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金枪鱼延绳钓
• 金枪鱼类的分布、洄游范围与海流体系有 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流体系中,其分布 中心也不同。在各海流系中形成性质不同 的金枪鱼类生活圈,即性质相异的渔场。 • 金枪鱼类在同一海流系内洄游,在海流流 速较弱情况时,洄游速度缓慢,较易追踪。 海流流速较强时,其洄游速度相对较大, 不易追踪。金枪鱼类在不同海流系间的转 换性洄游,规模较大,速度较高,鱼群追 踪也较困难。
• 含氧量 • 含氧量的高低还取决于深水海流的流速与方 向、被捕食物、生物的存在和密度以及月相 等。索马里渔场中部,含氧量最小的近表层 是在水深150~160m处,而黄鳍金枪鱼和大眼 金枪鱼则在该水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密 集鱼群,金枪鱼垂直分布与含氧量的这种关 系很可能是通过饵料分别表现出来的。因为 含氧量最小的近表层不适宜金枪鱼饵料对象 的聚集条件。而金枪鱼出现的最大的水层, 同时也是最积极索饵的水层。
• 3、肥壮金枪鱼:大型大洋性分布鱼种,三 大洋的热带和温带水域均有分布,年渔获 量38万吨,排名第三,占主要金枪鱼10% 左右。 • 主要作业区:34区、51区、71区、77区, 其中51区最多,栖息水层较深,是以延绳 钓为主捕对象。是公认的轻度过度开发的 鱼种。
• 4、长鳍金枪鱼:大中型大洋性分布鱼种, 三大洋热带和温带水域均有分布,年渔获 量22万吨,占5%左右,排名第四。 • 主要作业区:27区、41区、47区、51区、 61区、71区、77区。 • 在各大洋中,南大西洋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正在实施渔获量限制,其他尚未采取措施。
(二)世界金枪鱼类的生产概况
• 1995-2000年三大洋主要金枪鱼产量(万吨) •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 • • • • • • 大西洋56.2 54.2 49.1 50.0 53.9 48.2 印度洋82.4 81.5 82.0 83.4 92.6 81.5 太平洋214.2 207.0 229.6 257.4 259.8 242.9 合计:352.8 342.8 360.7 390.9 406.4 372.6 太平洋占63.7%,最高71区,占太平洋54%; 大西洋占有13.0%,最高34区,占大西洋61%; 印度洋占22%,最高51区,占印度洋73%。
饵料成分 沙丁鱼、翼足类 软体动物、 乌贼、 小型甲壳类 食性广,鱿鱼和 大型甲壳类
主要金枪鱼类生活环境条件
33.04~ 34.08 三大洋中、低纬 暖水性, 适温范围 度(南北纬 10° 14~32℃,在 间表层不分布) 、 14~25℃间渔获量 地中海 较多 三大洋低、中纬 度 北太平洋、北大 西洋的中纬度海 区,地中海 暖水性,13~29℃ 广温性,5~29℃, 以 10~20℃为最适 温, 对低温有较强 的适应性 栖息水温 14~21℃,在 18~20℃时形成稠 密大群 35 左右
(5)狐鲣属
• 全身披鳞,体侧有5-10条黑纵带或斜带, 无鳔。 • 大西洋狐鲣:Sarda sarda • 智利狐鲣: Sarda chiliensis • 澳洲狐鲣: Sarda australis • 东方狐鲣: Sarda orientalis
• 许多书籍中,将金枪鱼属7种金枪鱼和 鲣共计8种鱼类称为主要金枪鱼类。根 据FAO统计,这8种主要金枪鱼类世界 年渔获量,约占世界金枪鱼类的年总 渔获量的70%左右。
1950年:金枪鱼渔业迅速得到发展。
1954年,太平洋比基尼岛氢弹试验,渔场污
染,日本延绳钓远涉重洋,到印度洋,南太 和东部太平洋。 1956年,日本延绳钓进入大西洋西非海域作 业成功。 1964年,日本应用双船围网捕西非金枪鱼试 验成功,60年代末成功发展了金枪鱼围网渔 业。 1970年,美国制造了第一艘1800T大型围网 艘“阿波罗”,使金枪鱼围网渔业得到了很 好发展。
温度
100m 200m
深度
种类 鲣鱼
主要分布区域 三大洋的低、 中纬度 三大洋的低 纬度为主
适温情况 暖水性,15~ 30℃ 暖水性,18~ 31℃
适盐 <33
活动水层 近表层 (0~40m, 可达 100m) 近表层 (0~100m,可 达 150m) 表中层 (0~380m, 0~20m 鱼群最 密集) 表中层 (0~250m,可 达 300m) 近表层 (0~100m,冬 季可达 150m, 春夏可入浅海 视水温状况而 变,一般可达 水深 150m
种: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大目金枪鱼: Thunnus obesus 金枪鱼(蓝鳍):Thunnus thynnus 马苏金枪鱼: Thunnus maccoyii 大西洋金枪鱼: Thunnus atlanlicus 青干金枪鱼: Thunnus tonggol
侧线前部明显扩大的鳞片)的几个属鱼类之 总称。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通常均有流线 体型;头锥形,口、眼大或中等大,两颌牙 强,鳃孔大。有强劲的肌肉尾柄和坚硬新月 形的尾鳍。具有发达的皮肤血管系统。是一 群分布于中低纬度洋区和外海的大中型中上 层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种类
常见的金枪鱼类有5个属17种: (1)金枪鱼属:全身均披鳞,体侧无明显条纹,计7
第二节、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技术
West Coast fisherman Steve McCowan with the record 325kg Pacific blue tuna he landed after a 2½ hour tussle.
