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技术、作业参数的分析
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技术、作业参数的分析
7 315178
— —
7 28610
—
212 其它因素对渔获量的影响
关于鱼群密度 、钓饵诱鱼范围 、钓钩数量等因素对渔获量的影响 , V1A1Lonas 认为 (引自文献 [ 6 ]) , 延绳钓渔具的渔获量微分可表示为
d n =αρπr2 vfΔnd t , 式中 : n 为时间 t 内钓到鱼的钩数 ; α为单位时间诱鱼上钩的概率 ; ρ为鱼群密度 ; r 为以钓饵为中 心的诱鱼半径 ; vf 为鱼的游速 ; Δn 为无鱼的钓钩数 。
Δn =
n0 - μn ,
且 1 ≤μ≤n0/
n
。令
4 3
πr3αρ=
A
,
对式
(1)
积分
(t =0时,
n = 0)
得:
n
=
n0
μ
(1 - e - μAt) 。
(2)
式 (2) 说明 , 放钓后最初渔获增加比较快 , 后期增加缓慢且其增加速度呈指数性快速衰减 。衰减程 度决定着从放钓后到起钩这段时间的长度 , 过早起钩 , 会使每次作业的渔获量减少 ; 起钩太晚 , 会使 作业周期加长 ,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实际上 , 在式 (2) 中 , 大部分参数目前还难以确定 , 对渔获增加速度还不能进行定量计算 。在实际生产中 , 一般将放钓到起钩这段时间控制在 4~6 h 。
第 2 期 陈庆义等 : 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技术参数及作业参数的分析
131
表 1 日本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技术参数
Tab11 Tuna long lineπs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in Japan , South Korea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表 2 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作业的延绳钓钓具的主要技术参数和作业参数 Tab12 Tuna long lineπs main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the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
作业海域
目标鱼种
v1/ (m·s - 1)
及作业参数的分析
陈 庆 义1 , 张 国 胜1 , 姜 大 为2 , 刘 进 京3
(1. 大连水产学院 海洋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 2. 大连渔政监督管理局 ,辽宁 大连 116021 ; 3.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11)
1 延绳钓钓具的主要结构及技术参数
捕捞金枪鱼和类金枪鱼的渔法种类繁多 , 主要有围网 、延绳钓和竿钓 。围网和竿钓用于捕捞近表
层鱼类 (如鲣和小个体的黄鳍金枪鱼 、长鳍金枪
鱼 、北方篮鳍金枪鱼和马苏金枪鱼) , 而延绳钓则
以较深水的鱼种为捕捞对象[2] 。金枪鱼延绳钓是悬
浮于大洋表层 、随风漂移 、钓捕个体较大的金枪鱼
v2/ (m·s - 1)
t0/ s
m0
k
cot φ0
l/ m
ha/ m
hb/ m
大眼金枪鱼
7133
4189
710
13 01667 01416 359133
51
25
大西洋 黄鳍金枪鱼
6133
4189
618
11 01772 01603 258140
51
25
剑 鱼
6100
4189
618
9
01815 01719 204100
3 钩位深度的调整方法及作业参数选择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311 钩位深度的调整方法
与钩位深度有关的参数很多 , 包括 l 、v1 、v2 、t0 、m0 、ha 和 hb 等 。在生产作业中一般情况下调 整 v1 、t0 和 hb 。也可调 ha 、hb , 但工作量大 , 反复费时 , 一般不用 。调整 j 或 n 即二浮子间的钩子 数 m0 时 , 又要受到起绳机的功率及最大负荷的限制 。所以调整 v1 、t0更为常用 。 31111 调整 v1 、t0 在调整 v1 、t0 时应注意二支绳之间干绳长度一般为 50 m 左右为宜 。这种方法的 特点是调整较方便 , 不改变钓具结构参数 。 31112 调整 hb 浮子绳一般可由若干段连接而成 , 增加或减少一段或几段 , 可直接改变钩位深度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改变了钓具的技术参数 , 调整比较准确 , 但费时 。
