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螵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海螵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海螵蛸
药材名称:
海螵蛸
拼音名称:
HAIPIAOXIAO
别名:
乌鲗骨、乌贼鱼骨、墨鱼盖。

科属:
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产地:
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性味:
[性味、归经]咸、涩,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中成药:
共有117种中成药使用海螵蛸:复方胃膜素片复方延胡索氢氧化铝片胃铋镁颗
粒白敬宇眼药胃康胶囊妇良片丹贞颗粒妇科再造丸茜女胶囊天紫红女金胶囊等。

应用:
1、遗精,带下。

本品温涩收敛,有固精止带之功。

治肾失固藏之遗精、滑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药同用;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
山药、芡实等药同用;如为赤白带下,则配伍白芷、血余炭同用,如白芷散(《妇人大全良方》)。

2、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

本品能收敛止血。

治崩漏,常与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血、便血者,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胃痛吐酸。

本品味咸而涩,能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常与延胡索、白及、贝母、瓦楞子等药同用。

4、湿疮,湿疹,溃疡不敛。

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

治湿疮、湿疹,配黄柏、青黛、锻石膏等药研末外敷;治溃疡多脓,久不愈合者,可单用研末外敷,或
配煅石膏、枯矾、冰片等药共研细末,撒敷患处。

配伍效用:
1、乌贼骨配伍贝母:乌贼骨制酸、止痛、敛疮;贝母散结消肿。

二者合用,有制酸、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黏膜水肿所引起之
胃痛、吞酸等症。

2、乌贼骨配伍茜草:乌贼骨味咸微温,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以收为主;茜草味苦性寒,凉血止血、通经祛淤、止咳祛痰,以行为要。

二者相伍,活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淤,共奏止血祛淤之功效,用于治
疗妇人崩漏、带下等症。

3、乌贼骨配伍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乌贼骨固精止遗;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菟丝子补肾壮阳、涩精止遗;沙苑子补肾固精。

诸药伍用,有补肾
固精止遗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或伴有腰膝酸软、阳痿、不育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散剂酌减。

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海螵蛸与桑螵蛸,两药均有固精止遗作用,均可用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证。

但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而海螵蛸固涩力较强。

注意事项:
血病多热者勿用。

采收加工:
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炮制工艺:
1、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

2、炒海螵蛸:将海螵蛸块,用文火炒至黄色为度。

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内,煅至焦黑色,取出放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碳酸钙80%~85%,壳角质6%~7%,黏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2、药理作用:
(1)制酸止痛作用:乌贼骨中所含碳酸钙,可中和胃酸,缓解呕酸及烧心症状,又可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阻止出血,减轻局部疼痛。

故可作制酸剂。


验表明:其复方制剂乌贝散有明显吸附胃蛋白酶及中和胃酸的作用,可减少胃
酸对胃溃疡面的刺激,亦减少蛋白酶对溃疡面的消化作用,能加速小鼠胃溃疡
愈合。

乌贝散除有对抗胃酸的局部作用外,似还有抑制胃酸分泌的类似抗胆碱
能神经药物的全身作用,与其他几种常用抗酸剂比较,其体内作用大于其他各药,且作用持久;体外试验,其抗酸作用低于氧化镁、镁乳、钙镁片,而大于
氢氧化铝凝胶。

(2)止血作用:其所含胶质、有机质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结,故有止血作用。

乌贼骨粉海绵可用作局部止血剂。

(3)接骨作用:将陈年海螵蛸、新鲜海螵蛸、自体骨植入人为家兔骨缺损处,结果表明:海螵蛸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尤以陈年海螵蛸作用最为明显,具有接骨作用。

(4)其他作用:海螵蛸水煎液给大鼠、小鼠灌胃,再给予CO60照射,动
物存活率可明显提高;海螵蛸对血中5-羟色胺的含量亦显示有益作用,但对血
小板数量和骨髓DNA含量则无明显改善。

3、毒副作用:人食乌贼可引起中毒,与新鲜乌贼中所含的5-羟色胺及另一
种可能是多肽类的物质(脑、腮、心含量较多)引起的肠运动失调有关。

临床应用:
1、治疗疟疾:乌贼骨粉3G,白酒或黄酒10ML,混合后1次服完,观察45例,治疗后症状消失者39例,镜检阴性者20人,经7~10个月复查,复发率
为9.09%。

一般服药1次,至多3次即能见效。

〔《江苏中医杂志》1962;(10):26〕
2、治疗支气管哮喘:乌贼骨500G(焙干研粉),砂糖1000G,混合。

成人每次15~24G,儿童酌减,日服3次,用药期间禁食萝卜。

治疗8例,病史
3~27年不等,服药后7例得到控制,经多次气候变化均未复发,好转1例,
症状减轻。

一般用药1~2周见效。

〔《广东医学》1984;(11):29〕
3、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海螵蛸、生大黄各研细粉,过100目筛去渣,将药
粉各等量拌匀装入胶囊备用。

每次4~6粒(每粒含生药0.5G),4~6小时1次,凉开水送服,治疗50例,有效49例,无效1例。

止血时间最短为12小时,最长为72小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665〕
4、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A.乌贼骨粉85%,浙贝母粉15%,混合,每次2~5G,每日3次,饭前服,治疗62例,有效58例,无效4例。

〔《中华内科杂志》1959;7(11):8〕
B.乌贼骨30G(炒黄),半夏3G,研末混合,每次2~5G,每日3次,饭
前服,治疗溃疡病,效果良好。

〔《中药通讯>1958;4(6):194〕
C.乌贼骨30G(研细末),蜂蜜60G,将乌贼骨粉调入蜂蜜内搅匀作胶饴状,为1日药量,每天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口内噙化,缓缓服下,15天为1疗程,治疗2例,均根治。

〔《广东中医》1960;(4):180〕
5、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乌贼骨、白及粉各4.5G,氢氧化铝凝
胶25ML,混合搅拌后用冷开水1次送服,每日3~4次,同时配合胃肠减压、
抗菌消炎、禁食等措施,治疗31例,治愈29例,好转1例,死亡1例。

〔《新医药学杂志》1972;(2):22〕
6、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乌贼骨、藕粉各30G,鸦胆子50G。

将乌贼骨研细面,过200目筛,与藕粉混合均匀,将鸦胆子加水500ML,煎至100~150ML,用药液与上两味药面共调成糊状。

其浓稠度以甘油注射器抽注顺利为准。

药糊
随灌随配为宜。

每次用药前,先用3‰双氧水50ML,温开水1000ML混合灌肠清洗2次以洁肠,糊剂保留灌肠10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疗程之间
休息3天。

用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物。

治疗36例,痊愈27例,好
转8例,无效1例。

〔《浙江中医杂志》1991;26(5):202〕
7、治疗褥疮:用大块干净洁白的海螵蛸,刮去表面污物,研成粉,过筛,高压消毒。

创面常规消毒后,将海螵蛸粉撒在创面上,以全部撒满为度,用纱布
包好,视分泌物情况每隔2~3天换药1次,治疗浅度溃烂期褥疮100例,治
愈8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

一般换药3~7次即愈。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1):696〕
8、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用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溃疡面后,用消毒棉花擦干,撒上乌贼骨粉,纱布覆盖固定,每隔2~3日换药1次,治疗12例,用药后创
面渗出液减少,肉芽生长,最后结痂而愈。

〔《中医杂志》1955;(10):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