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2013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2013

H波(the H reflex) 刺激混合神经干而强度尚不足以刺 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即刺激了感觉神经,兴奋经后 根至脊髓前角细胞,引起兴奋,产生肌肉反应,即H反射.
(3)F波测定:
①原理: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由运动神经 回返放电引导起;F波的特点是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 ②电极放置:同MCV测定,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 ③潜伏期的测定:通常连续测定10~20个F波,然后计算其平均值,F波 的出现率为80%~100%。
三、运动单位电位
肌电图
肌电图
肌电图
肌电图
4.随意收缩时电活动(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
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随意收缩时的肌电图 1.运动单位数量减少
受检者配合;前角细胞和轴索功能减退 2.波幅改变
普遍减低:周围神经疾病早期、神经再生早期与肌病 逐渐降低:肌肉疲劳,N-M接头阻滞(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 合征) 普遍增高:前角细胞疾病 3. 多项波增多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肌肉系统
肌肉的分类
骨骼肌、平滑肌(除心脏外的内脏肌、 心肌(心脏的肌肉)
骨骼肌的分类 1.根据肌的位置 分为头肌、躯干肌、四肢肌等。 2.根据肌的功能 分为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 旋内肌、旋外肌等。 3.根据肌的外形 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等。
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肌腹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 密结缔组织构成,无收缩功能。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
神经-肌肉
一.什么是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二.我司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四.我司产品的功能
1.肌电图(EMG)QEMG
3.诱发电位(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40Hz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EP) 体感诱发电位(SEP) P300(事件相关电位)
2.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1.肌电图
1.肌电图
一、插入电位
肌电图
一、正常插入电位
针插入或移动时可诱发短于0.3s的电活动
肌电图
一、异常插入电位
1.延长:电位延续>0.3s 针停电不止--肌肉失神经支配 幅度和频率先大后小--肌强直电位
2.缩短或无: 引出的电位少或无--失神经较久甚至
已纤维化的肌肉
1.肌电图
二、自发电位(静息)
静息时少量纤颤 轻用力时,波幅低、时限短 最大用力时,过分干扰型 自动分析则每秒相数增加,每相波幅较低,频谱偏高
神经传导检查
2.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F-wave) H反射(H-reflex) 重复电刺激(RNS) 瞬目反射(BR) 皮肤交感反应(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SSCT)
肌电图 二、正常自发电位(静息)
终板噪声及 终板电位
肌电图
二、异常自发电位(静息)
1.纤颤电位
肌电图
二、异常自发电位(静息)
2.正锐波
肌电图
二、异常自发电位(静息)
3.肌强 直放电
肌电图
二、异常自发电位(静息)
4.束颤电位
肌电图
二、异常自发电位(静息)
5.颤搐
肌电图
肌电图
1.肌电图
③判断标准: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 波幅降低:波幅<正常值低限。 意义: 轴索损害:波幅↓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
神经损伤病理与神经传导异常
反射检查
F反应(the F wave)刺激神经干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 向下引起肌肉兴奋即M波,向上达运动神经元激起兴奋, 此兴奋回返传导并引起同一肌肉的二次兴奋。
④F波指标判断: 潜伏期:20个连续F波平均计算
正常值:上肢:26 ms左右;下肢:48 ms左右 出现率:80-100%
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
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

间。
②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 肌肉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 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 ③观察指标: 潜伏期/传导速度、波幅。
④判断标准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的高限。 波幅下降,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意义: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降低、潜伏期延长。 轴索损害:CMAP波幅降低。
神经传导检查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主要是有髓的大直径纤维的 速度。
传导速度的减慢提示大直径纤维的缺失或节段性脱髓鞘。当 轴索受累为主时,传导速度仅有轻度减慢。
(1)M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阴极置于神
经远端,阳极置于 神经的近端,
两者相隔2~3厘米;记录电极置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神经系统
一、中枢神经系统(灰色部分):
包括脑和脊髓,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

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

控制人的全部行为。


二、外周神经系统(蓝色部分):
也称周围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 分,它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相 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机体其他 器官、系统相联系。
(2)SCV测定: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或套在手
指或 脚趾末端,阴极在阳极的近端;记
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远端(靠近刺激
端),参考电 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远
离刺激部位);地 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
记录电极之间;
②测定方法及计算:顺行测定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感觉神经远端,记录电 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然后测定其潜伏期和记录感 觉神经动作电位;刺激电 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增多,前角前根疾病或周围神经 再生 4.病理性干扰型 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电位代偿增多,伴有波幅降低--肌病
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神经源性异常:
静息时为纤颤或正相电位 轻用力时电位长而宽(多相,) 最大用力时,干扰不完全 自动分析则每秒相数较少,每相波幅较高,频谱较窄
肌源性异常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