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信息化教学设计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训让学生 感受到自己动手,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在生产 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吃 苦耐劳、一丝不苟的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沟 通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
优点
缺点
➢ 兴趣广泛 ➢ 思维活跃 ➢ 喜欢动手实验 ➢ 操作能力较强 ➢有一定的专业基 础知识储备
教学对象是食品专业 大二的学生。
来
天然食品添加剂 ( 动、植物 )
源
分
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 化学合成 )
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类: (共21类)
酸度调节剂 抗结剂 消泡剂
抗氧化剂
漂白剂
膨松剂 胶姆糖基础剂 着色剂
护色剂
乳化剂 酶制剂
增味剂
面粉处理剂 被膜剂 水分保持剂 营养强化剂
防腐剂 稳定和凝固剂 甜味剂 增稠剂
其他
食品添加剂分类
2 前续课程关系: 《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分析
3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 概念、起源和发展。 2、熟悉食品生产中所 用食品添加剂的特征、 作用以及工艺基础。 3、了解食品生产企业 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 。
1、学会制作各种食 品过程中使用食品添 加剂。 2、能及时判断和解 决生产中出现的食品 添加剂质量问题。
1、食品添加剂应用历史 ⑴中国
香料:在周朝时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 加工: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
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浆等的记载。 护色与防腐: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亚硝酸
盐被用于腊肉生产,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 欧洲。
⑵世界范围
Food additives used example:
①The Egyptians used vegetable food
常见食品添加剂
1.抗氧化剂 2.漂白剂 3.着色剂 4.护色剂
5.酶制剂 6.增味剂 7.防腐剂 8.甜味剂
一、抗氧化剂 (antioxidant)
(1).定义:抗氧化剂是添加于食品后阻止或延 迟食品氧化,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延长储 存期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应用于防止油脂 及富脂食品的氧化酸败,引起食品退色、褐变 以及维生素被破坏等方面。
①FAO/WHO按不同功能分为40类; ②欧洲联盟仅分为9类; ③FDA 35类; ④日本亦分为9类; ⑤中国分为22类(香料另列;其他为00)
食品添加剂物种
⑴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数达 14 000种
⑵美国 2900种以上(FDA) ⑶欧共体 近1500种 ⑷日本 1100多种 ⑸中国1554种(香料1037种、营养强化
(二)教学模式
引入问题 2
3 分析问题
回顾知识 1
教学 模式
4 讲解知识
5
复习巩固
(三)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5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讲授法
2
5 集体讨论法 4
3
演示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讨论 实践教学:多媒体视频、实验实训
“教、学、做”一体化
三、教学策略
(五)学法指导
(1)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 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实训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 (2)让学生分组协作、交流,并教师参与小 组讨论且答疑解惑。 (3)对于个别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强化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分析
1 课程定位: 性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
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人们对食品市场需求广泛,所以食 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是从事加工食品的生产、新产品的 开发和岗位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能力。
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理论,为以 后从事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j基 础,也为学生将来的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基础知识掌握不 牢固 ➢对知识的归纳、 概括能力及对知识的 迁移能力不强 ➢学习状态不稳定
三、教学策略
❖ 教学理念 ❖ 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学习方法指导
(一)教学理念
❖ 教学理念:
❖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熟悉掌 握食品添加剂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动手 实践能力,为食品企业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 能的应用型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例样)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GB12493 –1990
分类号 类 别
代 码 食品添加剂名称 英文名称
01 酸度调节剂 01.1 柠檬酸 acidity 01 regulator 01.2 氢氧化钠 01
citric acid
sodium hydroxide
01.3 碳酸钾 01
02 抗结剂
colorings, 1500 B.C.
②used honey to preserve fruit ,The Romans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
③Salting food was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Middle Ages 5世纪到17世
纪
④ Marco Polo searched for herbs and
食品添加剂 food additives
(1)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
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 然的物质。摘自《食品卫生法》中第九章43条。
(2)解释 ①辅料, 食品添加剂—特殊食品原料 ②非食品成分、非主料成分 ③使用目的针对性 改善品质; 利于加工 ④来源范围:化学合成和天然物质
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⑤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⑥加工助剂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
3. 发展趋势
(1)低毒或无毒产品 (2)直接利用天然产物 (3) 天然与合成并存互补
(4)高效与功能型突出
(5)复合型
专家指出,食品不放添加剂不太可能。例如, 食品添加剂中防腐剂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 保质期;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剂,它能阻止食品 的氧化(含油脂较多的食品在长时间贮存过程中, 由于空气中氧的作用,容易引起变色、变味、油 脂酸败等,危害人体健康);又如食品添加剂中 疏松剂可使饼干、面包、糕点等烘烤食品变得酥 脆、柔软。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 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 剂。 例如:我国人群钙、维生素A和核黄素摄入不足,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在某些食品中强化上述营养素,以补充膳食中 供给不足,从而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
三、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添加剂可按来源、功能和安全性评价不同而有不同划 分方式。
没食子酸丙酯(PG): 对植物油有良好稳定性,与BHT、BHA合用有良好的增 效作用,混用时加柠檬酸,抗氧化作用最好。 ADI为0-1.4mg/kg.bw (FAO/WHO,1994)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较新的抗氧化剂,对大多数油脂,尤其是对植物油来 说,具有较其他有效的抗氧化稳定性。 ADI为0-0.2mg/kg.bw (FAO/WHO,1995)
(2). 抗氧化剂的种类
自由基清除剂 (氢供体、电子供体) 氧清除剂 酶抑制剂 单线态氧猝灭剂 金属离子螯合剂 增效剂(如柠檬酸、酒石酸等)
(3). 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抗坏血酸钙盐、钠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硬
脂酸酯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没食子酸衍生物 没食子酸丙酯(PG)、辛酯、十二酯 对羟基苯甲酸衍生物
JECFA: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每人每天允许摄 入量,以mg·kg-1计算;
LD50:针对试验对象(试验鼠、兔等)的半数致 死摄入量,以mg·kg-1计算;
二、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化学合成或者 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中着色剂可以使食品有好看的颜色, 刺激人们的食欲;而食品添加剂中增味剂能使食 品的味道更加可口;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可满足 糖尿病人的特殊需要等。因此食品添加剂是现代 食品工业的灵魂。 但是按国家的标准,使用一定量食品添加剂 是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将对身体产生危害,甚 至会致癌、致畸。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
BHA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食品
用量%
动物油
0.001-0.01
植物油 焙烤食品
0.002-0.02 0.01-0.04
谷物食品
0.005-0.02
脱水豆浆
0.001
精炼油
0.01-0.1
口香糖基质
0.1
糖果
0.1
食品包装材料
0.02-0.1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稳定性较高,抗氧化效果好,没有与金属离子反应着色 点,也没有BHA的特异臭,价格低廉。 耐热性较好,烹调温度影响不大,烤制食品效果差于BHA。 ADI为0-0.3mg/kg.bw (FAO/WHO,1996)
spices, additives for flavoring foods ,13世纪
例如美国是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多的国家 之一,现已达2000多种。其中,美国的综 合食品添加剂及饮料添加剂市场2004年达 421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4.4%。而我国 在七十年代批准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仅 几十种,现已达到1400多种,年产值已增 长到几十亿元,由此看来,现代食品工业 发展已到没有食品添加剂产业就没有现代 食品工业的地步。
食品添加剂
Food additives
《食品添加剂》
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实训:24 理论:24) 选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