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19-2020完整实施方案模板]

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19-2020完整实施方案模板]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全套资料标准汇编文件食品包装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全套方案资料标准汇编编号:Q/RAH-001-20192019-2020版发布日期:2019-04-15 实施日期:2019-07-15XX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目录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6)第1章总则 (7)1.1 适用范围 (7)1.2 编制依据 (7)1.2.1 相关法规及规定 (7)1.2.2 部门规章 (8)1.2.3 地方法规及文件 (9)1.2.4 标准和规范 (10)1.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12)1.4 术语和定义 (13)1.4.1 风险 (13)1.4.2 危险源 (13)1.4.3 风险点 (14)1.4.4 风险辨识 (14)1.4.5 风险评估/评价 (14)1.4.6 风险分级 (14)1.4.7 风险管控 (15)1.4.8 风险信息 (15)1.4.9 重大风险 (15)1.4.10 重大危险源 (15)第2章工作机制 (17)2.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17)2.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18)2.2.1 总则 (18)2.2.2 组织管理 (18)2.2.3 安全风险辨识 (19)2.2.4 方法及要求 (23)2.2.5 检查考核 (26)2.2.6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28)2.3 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31)第3章风险点识别方法 (34)3.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34)3.2 风险点识别方法 (34)3.3 风险评价方法 (34)3.4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35)3.5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35)3.6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35)第4章风险点分类标准 (36)4.1 物的不安全状态 (36)4.2 人的不安全行为 (37)4.3 作业环境的缺陷 (38)4.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38)第5章风险识别措施 (44)5.1 食品包装企业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清单 (44)5.2 生产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8)第6章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 (65)6.1 风险的定义 (65)6.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65)6.3 事故的可能后果S (66)第7章作业风险分析法(TRA) (69)7.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 (69)7.2 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 (70)7.3 风险矩阵 (71)7.4 风险分级 (71)第8章风险分级管控建设成果 (73)8.1 风险责任人划分 (73)8.2 风险评估表 (76)8.3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76)8.4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检查表 (77)8.5 企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139)8.6 企业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 (145)8.7 作业活动清单 (161)8.8 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161)8.9 设备设施清单 (169)第9章保障措施 (170)9.1 成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保障工作小组 (170)9.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培训 (170)9.2.1 培训基本要求 (170)9.2.2 安全和业务技术培训管理 (171)9.2.3 风险预控管理培训考核评估管理 (173)9.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检查与考核 (174)9.3.1 检查方式 (174)9.3.2 检查内容 (175)9.3.3 考核评分办法 (175)9.3.4 考核奖惩办法 (176)9.4 其他保障措施 (176)第10章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79)第11章风险告知卡 (180)第12章附表 (252)12.1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专项培训计划表 (252)12.2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1) (253)12.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2) (255)12.4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考核表(表3) (256)第二部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58)第1章总则 (259)1.1 编制目的 (259)1.2 术语及定义 (260)1.3 编制依据 (260)1.4 基本要求 (264)1.4.1 健全机构 (264)1.4.2 完善制度 (264)1.4.3 组织培训 (264)1.4.4 落实责任 (264)第2章工作任务及实施 (265)2.1 成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265)2.2 责任及职责划分 (265)2.3 隐患排查 (266)2.4 隐患排查结果的处理 (268)2.4.1 隐患分级 (268)2.4.2 隐患的判定标准 (269)2.4.3 隐患级别的确定 (269)2.4.4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 (270)2.5 隐患分级治理 (270)2.5.1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

(270)2.5.2 一般隐患的整改 (271)2.5.3 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271)2.5.4 整改期间的防范要求 (271)2.5.5 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71)2.5.6 隐患治理验收 (276)2.6 档案管理 (276)2.7 评审与更新 (276)第3章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278)3.1 基础管理类 (279)3.2 生产现场类 (293)第4章隐患排查台账 (310)4.1 隐患排查台账 (310)4.2 食品包装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上报通用标准 (312)4.3 食品包装企业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352)4.4 职业健康安全隐患检查表 (394)4.5 隐患整改通知单 (396)4.6 安全生产隐患通知单(排查) (397)4.7 安全生产隐患验收单(治理和验收) (400)第5章附录样表 (402)5.1 表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402)5.2 表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404)5.3 表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405)5.4 表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407)5.5 表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409)5.6 表6: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411)5.7 表7: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414)5.8 各专业隐患排查表 (416)5.8.1 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 (416)5.8.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 (421)5.8.3 工艺隐患排查表 (425)5.8.4 设备隐患排查表 (428)5.8.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431)5.8.6 仪表隐患排查表 (435)5.8.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 (437)5.8.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 (439)5.8.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 (446)5.8.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 (448)第一部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第1章总则1.1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XX食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1.2编制依据1.2.1相关法规及规定1.2.2部门规章1.2.3地方法规及文件1.2.4标准和规范1.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经公司安委会同意,我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在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过程中应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

要求工作人员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1.4术语和定义1.4.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

1.4.2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

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1.4.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1.4.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1.4.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GB/T28001-2011 《职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1.4.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

员工应引起注意。

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1.4.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1.4.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1.4.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2章工作机制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安全指挥中心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工作目标:根据《食品包装企业安全建设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和专项辨识评估,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建设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建设财产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