自 1989 年开始在南太平洋发展金枪鱼延绳钓生产以来 , 中国远洋金枪鱼渔业有了较大发展 , 随 着 200 n mile 专署经济区的划分和国际海洋法的逐步实施 , 以较大金枪鱼类为主捕对象的深冷型 (超 低温) 远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受到各渔业大国的重视 。与近海小型延绳钓船的作业相比 , 这种作业方 式除对渔船的性能 (如超低温冷冻能力) 有比较高的要求外[1] , 对延绳钓钓具的技术参数及作业参数 的选择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
摘要 : 金枪鱼延绳钓的技术参数和作业参数的选择对渔捞效果影响很大 , 对深冷型远洋金枪鱼延绳
钓来说 , 延绳钓钩位深度是最重要的 。本文中作者对主要技术参数 、作业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了 较详细的论述 , 对钓钩深度的确定和调整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 并给出其计算方法 。
关键词 : 金枪鱼延绳钓 ; 技术参数 ; 作业参数 ; 钩位深度 中图分类号 : U67414 文献标识码 : A
的一种有效渔具 , 其主要结构由干绳 (主绳) 、支
绳 、钩线 、系钩线 、浮子绳 (浮标线) 、浮子 、钓
钩 、无线电发讯标等组成 (图 1) [3] 。
中国金枪鱼延绳钓钓具目前主要从日本 、中国
图 1 金枪鱼延绳钓钓具主要结构示意图
台湾地区购进 , 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1[4] 。
Fig11 Illustration of Tuna long lineπs main structure
2 影响渔获量的主要因素
注 : ha 为支绳长 + 钓线 + 系钩线长 ( m) ; hb 为浮子绳长 (m) ; φ0 为主线支承点上切线与水平面交角 , 以下同 。
延绳钓渔具的渔获量主要取决于鱼群的密度、钓饵诱鱼范围 、钓钩数量和钩位深度等因素 。在其
他因素确定的条件下 , 钩位深度是重要的作业参数 。
收稿日期 : 2002211228 作者简介 : 陈庆义 (1964 - ) , 男 , 讲师 , 硕士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规格
30~50 长度
PWS Ф4~5 浮标线
规格
10~20 长度
PA 1147~2145 N
8~15
钓钩
浮子
日本 韩国 台湾地区
WR Ф116~118 WR Ф118
PA 0178~1118 N
115~215 2~3 1~2
PES ( PES/ PVA) Ф5~6 PVA Ф5~6 PES Ф415
16
12
肥壮金枪鱼
7120
印度洋
黄鳍金枪鱼
6166
5114
710
13 01714 014851 352180
35
30
5114
618
11 01772 016030 271170
35
30
注 : v1 为投绳机出绳速度 (m/ s) ; v2 为渔船航速 (m/ s) ; l 为二浮子间干绳全长的 1/ 2 (m) ; m0 为二浮子间的钓钩数 , n = m0 + 1 , k = v2/ v1 ; t0为向干绳挂支绳时相邻两支绳的时间间隔 (s) ,以下同 。
211 钩位深度对上钓率的影响
上钓率一般定义为渔获尾数占下钓总数的百分数 , 它直接反映渔捞效果 。钩位深度是金枪鱼延绳 钓渔具的主要作业参数 , 金枪鱼类对水温 、盐度甚至月光强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 所以在不同渔场 、面 向不同鱼种作业时的最佳钩位深度有很大不同 。
栖息在印度洋肥壮金枪鱼的适宜水温为 10~16 ℃, 相应的水深为 150~500 m。钩深为 77~160 m 的普通延绳钓的平均钓获率为 212 尾/ 千钩 ; 而钩深为 83~274 m 的深水延绳钓的平均钓获率为 416 尾 / 千钩 。11~14 ℃ (相应水深为 200~400 m) 时 , 平均钓获率达 714 尾/ 千钩 , 221~240 m 处的钓获率 为 911 尾/ 千钩 。以肥壮金枪鱼为目标鱼种的钩深以 200~300 m 为宜 , 偏离这个水层 , 钓获率有所下 降 。黄鳍金枪鱼的适宜盐度为 30140~34108 , 印度洋的盐度变化为从表层的 32110~33122 到 200 m 水 深的 34109~34190 。以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的钩深以 0~200 m 为宜[2] 。文献 [ 5 ] 中对 A 、B 两组 钓具进行了生产性比较研究 , A 组钓具二浮子间有 9 个钓钩分处 5 个水层 , 平均钩位深度为 9018 m ; B 组钓具二浮子间有 6 个钓钩分处 3 个水层 , 平均钩位深度为 7217 m。通过 1998 年在印度洋东部海域 8 个月的生产作业 , A 组钓具平均上钓率为 1112 % , B 组钓具平均上钓率为 1102 % , A 组高出 B 组约 10 %。生产实践表明 , 同类鱼种个体较大者处于较深水层 , A 、B 两种钓具钩位深度较浅 , 渔获个体 平均重量为 36 kg。对于深冷型远洋延绳钓来说 , 由于钩位深度较深 , 其渔获个体平均重量可超过 45 kg。所以 , 钩位深度对上钓率及渔捞效果影响很大 。表 2 、表 3 为目前在不同海域面向不同目标鱼种 所选择的钩位深度及对应的技术参数和作业参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