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

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

新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既具有货币职能,又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从构图、版式到纸质、印刷,每一个侧面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工农业生产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等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时间很短,现在不少人也许还感到陌生,正因为如此,它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一、发行概况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它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特定环境。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为了巩固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发展经济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统一原来种类繁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迎接全国解放的到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在河北石家庄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同时决定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也是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

其票版由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镛设计完成(除壹仟元耕地狭长版票券),并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题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壹元券2种,五元券4种,拾元券4种,贰十元券7种,伍拾元券7种,壹佰元券10种,贰佰元券5种,伍佰元券6种,壹仟元券6种,伍仟元券5种,壹万元券4种,伍万元券2种。

如果再深入研究一下,其版别与上不同的还有:贰拾元券8种(打场券有深黑色底纹叫暗版,比较少见),伍拾元券9种(该币号码有6位数与7位数之别,6位数较少。

还有伍拾元工人和农民券,有6位数和8位数之分,6位数较少),壹佰元券12种(其中壹佰元券北海桥〈黄衣〉号码有圆头3和平头3之别,平头3非常少;壹佰元券红船,号码有6位数和8位数之别,6位数较少),贰佰元券6种(其中排云殿券有平头3和圆头3之别,平头3很少),壹仟元券8种(其中壹仟元耕地狭长东北版,仅这一种面额就有4种版别,圆头3和平头3之别,平头3较少,号码有6位数和7位数之别,7位数较少)。

以上共计有70种版别。

如果再把版别扩大到水印和暗记方面,那版别就更多、更复杂,有人研究就以壹佰元票券红船为例,就有11个版别(6位号码、8位号码、普通黄纸版、普通白纸版,暗记有“二字”版、“百元”版、“KK”版;“壬申”版、背无暗记版、“O”字版、“民”字版)。

仅版别全套达157种之多。

该套人民币先后发行时间为1948年12月1日到1953年10月止。

于1955年5月10日便停止流通,不再使用,流通时间仅6年多。

在人民币中是流通时间最短的一套。

发行的第一张券是1948年12月1日伍拾元“矿车驴子”,发行最后一张券是1953年9月25日伍仟元“渭河桥”,其他大部分为1949年,少部分为1950年到1952年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总面值17.655万元,折合人民币17.655万元。

二、基本特征第一套人民币最突出的特点是从设计到印刷反映了新旧政权交替的鲜明痕迹。

正是这种除旧布新的深深烙印,使得这套货币既有战时货币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货币特征。

它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币制来看,这套人民币仍沿用了旧币制,它与新币制确立后的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率为10000∶1,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中是唯一的一套。

当时民国时的货币制,其货币单位均是万元、仟元、佰元、伍拾元、贰拾元、拾元、伍元、贰元、壹元,这里面有个对应关系。

二是从印制年号来看,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1948年12月1日起至1949年10月20日止,这一时期发行的人民币在票券正面使用“中华民国×××年”的同时,在票券背面使用了公元纪年,如“1948年”、“1949年”。

第二个时期,从1949年10月20日至1949年11月15日这段时间发行的人民币,一部分使用了双重纪年,一部分则开始只印单一的公元纪年,即人民币正面、背面均使用“一九四九年”字体。

第三个时期,即1949年11月15日以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均使用单一的公元纪年。

至此,第一套人民币完成了年号上的过渡。

三是从流通领域来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推进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并逐步统一了各根据地货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后期恶性通货膨胀和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例逐步收回。

到1951年底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及香港、澳门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

从1959年7月15日起,西藏地区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四是从流通时间看,这套人民币流通时间较短,特别是1953年12月发行的五万元新华门、收割机,到1955年4月1日停止使用,流通时间不到一年半。

这套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我们国家工农业生产力还处于很落后的手工操作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所以票面上有不少工农业生产图案均是手工操作,从票面图案设计来看,可以分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农田、工厂、村庄风貌、民族与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

图案设计精美,栩栩如生,既生动实际,又富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它生动如实地反映了解放区和建国初期人民从事工农业生产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三、等级划分根据市场运行交易情况,该套币品种的存世量相差很大,多少不同,众寡悬殊。

