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盛唐边塞诗

论盛唐边塞诗

盛世欢歌异彩纷呈——论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摘要: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盛唐诗歌蕴涵有一种“盛唐气象”,具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按照作品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等的不同,可分为两大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这两大诗派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同,但都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各自以其或宁静优美或壮丽奔放的旋律,组成了当时诗歌艺术的两支基调,谱写出一曲农耕文明的盛世欢歌。

关键词:盛唐气象;农耕文明;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The Singing of Heyday, So are the Tang Poetry Genres. Abstract: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farming civilization in the tang poetry contained a "the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meteorology", has a vigorous vital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tang poetry genr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s and art works of different sty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ie, Wang Wei and Meng Haoran represented by the rural landscape poetry ,GaoShi andCenCa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umber. The two big theory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reasons, but have a romantic spirit, with its beautiful and magnificent or quiet or the melody, formed when two teams of poetry, write a song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heyday.Keywords:The glorious age of tang poetry; Meteorology farming civilization; Landscape pastoral poetry; Frontier fortress poem前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唐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它的光辉成就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世无数文人的心灵,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诗歌是心灵的翅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吟唱了无数诗歌经典,而唐诗则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1],这是杜甫对当时盛世景况的真实描绘。

唐诗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它的顶峰,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盛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坛上名家辈出,群星丽天,诗歌众体大备,流派纷呈,涌现出大批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侠;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是唐诗的全盛时期。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建立的基础是农耕文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而这种文明培育出奇特的文化心理,即以“和谐”、“中庸”为基调,以“安宁”、“狭义”为准则。

中国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其基本生存方式历数千年不变,稳定与祥和成了华夏汉人所追求的目标。

由此,注重中庸,追求和谐便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到了盛唐时期,中国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盛唐诗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农耕文明的时代里,谱写了一曲盛世欢歌。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灿烂的盛世,那也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最骄傲的日子,至今人们犹啧啧称道的“盛唐气象”,便是它的产物。

我们经常说盛唐诗歌中有一种“盛唐气象”,“盛唐气象”自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后,被用来概括盛唐诗歌体现出的时代特征及精神面貌。

林庚在《盛唐气象》一文中说:“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

”正如“汉魏风骨”“建安风骨”以及“魏晋风流”等所蕴涵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一样,这种盛唐气象是一种来源于内心,来源于时代的一种亘古不衰的生命力。

俄国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曾这样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

”(《没有地址的信》)。

当论及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人或诗歌时,首选的就是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人的气势宏大的诗歌,因为它们反映出盛唐社会那种特有的精神风貌。

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按照诗人们的人生经历、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可分为两大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较多地描绘山水田园闲适的生活,风格清新,意境优美。

边塞诗派多描绘戍边将士豪迈的胸怀和边塞奇异的风光,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两大派体现了盛唐诗歌的辉煌成就,在诗歌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传统,诗歌多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留恋,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代表诗人是王维和孟浩然,因而又称王孟诗派。

这一诗派的内容大多是描绘安宁闲适、充满生机的生活景象,诗中有一种宁静优美、从容舒缓的气息氛围,由此我们可以窥见盛唐的气象。

盛唐田园诗表现的是一种浪漫的理想的田园生活,而盛唐山水诗则是诗人的一种幻境愉悦,诗人们为自己找到了远离世俗人生的“精神家园”。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多种高水平的盛世文化艺术的相互化合的结晶。

他是诗人,也是画家。

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

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瑰丽,构图精美,有一定的空间感,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例如,山水名作《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一个共同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初秋雨后傍晚的山村景色,融入了诗人的理想。

这种朦胧美,山水诗意使人们沉浸其中,它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之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由此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处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语言清新凝练,朴素自然,饶有诗情画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为描写山林的典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于雄浑之中添入一抹温和的格调;“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绘出河水的广阔和无垠……。

苏轼曾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的意境,比兴托寄的手法,带领我们走入一个唯美朦胧的艺术境界。

山水田园诗派的另一位与王维齐名的诗人,即布衣终身的孟浩然。

李白曾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孟浩然是一位典型的盛世隐士,代表了盛唐大多数终生不仕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

他的田园诗侧重于表现隐居生活的闲适,写得自然平实。

如有名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写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和朋友之间的真切情谊,表现了对平淡生活的喜爱,朋友相邀而欣然往之,并且约好了下次相见的日子。

这种友谊让人觉得真诚,这种生活让人觉得快乐。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之作,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悠然,有“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的优美,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惆怅,也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

在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之所以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首先,盛唐时期,国力强大,整个社会一派安宁祥和的局面,这为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提供了悠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他们完全可以尽情地流连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吟咏性情。

[3]在这个时期,国人的心态也比较好,乐观向上,对美好的外在事物极其欣赏。

其次,盛唐时期儒学、道教、佛学全面发展,相互交融,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儒学的兴盛使人们安贫乐道,歌咏升平。

由于道教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其生存观是以生为乐,以长生益身为大乐,以修真成仙而永生为极乐,这一点吻合人们的生存欲求。

道教的享乐观是主张人在现世要活得自在舒适,其精神欲求是超尘脱俗。

盛唐时期道教的兴盛促使诗人文士们遁隐山林田园,寻求超尘脱俗的世界,促进了山水田园诗的兴盛。

隋唐时期佛学的兴盛,玄学勃兴,使得享受山林之乐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他们认为人被社会种种矛盾冲突所作贱的痛苦的心灵,只有回到恬淡、平静的大自然中才可以得到抚慰,才能够得到安顿。

所以,在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宁静和谐中总是隐含着挥之不去的哀婉寂寥的意味。

[4]盛唐时期的这种儒、释、道三教合融的思想局面促进了山水田园诗派的再度兴盛。

第三,是山水田园诗派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我国诗歌史上,以山川景物为歌咏对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山水诗作到晋、宋时代才产生。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一体,到了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山水诗和田园诗都得到大力发展。

最后,得益于山水田园派诗人的大力创作。

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细腻的情调笔触再现了幽静恬适的山水田园生活。

这类诗篇把陶渊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推进到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由此可见,开放型的文化氛围是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情感心理基础,道家“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绝对自由使得文人们返归自然。

而由隐而仕、半官半隐的隐逸心态造就了山水田园诗清淡秀美的风格。

[5]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其艺术成就就在于语言上的自然秀润、明净淡雅和风格上的闲淡高远,创造了山水田园诗工巧精细与自然浑成的意境,在古代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盛唐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等诗人为代表。

诗歌多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幽怨以及边境的荒凉艰苦生活,集中地反映了盛唐时代文人们的乐观进取精神。

这类诗篇充满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描绘了中原和江南所没有的那种雄奇壮丽、广漠悲凉的边塞风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边塞诗的创作贯穿于初、盛、中、晚唐整个过程,它始终洋溢着阳刚之美,作品境界阔大,情调激昂,尤其是在盛唐时期,更体现出一种旷达与豪迈的激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