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同志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党的历次会议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
人际关系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要素,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处理得当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现在我们全省又在开展“稳增长促和谐”行动。
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人际关系与和谐家庭》。
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呢?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大家差不多都看过吧,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
所以人就是江湖。
我们也经常感叹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所谓江湖恩怨,实际就是指人际关系;所谓身不由已,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左右为难。
一般来讲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所以人一定是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和美家庭呢?一、首先我们先探讨一下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探讨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之前,先考虑一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思考问题的两种基础:一种叫因然,就是指从理想状态出发。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想学理想的专业,工作想找理想的职业,在单位想做理想的职位,想拿理想的薪水,没有谈恋爱的,想找到理想的恋人,恋爱后想与理想的恋人结婚,……然而现实未必如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因此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现实状态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另一种基础,叫做实然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一方面是从因然的角度,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主动去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从实然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保持阳光心态。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位著名的传播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交往学大师和中国古代先贤的经典论述,神来之笔,看看他们告诉我们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1、巴黎大学传播学教授保罗·里尔提出了一个法则,人称里尔法则,也称为人际交往的第一法则。
他说:人际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
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现象:好心好意帮助别人,想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结果适得其反,把好事做成了坏事。
比如:下班的时候,你发现同事的电脑没有关,也许你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忘了关机了,于是你从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角度出发,毫不犹豫地帮他把电脑关上了,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第二天早上,正当你要向同事说明关机的事时,你忽然发现同事一脸郁闷,因为他要从网上下载一个大的文件,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在下载完成了90%的时候,让你好心好意地中断了。
假如你是一位帅哥,在公交车上发现一个漂亮女孩裙子上的拉锁开了,你想做一个无名英雄,好心好意,蹑手蹑脚,帮她把拉锁拉上,她猛一回头,冲你大叫一声“流氓”,你委屈吗,郁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因为我们太自我,总觉得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一定会认为正确,自己认为善良的别人一定会认为善良,但是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可能会强调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出发点和别人的出发点不一样,人际交往中结果说明一切,出发点不能说明问题。
如果要让自己的交往行为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就一定要从以对方为中心。
2、匈牙利传播学家拉希尔提出了一个拉希尔法则,也称为人际交往第二法则,核心思想是:人际交往尊重为本。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小时候我们邻居家建房子,农村房屋落成的时候要办酒席,要选时辰,主人希望在当天中午12点的时候能够完工,其实最后剩下那点活也很快就能完工。
吃完早饭,邻居把工人师傅请到一起,先表示了感谢,然后他给大家鼓了鼓劲,又分了工,他这么说:“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请大家一鼓作气把最后一点活干完,为了保证进度,灵活一点的就去砌墙,笨一点的就去挑砖,挑水泥。
”结果那些挑砖、挑水泥的懒懒散散,磨蹭到天黑才干完活。
邻居很生气,去质问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比较笨,干活就这么慢。
”可见,一句对别人不尊重的话后果多么严重啊。
有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尊重他人需要我们时刻注意。
我国的儒学大师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
3、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论》中提出:交往来自需要;需要会不断被提升。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斯洛法则。
交往来自需求,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不会轻易和素不相识的人去交往。
有的人说,我和同事交往,没有什么需求。
其实,搞好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本身也是需求,不过比较隐性罢了。
如果一个人需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去套近乎,创造交往的机会,因为他有需求怎样理解需求会不断被提升呢?举个常见的例子吧,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第一年,逢年过节很多人会给老师们寄贺卡、发短信,老师会觉得学生们很讲情义,第二年、第三年学生们还坚持寄贺卡,但是老师就习惯了,第四年,你不再寄贺卡了,老师也许就会说,这臭小子牛气了,把老师给忘了,于是感叹地说,人一走,茶就凉啊。
