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
摘要: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都尚处摸索阶段。

参考国外著名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合城市自身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慢行系统规划交通
中图分类号:U491.1+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与步行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大力提高慢行交通环境、充分发挥慢行系统的优势,实现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良好换乘对接,使其发展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

对发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是十分必要的。

   大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建设一般分为宏观规
划研究、中观策略引导和微观方案制定三个层次展开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构建大城市慢行交通的良性出行。

 一、慢行系统规划重要性
慢行在交通出行中占主导地位,从各大城市交通调查看,慢行交通一般占居民出行的比例在50%左右。

低碳慢行交通是绿色(节能、清洁、健康、生态、自主)交通,是短时出行的最佳方式,是发挥公交优先(B + R )、缓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大城市交通经验说明慢行交通具有强大生命力。

有利于打造魅力都市、生活品质之城。

二、慢行系统规划理念
(一)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
新城市主义是在美国大规模郊区化、传统城市中心衰落、城市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激增、公共空间衰败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多样性与社区感的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主导的城市。

(二)交通安宁政策(TrafficCalming )
通过系统的硬设施(如物理措施等)及软设施(如政策、立法、技术标准等)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鲁莽驾驶为人性化驾驶行为,改变行人及非机动车环境,以期达到交通安全,可居住性,可行走性。

(三)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POD 、BOD ) 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创造最适合步行、骑行的城市空间,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进行城市设计;而非现在流行的绿化景观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GOD ) ,或者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COD )。

(四)以人为本、环保运动的兴起
在欧美国家大城市,在饱受机动化交通的困扰之后,人们出行开始向慢行回归,背后隐藏着生活理念绿色、自然、健康回归的思潮。

由于慢行交通以人的出行为衡量尺度,且几乎不消耗任何能源,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作用,因此在能源供应日益趋紧、环保主义逐渐兴起的欧美,慢行交通开始逐步回归至市民日常出行中。

三、慢行系统规划内容
慢行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使其逐步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逐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升城市的品味和形象。

(一)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 、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 、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站点主要由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大专院校点等构成。

(二)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规划主要是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使步行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体验;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上的公正公平;体现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必须保证系统的延续性和畅通性。

步行交通系统需根据步行尺度进行规划,按照步行适宜尺度及功能分区的不同,划分不同类型的步行单元,包括中心区步行单元、居住区步行单元、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交通枢纽区步行单元、历史街区步行单元、旅游风景区步行单元、文教区步行单元、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并针对不同的特征,提出发展策略。

四、结语
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逐渐引起各界关注,但其规划内容及技术手段都尚处摸索阶段。

参考国外著名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历程,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合城市自身发展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但如何把握如此细微而又宏大的慢行交通体系规划及其可实施性,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和深人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