有的品种存世量较大,多如牛毛,而有些品种由于当时流通范围小,发行量少,加之回收较彻底,所以存世量很少,如凤毛麟角。

由于数量上的差异,导致收藏难易及价格上的悬殊,所以等级方面大致应划分为:1.三大“天王”:壹万元的“牧马图”、伍仟元的“蒙古包图”、伍佰元“瞻德城图”。

2.六个一级珍品:壹万元“骆驼队图”、伍仟元“牧羊图”、壹仟元“马饮水图”、伍万元“收割机图”、伍万元“新华门图”、壹佰元“帆船图”。

3.六个二级珍品:壹仟元“耕地平头3图”、贰佰元“排云殿平头3图”、壹佰元“北海桥平头3图”、伍拾元“红火车图”、伍拾元“水车运矿图”、伍元“水牛图”。

4.两个三级珍品:壹仟元“耕地7位号码图”、伍佰元“正阳门图”。

5.十三个四级币:伍仟元“渭河桥”、壹仟元“长狭耕地图”、壹仟元“三台拖拉机”、伍佰元“种地图”、贰佰元“割稻图”、壹佰元“万寿山图”、壹佰元“火车站图”、伍拾元“压路机图”、贰拾元“帆船图”、伍拾元“工人和农民6位号图”、壹佰元“红船6位号图”、伍拾元“蓝火车图”、伍拾元“铁路6位号图”。

6.三个五级币:伍仟元“耕地机图”、伍佰元“农民与小桥”、壹佰元“红工厂图”。

7.六个六级币:贰拾元“火车驴子”、贰拾元“万寿山棕色图”、贰拾元“打场图”、壹佰元“北海桥黄底纹图”、贰佰元“颐和园”、贰佰元“排云殿”。

8.六个七级币:伍拾元“工人与农民”、壹佰元“耕地”、伍佰元“起重机”、壹仟元“推车与耕地”、伍仟元“工厂图”、壹万元“军舰”。

其余均系八级、九级和普品。

四、文物价值第一套人民币的出版、发行和流通正处在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烽火年代及建国初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民众运动,它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记录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记录了清除国民党货币的历史;记录了清除外国货币的历史;记录了解放初期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记录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的历史;记录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

它倾注着全国解放战争年代的硝烟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和笑容。

由此可见,它是一套支援服务战争、恢复经济的特殊货币。

当时为了适应战争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每解放一个地区,人民币就发放到这个地区,使解放区人民及时地有了自己的货币――人民币。

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见证,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见证,是中国人民银行产生的见证,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不但抑制了中国百年来的通货膨胀,而且从此结束了几百年来外国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买卖的混乱历史。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对中国的解放战争和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币券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新旧政权的交替,可以看到历史风云的变幻,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所走过的路程,可以看到人民币自身体系的逐步完善过程。

五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它不但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的反映,更是我们国家克服种种困难、人民勤劳奋斗战胜困难、艰苦创业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见证。

因此,它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社会史。

五、收藏价值第一套人民币从开始发行使用到停止流通,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货币中,是流通时间最短、品种最多、版面设计艺术性最高、面值跨度最大、收藏难度和增值潜力最大的一套人民币。

由于回收销毁彻底,特别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又很低,加之缺乏收藏意识,留下来的很少。

当时全国旧币收兑机构有7.3万多个,只用了100天时间就收回了流放量的98.1%,加上以后陆续回收,留剩在社会上的寥寥无几。

有人估算,现存世量最多的品种不超过5000张,有一半的品种在1000张以内,有些品种更少。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今而言,第一套人民币集全整套者,全世界应不逾60套。

许多专家经过几十年的调查分析研究,根据拍卖行及钱币市场成交量、存世量等方面因素推算,1951年5月发行的伍佰元“瞻德城”、1951年5月发行的伍仟元“蒙古包”、“1951年10月发行的壹万元“牧马图”,存世均不到50张。

“盛世收藏兴”,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退出流通领域已达50多年的第一套人民币更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它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人们对“红色”藏品的喜爱性,决定了它的珍贵性。

加之有些版别由于发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区域小、存世量少,极难收集,特别具有收藏价值。

现在有些品种在钱币市场上,根本觅不到其踪影,甚至连一些钱币拍卖会上也鲜有所闻,且有价无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腾,社会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爱好者的不断扩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沉淀,极具文物价值的第一套人民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独具魅力的一枝艳丽的奇葩,其价值潜力不可估量。

正因为人民币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人民币更是怀着一种深厚而特别的情感。

一张张纸币往往寄托着人们对过去的眷恋,能勾起人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保存一张纸币,就是珍藏了一段历史,故有人称“奇货可居”并不为过。

原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石雷先生于1948年12月1日换下了第一套人民币出版的第一张纸币――伍拾元“矿车驴子”1号券,这首张人民币在50多年后的今天,有人愿出50万元巨资购买,但被石先生婉拒。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收藏价值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

随着收藏队伍的日益剧增,藏品会节节供不应求,有人说收藏一版币能达到20个品种者为初等水平;达到21至40种者为中等水平;达到41-54种者为上等水平;能达到55种以上者为凤毛麟角的佼佼者,可见收藏难度之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