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2003年秋季学期《小学教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班别: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人的素质包括国民基础素质和各种专业或职业素质。

国民基础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__、_智能素质_、__身体和心理素质__、__劳动和生活技能素质___等。

专业或职业素质是指在各种专业或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和表现的素质。

2.师爱内容由低到高表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是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爱的情感;其次是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第三是更高层次上是由衷的期待感。

3..我国学校对教师风度的基本要求是:(1)语言文明;(2)举止端庄,礼貌待人;(3)仪容整洁大方;
4.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可分为_社会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教育目的论两类。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以下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7.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这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8.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的教育。

其中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是德育的重中之重。

9.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很需要途径。

10.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_联习的方式去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9分)
1.教育机智: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7.教育美育要是全部的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B)。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

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A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

”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C)?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C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A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

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C)。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四、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
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

(×)
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 √)
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 √)
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

(√)
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
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

(×)
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
五、问答题(20分)
1.谈谈小学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要求。

答:1、教师必须具有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和其他一两门学科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必须具备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如何运用好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
答: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2、要得到全体学生的支持。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六、实例分析题(11分)
【实例】小周同学聪明好学,但是有个毛病就是爱散布流言,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老师们也感到头疼。

班主任王老师经过深思熟虑,想了个办法。

有一天,王老师把小周叫到办公室,
拿起一只纸盒子,撕得粉碎,然后郑重地交给小周说:“你拿回去,把它糊好了交给我。

”小周莫名其妙,但是还是十分认真地糊好了盒子。

王老师接过盒子后问:“咱俩的行为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小周思考着回答:“你的行为是破坏,我的行为是建设。

”“对!人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用在哪一个方面呢?”小周红着脸小声地说:“老师,我懂得了。

可是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

”王老师诚恳地说:“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就是承担起班里的黑板报的编辑工作,把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报道出来,怎么样?”小周充满信心地接受了任务。

不久,由于小周同学的勤奋努力,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她“周主编”。

请分析实例中的王老师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答:老师用了情感陶冶和实际锻炼。

用情感陶冶来帮助小周同学认识了散布谣言的害处,让他体会颇深,知道自己的不足,同时,老师看到他爱散布消息这一特点,让他做起了黑板报的差事,进行了有效地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