等的尖利部分+植物种壳上的针状物=事物尖锐的部分;锤炼=锤打+冶炼=磨炼。

5.语义吞没XY=X(Y)或Y(X)。

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被另一个所吸收,没有给这个成分任何的语义补偿;综合体的意义只与一个成分相同,另一个附带成分不参与意义的构成。

综合体的前一个语素和后一个语素都可以处于被吞没的地位。

这种模式可以称作假组合。

如:包庇=包裹+庇护、掩护=袒护或掩护;比拟=比较+模仿=比较。

组成这些词的两个语素的原始关系十分复杂,有的是在由词组向词的演化过程中,丢失了一个语素的意义;也有的从最初出现,就只有一个语素承担表意的任务,还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语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原来承担表意任务的语素丧失了原有的义项,原来只起配音作用的语素反而获得了新的义项,承担起了表意的责任。

其中,有的是两个相关的语素,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完全淡出综合体,如“国家”;更多的是两个语素有上下类义的关系,若是下类语素丢失了个性义素,则上类语素吞没下类语素;若是下类语素保留着个性义素,则下类语素吞没上类语素[3]。

6.同义重复、配音XY=X=Y。

X、Y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语素, XY的意义相当于单独的X、Y的意义,X、Y没有给对方以意义补偿。

实际上,X、Y一般拥有多个义项,只有一个义项有同义关系,而且它们在色彩、语域等方面,所采用的义项的地位、产生的时间上总有些差别。

也就是说,Y并不是X无谓的重复,二者互相为对方提供了一个最小的上下文语境,从而使意义明确。

如:购买=购+买=购买;会聚=聚合+聚集=聚集。

7.补充、说明XY=某种复杂的行为,X行为和Y行为是其基本要素。

X和Y彼此补充,综合体的意义微微—411—大于成分的意义之和,在叠加两个语素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义域也有所扩大。

X、Y地位平等,意义交叉。

如:保守=保持+守住=保持使不失去;抄袭=照着别人的作品写下来+照样做=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作自己的。

8.成分强化XY=加强的X和Y特性,XY既拥有特点X,又拥有特点Y。

X、Y意义相近或相关,部分义素重合,二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它们的共性义素和部分个性义素得到了强化,分别从两个不同侧面描绘同一事物的特点、状态的细微差别。

如:矫健=强壮+强健=强壮有力;暴虐=凶狠、残酷+残暴狠毒=凶恶残酷。

9.复合并抽象XY=对X和Y的抽象,在X、Y直观、具体的表达基础上,出现了较为抽象的意义。

X、Y处于同一范畴义场,描绘两种具体、形象的性状或行动,综合体在复合基本成分意义的基础上,利用通感等修辞手段,使语义由具体转为抽象,从较为具体的范畴,转向较为抽象的范畴。

如:抵牾=用角顶+逆=矛盾;辛辣=辣+辣=比喻语言、文章尖锐而刺激性强。

10.对立转移XY=语义转移的X+Y;X、Y是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语素,综合体在把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加之后,进行了一定的语义转移。

综合体的意义不仅仅是两个对立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中加入了新的合乎语言习惯的意义或色彩。

如:光阴=光芒+不见阳光的地方=时间。

11.材料、质地限定XY=有X材料的Y事物。

分为两个子模式:A.XY=事物,XY是一种Y物品,这一物品的特点是,它以X为材料,或含有X,或质地是X。

如:草屋=草+房屋=屋顶用草盖的房子。

B.XY=事物,XY是一种Y事物,它的质地有X所描绘的特点。

如:白水=空白的+水=不加茶叶或其他东西的水。

12.整体与部分XY=物品Y,Y是附属于X的,是整体X的一个部分,或表示X的某个部位。

若X是表示生物的义素,Y多是X的某个器官;若X表示的是较具体的物品,Y是X的某个零件或部位;若X表示的是较抽象的事物,Y指X的某个组成成分。

如:靶心=靶子+中心=靶子的中心部位;车轴=车子+一种圆柱形的零件=车子上的圆柱形零件。

13.以实施行为所用的物品修饰行为XY=行为Y,其特点是实施过程中使用到了事物X。

如:火烫=火+烫发=烫发过程中用到火,用烧热的火剪烫发;枪毙=枪+死=用枪打死。

14.空间指定XY=Y事物,Y的独特性在于以X表达的方位为存在空间。

可分为三个子模式:A.推广的特有位置XY=事物Y在X表示的地方被生产出来或得以推广传播。

X语素未必是地名,但在组合体中获得了表示地点的意义。

如:闽菜=福建+菜肴=源于福建的、福建风味的菜肴。

B.生存、传播场所加以形状借喻XY=物品,它存在于X表达的领域中,在外部与Y有相似之处。

如:海岭=海+山岭=海底的山脉。

C.XY=Y事物,它存在于X指定的地方。

如:月宫=月亮+宫殿=月亮中的宫殿。

15.定向,指明方位XY=事物Y,定位在X表达的方位里。

这一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X是一个表示方位的语素,它限定了Y的方位,而不是Y的存在地。

如:西汉=西方+汉代=都城在西部的汉代;前额=前方+额头=前额。

16.形状描绘XY=物品Y,其特征为外形是X所表达的那种形态。

根据X的不同类型,分为两个子模式:A.X是反映具体物品的语素,Y就外形上像X。

如:锤骨=锤子+骨头=形状像锤子的骨头,内耳听骨之一,形状像锤子。

B.X是描绘事物外形特点的语素,Y在外部有X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