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学习重难点、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是一节欣赏为主的课程,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江上的美好景色。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内向,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气氛不活跃,逆反心理严重,因此我将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要求和我对本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2.通过乐曲欣赏,有感情的哼唱主题旋律;
3.通过乐曲欣赏,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说学习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学习目标的分析,我将掌握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将感受体验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学习方法
为了落实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习中我将运用情境导入法、欣赏法、模唱法、小组讨论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习过程进行展示;
六、说学习过程
1.激趣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江南民间丝竹乐的基本知识,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首由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
这首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江面船上演
奏箫鼓的情景,最早出现在清朝,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成为一
首民乐合奏曲,正式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共十段音乐,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春江花月夜》彭修文先生以古曲《春江花月夜》为蓝本,删节成八段音乐。

分别是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唉乃归舟和尾声。

2.整体聆听:下面请同学们整体聆听这首乐曲,聆听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谈谈听完这首乐曲,给人带来怎样的意境?(2)从乐曲中你都能听到哪些民族
乐器?好请欣赏请王莎莎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好请坐,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委婉,
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错落重叠,优美恬静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这也体现出中国古典音乐“平和恬淡”的音乐审美特征。

好第二个问题,请李晓
静同学来回答,好请坐李晓静同学回答的非常不错,这首乐曲有琵琶、二胡、萧、古
筝等多种民族乐器。

3.分段聆听:(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引子部分江楼钟鼓的音乐,想一想这段旋律在创
作手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好请欣赏请王芳芳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好请坐,芳芳
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这段旋律每一句结尾的音符是下一句开始的音符,这种创作手
法叫做鱼咬尾,下面我们来一起做一个游戏—成语接龙,老师先出一个成语腾云驾雾,好同学们请接(雾里看花-花枝招展),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在我们音乐中用音符
这样接龙的创作方法叫做鱼咬尾,这也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常见的一个创作手法。

这段
旋律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湖面的情景,并引出了全曲的主要旋律,下面请同学们跟
着音乐小声哼唱这一段旋律。

(2)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这四段旋律,想一
想这四段旋律与前面一段旋律有哪些异同之处?好请欣赏,请王晓华同学来回答这个
问题,好请坐,王晓华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聆听的非常仔细,这四段音乐都有采用
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每段开头的旋律不同,但是在结尾的地方旋律都基本相同。


种独特的创作方法叫做换头合尾,这又是中国传统音乐又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结构特点,这四段音乐主要对江面的景色进行刻画,描绘出渔歌丰收后怡然自得之情。

(3)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回澜拍岸这一段,想一想这段音乐与前面几段音乐的不同之处,好请欣赏,请范晓晓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好请坐,范晓晓同学回答的非常全面,
这段音乐力度加强速度加快,情绪显得气势磅礴,有一种千帆竞渡,破浪回响的气势。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唉乃归舟,想一想这一段音乐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好请欣赏,请王晓静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好请坐,王晓静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段音乐换
头合尾的结构特点再次出现,速度不断的加快,力度也不断增强,将音乐推向高潮,
生动的刻画出渔舟破水的情景。

(5)接下来我们来聆听尾声部分,感受乐曲又回归到开始时宁静幽雅的的情景,和轻
舟在远处江面渐渐消失的画面。

4.整体聆听: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演出视频,感受和体会春江花月夜
这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5.拓展训练:今天我们学习了鱼咬尾的创作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用“12356”这几个音符,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创作两句旋律,好,现在开始讨论。

同学们真聪明,每个小组做的都非常好,看来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都非
常好。

6.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春江花月夜》,掌握了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作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好下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