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数据分类分层
8.1测量控制点类
8.2居民地类
8.3工矿建筑类
8.4 交通类
8.5管线类
8.6水系类
8.7境界类
8.8地貌土质类
8.9植被类
8.10等高线
8.11高程点
8.12地图整饰类
注:本标准中所有的要素的骨架线必需完整,图廓等块不能炸开,否则,数据不予验收!!!
附注一:面状要素处理细则
1、面状要素处理原则
(1)采用端点捕捉及“C”功能使面状要素严格闭合;
(2)两个或多个图形要素共用边且不在同一层时,将公共边复制到面状要素所在层,并赋给该线以面状要素相同的代码,然后截取公共边、捕捉公共线段端点使面状要素闭合,例如:防洪墙与双线河流共线,需要复制防洪墙边线到双线河流层,使河流严格封闭。
(3)同层不同属性、结构的面状对象,各自独立闭合采集。
(4)所有面状要素都需要添加“面心点”,对于一般房屋要求输入相应的扩展属性,其它面状要素参考标准,需要在Thickness字段中输入相应编码。
(5)面状地图在图廓边处不需要使用辅助线闭合,除非自由边。
2、部分面状要素处理举例
(1)植被面
植被面要素主要指公园、街心广场、学校内部的草坪等。
对于边界不独立的地块,在构面时使用构面线在绿地外圈出范围即可。
植被层统一使用植被面心点构面,不在细分类别。
构面线与面心点都放在GMFZ层。
打图时不打印。
注:小区里的绿地、绿化隔离带、农田可以不构面。
(2)水系面
水系面要素主要指塘、水库、运河、双线河道等。
不同类别水体,使用相应的面心点编码来区分其类别。
水体面过路、过桥或与其它地物产生共公边时,水系层的公共边部分使用水系构面辅助线表示,辅助线及面心点放在GMFZ层,打图时不打印。
但要与水系层线对象严格捕捉。
(3)房屋面
房屋面要素主要一般房、棚房、简易房、架空房、过街楼等。
对于一般房边线不在按结构细分,统一使用211007即可,不同类或不同结构房屋在采集时要独立封闭采集。
除一般房屋需要扩展属性外,其它房屋面只需要点入面心点,并在Thickness字段中输入相应编码,不需要扩展性。
除以上设置书只几何类形要求为polygon的地物需要构面外,其它对象在标准中没有要求的,不需要点入面心点只要边线即可。
附注二:电力线、通信线等特殊地物的处理建意
电力线、通信线的通常做法是,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测量点位,在CASS环境中使用线型连接,这样会导致电杆重叠。
建意在工作站上测量点位后,使用临时编码,在CASS下连接后,用批处理删掉临时数据以避免电杆重叠。
附注三:扩展属性的处理
居民地层的一般房屋及道路层的道路中心线要录入扩展属性,要求使用鞍山市规划局提供的
CAD扩展属性输入工具输入、编辑。
居民地:每个一般房屋内需要且只能有一个面心点,不可以重输,漏输。
对于图内房屋面,软件自动生成面心点同时,会自动计算多边表面积。
对于图廓边缘不闭合的多边形,软件会提示面积无法生成,但其它属性可以输入。
对于图廓边缘面积不能计算的多边形,软件会在生成的标识点中标注另类编码,在数据入库后拓扑生成面积。
道路:同一道路,在一幅图内要求使用一条中心线表示走向及位置,不能打断。
遇隔离带或街心广场,路中心线要保持连续,可以穿过并与之交叉。
三条以上道路在相交处,能生成的结点的要捕捉到结点上。
因用图时,要使用道路调图,所以有名的路无论大小等级,都需要生成中心线并输入道路名称到扩展属性当中。
附注四:元数据的处理
元数据文件采用mdb格式存储,格式如下表所示与图形数据一同提交验收。
下表中元数据内容为必须部分,其它扩展部分可在表后自行添加。
元数据提交时,与数据一并提交,每幅图对应数据库中一条记录,所以图幅记录在一个元数据文件中。
文件名称为测图单位名加提交日期。
附注五:检测软件的注意事项
1.图廓必须为块,不能炸开。
2.检测工具只查错误,定位错误图元位置。
其中对象一致性检测工具可以自动更正与标准不符要素
之颜色、字高、块缩放比例等内容,默认不修改,如需要请参阅使用手册或更新说明。
3.检测软件中,图层一致性检测、要素一致性检测、相交检测、重叠检测要求必须100%通过软件
检测合格。
对于软件无法自动检测的错误对象,不合理对象,由人工交互处理。
对检测软件的使用有如下流程可供参考。
图中所示红色部分为严重缺陷检测,出现一处即为不合格;兰色部分为重要缺陷检测,出现次数不得超过5处,超过5处即为不合格;其它为次要缺陷检测,出现次数不得超过15处,超过15处即为不合格。
注:检测软件所列内容为计算机可自动判读部分,数据的验收及监理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CAD数据自查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