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课日本明治维新

17课日本明治维新


10、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从背景上看: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从准备过程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 的支持; (3)从内容上看: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从国际环境看: 19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11、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 要积极支持并 投身到改革中; 2 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 想……);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幕府统治下的封建等级
天 皇 (傀 儡) 将 军(实权)

大 名
武 士
农 工 商
资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 形 成 • 和 发 展 •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禁令 幕府 根本原因: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幕 有些从事工商业 府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大名 已 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成 经济状况恶化 为 武士 主义的发展 众 不满情绪增强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吃牛肉火锅
穿西装的政府官员
银座景象
剪发
明治初期的小学 教师身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服装,正在上数学课
这是位于日本长野县松本 市一所小学校,建于1876年, 是一所新式学校。明治时期, 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 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 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 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明治维新 主要 人物 性质 明治天皇 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戊戌变法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方式
结果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成功 失败
原因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 后,手中握有实权, 帝,不敢发动群众,仅以 得到人民的拥护。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 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 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2、前提条件: 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尊王攘夷”
(反幕府、反侵略)
全力倒幕(主力:武士)
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倒幕成功 京都政变1868明治政府建立—— 1869武装倒幕,德川幕府结束。
3.时间: 1868 年 4.目的: 富国强兵
5.主要人物: 明治天皇
6.内容
A.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经济: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发展近代企业 C. 社会生活 “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 ,大力发展教 育。 D.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7、性质:
改革 措施 政治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经济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 集权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 近代工业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社会 生活
军事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 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决算 提倡“文明开化”,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 努力发展教育 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 学著作和发明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代化军队
将军
货物
农民、城市平 民 新兴地主、 商人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矢 之 的
经济实力增强,政 治权利较少
想一想: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 有何异同?
同:因—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目的—防止外部 势力的侵入,维护统治,影响—防碍了自身的发 展。导致落后挨打。
异:日:害怕地方藩国在对外贸易中发展壮大威 胁其统治;中: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对 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 威胁其统治。
美国的历史是两次革命的历史; 英国的历史也是两次革命的历史,只 不过一次是政治上的,一次是经济上 的; 日本的历史是两次改革的历 史„„
日本的由来简介:
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7世纪: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
镰仓、室町、德川
由武士阶层为基 础的军事封建国家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点?
根本原因 • 性质:
封建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俄:农奴制 日:幕府统治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方式:
• 作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局限性: 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历史上两次向外学习的范例 项目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 英、美、法 俄、日 德、意 革命 改革 统一 扫清 障碍 发展资 本主义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大学)成立 安田讲堂 东京大学重要的学术象征
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8.评价
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明治维新使日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 建国家, 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 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 转折点。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③局限: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的封建残余。
是行不通的。
明治维新
时 代 背 景 国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 内 内矛盾;统治阶级 内部分化,幕府陷 于极端孤立地位, 倒幕派形成。 国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 际 资本主义时期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 下级武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 大农民和市民、商 人、手工业者
戊戌变法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 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 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 力很强大。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 子、士大夫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 合少数官僚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 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 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德川家康
日本的幕府时代
实权在将军手 中,政府设在 江户(东京)
天皇为名义上 的国家元首, 朝廷设在京都
1853年
美国舰队登陆日本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外国商人检验日本的出口生丝
萨摩藩建立的机械工场旧址
日本的明治维新
1.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3).思想上:兰学盛行。(启蒙思想影响)
第一次 大化改新
7世纪中期 孝德天皇 中国 从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
第二次
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 明治天皇
名称
时间 主持者
学习国 作用
欧美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过渡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 情况下,出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什么改 革?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戊戌变法 失败了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