他没收到学生的贺卡就觉得别扭。
我们和其他朋友交往亦是如此。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如果你正在谈恋爱,给对方送礼物一定要有分寸,假如你一开始就送999朵玫瑰,难道第二次你送99朵,第三次送9朵,结婚以后送1朵吗?大多数人迫于经济压力,不可能每次都送999朵玫瑰的,而当花束在逐渐变小的时候,你想过对方的感受吗?马斯洛法则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取得好的结果,就要了解对方的需求。
如果了解了对方的需求,了解对方的喜好,满足对方的需求,关系不就融洽了嘛。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啊。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4、茉莉是意大利米兰大学教授,她提出了有效沟通的技巧,茉莉法则的中心内容是:1、他人即尺度;2、给他人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别人的眼里得到证明,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属,无论是帅哥还是美女,如果大家都说你能干,那你就能干,都说你漂亮,那你就漂亮,都说你不行,那就是不行,自己说了不算,所以说他人就是尺度。
你周围的人决定了你的生存空间,周围的人对你的评价决定了你的价值。
同样的,别人也需要从我们的眼里得到证明。
因此,我们就要充分肯定别人,给别人机会。
这样,别人在评价我们的时候,才会给我们机会。
如果你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舌头底下不饶人的人,你总在喋喋不休地说别人坏话,别人会怎样评价你呢?所以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一个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走到你的面前,问你好不好看,你如果面带难色,支支吾吾,她就会小嘴一撇,说你不会欣赏,没品味;如果你仔细端详,略加欣赏,充分肯定,然后她就会对你抛个媚眼,说:你真有眼光。
你表扬她,她很爽,她反过来表扬你,你也爽,你们两人就爽到一块了,这就叫互动。
《增广贤文》中说: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也有俗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一定要对自己的下属多肯定,多给他们机会,下属才会卖命。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在服务他人时,对方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
这条规则被喻为人际交往的白金法则,他充分体现了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比如在生活中,可能经常会有同事找你签字,找你盖章,或者请你帮忙。
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你主动帮忙,对方就会对你感恩戴德。
但是,往往有些人为了彰显自己职位的重要性,推三阻四,拿腔拿调,今天说这个不行,明天说那个不行,办一件事让对方找了四五次,结果事情还是给人家办了,但是对方心里却并不感激,而且觉得你很官僚,只是嘴上不说罢了如果对方所需之事确有不合规定的地方,那我们就要主动告诉他哪些地方不合格,应该怎样改进,帮他通过合法的途径促成这件事。
尽量不要说“这事办不了”,而要告诉对方“这事应该如何办”,不要告诉对方不行,而要告诉对方怎样才能行。
这样,大家对你的印象会很好,同样你有事找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热情帮助你。
在人际交往中,你想要从对方获得什么,就会首先相应的给对方提供什么。
比方说,你希望在自己结婚的时候,你的朋友都来凑热闹捧场,那么当你的朋友先于你结婚的时候,你就得去捧场。
别人有事你从来不去,你有事的时候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有人说,如果我按照刚才的规则去做,但是别人不这么做,我很友善,但别人不友善,人际关系还是不融洽,不也很郁闷吗?的确,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永远只能改变自己,不要指望改变别人. (你做到了,一定会有回报。
大家不妨从今天开始从心底里感恩他人,感觉人人对自已都好,把微笑给每个人,心底阳光,坚持一个月,两个月……人际关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接下来我们从实然的角度,从现实来讨论在不如意的时候如何保持阳光心态。
从实然的角度去思考,世界上没有完人,也没有完美的事,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这些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态。
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今天探讨阳光心态成为必要。
心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人的心情,人的情绪变化及其控制,为人处世的态度。
有时候我们为工作、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感觉到心烦、焦虑、易怒、悲愤、厌世、消沉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
有这样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心态的重要性。
一个死囚被关在一个黑暗的牢房里,牢头告诉他,今天晚上要割断他的动脉,让他流血而亡,晚上,这个死囚听到有滴答滴答的声音,不时有液体顺着胳膊往下流,非常恐惧。
这二天牢头打开牢房一看,这个死囚死了,脸色苍白,就像血流干了一样。
再看看他的胳膊,其实根本就没割断他的动脉,只是把他的手绑在一个自来水管上,水龙头一直在滴水,死囚被吓死了。
在肿瘤医院的癌症患者中,有些意志坚强的病人手术后依然健康长寿,因为他们心态良好;而那些心态不好的,时刻想着手术之后只能活三年,每天都在掰着指头算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自己还能活多少天,整天胡思乱想,最后不到一年死了,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如果一个人,一会儿嫌水太热,一会嫌饭太凉,难以沟通,他的人际关系肯定好不了。
所以我们说,有健康的心态才有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康的思维,有健康的思维才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好的心态哩,心存感恩,接受既成事实。
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布吉林说过,人与人之间95%是一样的,只有5%不同,那就是人的理智、经验和教养不同,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世界的美好来自于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林则徐有一句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谈恋爱的时候,别人说你的女朋友很漂亮,你觉得很有面子。
结婚以后才发现,她晚上睡觉鼾声如雷,脚丫子臭气熏天,磨牙磨得吱吱直响,你怎么办,两个字:接受。
她有这些生命现象,说明她还活着,要感恩她给带来的面子和快乐。
要想拥有阳光心态,先要去除两种痛苦。
一种痛苦来自欲望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