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9张)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49张)

25
探究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史料 陈独秀说:“德意志以帝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①, 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他还特别指出,法兰 西人“嗜和平、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他们参战是“为平等、 博爱、自由”而战②。
——《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序等,又要看到其隐藏的矛盾,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29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是呈现出既联 合又斗争的特征;其中,英日同盟的存废、海军军备竞赛是美英 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斗争上的两大突出问题。 华盛顿 (2)华盛顿会议召开的目的是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 体系 军军备竞赛,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 秩序。 (3)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势力,对中国进行重新瓜 分,同巴黎和会一样,体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
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欧洲各国 之间矛盾 列强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其结果是在欧洲出现了两
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国 际关系日趋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22
2.多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判断的 标准
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 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 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8
3.阅读图片“一战墓地”(见教材P85)
信息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其残酷的杀戮为特点,人类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19
4.阅读图片“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见教材P85)
信息解读:为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北洋政府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 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为协约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13
4.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___殖__民__主__义___力量,动摇了__欧__洲___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 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 _美__国____的参战和_俄__国__十__月__革__命__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4
(2)列强矛盾激化 ①原因:帝国主义各国___经__济__政__治___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 变化。 ②表现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 英德矛盾 的__领__导__地__位____,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国与德国因 阿尔萨斯—洛林 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 法德矛盾 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__贸__易__摩__擦____而关系恶化
美国和苏联的势力开始崛起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__反__对__战__争___、__要__求__和__平___的运动日 益高涨。
14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83“思考点”: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于帝 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 了一系列的帝国主义战争。 2.阅读教材P85“历史纵横”,思考:中国北洋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形 式和目的是什么?这次参战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影响? 提示:形式:以工代战。目的: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影响:为协约国胜利 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国际秩序的变动。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
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3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一战的背景 (1)世界形势动荡 ①19世纪晚期至__2_0__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 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帝国主义 阶段。
亦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②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 瓜分殆尽。
15
3.阅读教材P86“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 特征? 提示:强迫战败国签署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条约,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不 顾中国战胜国地位,使日本获得了在山东的诸多特权,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共同原 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16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见教材P83)
国家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②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英德法美 1.3 4.6 1.9 8.1 3241 1425
24
读史: ① 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利用程度不同
设问: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9
(5)后期战况:1917年,美国 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 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夺取世界霸权 (6)大战结束: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0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体系建立 (1)主要会议: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
信息解读:反映了欧洲分裂为两大帝国主义阵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 国家实现向帝国主义过渡,但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日益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17
2.阅读“国际联盟会场”(见教材P87)
信息解读:国际联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综合性的国际组织,是人 类历史上国际社会组织化的第一次尝试。在保障国际社会安全与和平,促进国际 合作和国际人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3)限制美国、英国、__日__本___等国的海军军备。 (4)中国收回__山__东__主__权____,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5)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12
3.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___主__权__国__家___组成的 性质
6
2.一战的爆发 (1)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__萨__拉__热__窝____被 塞尔维亚青年 普林西普 枪杀。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却成为列强发动战争的借口 (2)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_德__国____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 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__帝__国__主__义____之战。
20
探究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及性质 史论史识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的偶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一事件带有一 然性与必 定的偶然性,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是必然的。两大军 然性 事集团已经对战争进行了精心准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2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 经济发展 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 的不平衡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德经济发展迅速,
战争的 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 起因 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战争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 进程 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
战争的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 结局 之间的分赃会议
23
命题探究 探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①
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缔结条约:《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3)性质: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1
2.主要内容 (1) _德__国____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 的___海__外__殖__民__地___被战胜国瓜分。 (2)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
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__国__际__合__作____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国联形成决议的“__全__体__一__致____”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
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评价
(2)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6
读史: ① 陈独秀认为德国发动侵略战争遭到了世人反对 ② 陈独秀认为法国等国家参加一战是属于自卫战争
设问:结合史料回答,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种怎样的认识?你是否 赞同?原因何在? 提示:认识:陈独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 国家来说属于自卫战争,是正义之举。不完全赞同。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争 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28
2.多角度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是战胜国
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
凡尔赛 体系
秩序。 (2)民族自决原则是为了抵消苏俄民族自决权的影响、惩罚德国和 奥匈帝国等战败国、践行战争期间的秘密承诺而实行的。
(3)既要看到对维持战后和平的积极作用——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___巴__尔__干__半__岛____,使这里成了名副 奥俄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