一、金枪鱼延绳钓捕鱼原理
• 金枪鱼延绳钓是悬浮于大洋表层,随风漂 移,钓捕个体较大的金枪鱼的一种有效渔 具。 • 捕鱼原理是:从船上放出一根干线于海中, 有一定数量的支线和浮子以一定间距系在 干线上,借助浮子的浮力使支线(一端带 有鱼饵)悬浮在一定深度的水中,用鱼饵 (或拟饵)诱引金枪鱼上钩,从而达到捕 捞的目的。
• 结构主要由干线、支线、浮子绳、浮子、 钓钩、无线电浮标等组成。
二、钓渔具
干线滚筒
钓机
(三)作业渔场
• 探索和掌握中心渔场是决定渔获量高低、 生产丰欠的最主要因素。 • 金枪鱼属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作业渔 场的变化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因年间季节 的不同,洋区各海区的气象,水文要素和 渔场环境也发生不同的变化,金枪鱼为了 寻求适应的环境条件,或者由于金枪鱼生 理变化的需要,必须作相应的洄游。
二、世界主要金枪鱼种类和生产情况
(一)世界主要金枪鱼的种类
金枪鱼分类系统,目前尚无统一标准,FAO
渔业统计年鉴,将:金枪鱼、狐鲣、马鲛、 舵鲣、鲔、鲣、刺鲅、旗鱼、枪鱼和箭鱼列 入同一种类内,世界金枪鱼鱼类总渔获量, 就是此总渔获量,与金枪鱼类的总渔获量有 区别。
1、金枪鱼特征
金枪鱼类是鲭科鱼类中具有胸甲(指胸区和
• 选择渔场时,洋区水下地貌状态复杂的海 区,如水下隆起的海岭、山脉、下凹海沟、 高低悬殊的地势、水深差异较大及等深线 边缘水域,都是钓捕作业获得高产的渔场。
环境因子
• 影响金枪鱼渔场形成的环境因子有生 物的和非生物的。 • 生物因子:海豚、上层鱼类、浮游生 物等; • 非生物因子:海流、水温、盐度、含 氧量等。
• 水温是判断渔场的重要参数,通过观测水 温,判断温跃层的深度,金枪鱼大部分时 间停留在表层以下的深水处,知道温跃层 的深度,就可估算金枪鱼的栖息深度。金 枪鱼对水温的变化较敏感,水温急变捕食 活动停止,周围水温略有变化,鱼就很快 地移动,应转换渔场。
• 在整个温跃层可钓到黄鳍金枪鱼,但80%的 大眼金枪鱼是在温跃层下半层才可钓到。
• 5、青干金枪鱼:中大型外海热带和亚热带 分布鱼种,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年 渔获量10万吨左右,占2.5%左右,排名第 五名。 • 主要作业渔区:51区、71区。 • 资源处于中度开发状态,尚未实施限额捕 捞的措施。
• 6、金枪鱼:大型大洋性分布鱼种,温带高 档金枪鱼,年渔获量5万吨,排名第六,经 济价值大。 • 主要作业区:21区、27区、34区、37区, 太平洋61区、77区。 • 除太平洋外,均实行严格管理制度。
鲣鱼 (skipjack)
(3)鲔属
• 胸甲后裸露,胸腹鳍间有几个黑斑, 有3种 • 大西洋鲔:Euthynnus alletteratus • 线鲔: Euthynnus lineatus • 鲔: Euthynnus affinis • 小型的外海性分布种类。
(4)舵鲣属
• 两个背鳍远离,背侧有暗色波纹,胸甲 后裸露。 • 圆舵鲣:Auxis rochei • 扁舵鲣:Auxis thazard • 小型的外海性分布种类。
金枪鱼延钓主要渔获品种
长鳍金枪鱼
• 金枪鱼种类中体形较小的一种,体长为1米左 右,胸鳍特别长,肉近白色,多水分,肉质 柔软,多用于油渍以及制作罐头产品。
大眼金枪鱼
• 主渔场在赤道的南北纬35度间海域,是捕 捞量最多的金枪鱼种类,是常色,在美国因其高蛋白、低脂 肪而受人们欢迎,是常见的制作金枪鱼生 鱼片鱼种。
• 7、马苏金枪鱼:大型温带大洋性分布鱼种, 品质好,经济价值大,但年渔获量在1.2万 吨,排名第七。 • 主要作业区:47区、51区、57区、81区, 最多57区、51区。 • 资源过度开发,目前澳大利亚、日本、新 西兰等采取严格渔获限制措施,以恢复资 源。
• 8、大西洋金枪鱼:中大型外海性热带和亚 热带分布鱼种,年渔获量0.25万吨,排名第 八。 • 主要作业区:大西洋西部,即31区有一定 产量。
国际渔业----金枪鱼渔业
第一章 金枪鱼延绳钓
第一节、金枪鱼渔业概述
第二节、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技术
第三节、竿钓及围网作业方式
第一节金枪鱼渔业概述
一、发展简史
金枪鱼为大洋性洄游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
洋、印度洋、大西洋中低纬度近海、外海和 大洋中,作业渔具有:竿钓、曳绳钓、延绳 钓、刺网、定置网。亚、欧、美等沿海国家 和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 用较大的渔船和渔具涉足大洋,捕捞大型金 枪鱼,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有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