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

2018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

2018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司(后)母戊”方鼎(局部)“汉并天下”瓦当“汉倭奴国王”金印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首先因汉字演变顺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据司母戊鼎的所处朝代排除C,根据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

答案:B2.将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解析:根据题干的“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中国急需改革,改革能促进中国的近代化。

故D符合题意;军备落后、国力贫弱、政治腐败都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也是当时中国急需改革的原因,但题干材料中作者未强调。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解析:根据题干的“1900年”和“大刀和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

故C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发生在1841年,故A不符合题意;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发生在1856——1864年,故B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发生在1926——1927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

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B.创建福州船政局C.成立轮船招商局D.修筑京张铁路解析:“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体现的是求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故AB体现的是自强,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为求富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故C符合题意;修筑京张铁路的是詹天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和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不符合题意;严复主张改革,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故B不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故C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6.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

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A.建立中国同盟会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C.创办黄埔军校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李大钊主张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李大釗所说的“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指的是无产阶级政党。

故B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建立,与题干的1921年不符。

故A题意;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是1924年,与题干的李大釗不符。

故C不符合题意;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是1924年,与题干的“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不符。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7.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毛泽东强调的是()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解析:题干的“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

”表明长征胜利结束后,红军虽然人数少了,但经过长征锻炼的红军力量更强大了。

故C符合题意;长征是战略转移,不是反“围剿”。

故A不符合题意;毛泽东的话未涉及遵义会议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8.下图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清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A.书信往来彻底结束B.社会礼仪发生变化C.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D.出现了新兴的职业解析:图中信息“清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表明近代中国出现了电话,但不能表明电话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故C不符合题意;书信往来彻底结束的说法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社会礼仪和电话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清末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生”和近代中国电话的传入有关,说明中国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9.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

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

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

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

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10.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A.实施了“一五”计划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C.制定了“863”计划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我国在1953——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故A符合题意;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的“新中国”不符合,故B不符合题意;1986年制定的“863”计划是高科技的发展计划,与题意不符。

故C不符合题意;科技强军的战略与题干的“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不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11.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下海、打工、跳槽”都是“铁饭碗”被打破,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的表现。

由此可见,题干现象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故D符合题意;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和题干的“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无直接关系,故A 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流行语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12.它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最初由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组成。

它是()A.亚太经合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由此可见,D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与题干的“致力于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与合作安全”不符。

故A不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不包括中国,故B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联合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D13.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人、最重要的两件事。

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些事件使()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西欧获得了急需的金银C.世界贸易中心转至美洲D.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线。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由此可见,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人、最重要的两件事。

故A 符合题意;西欧获得了急需的金银和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不是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

故BD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转至大西洋沿岸,故C说法错误。

故选A。

答案:A14.独立战争后,美洲土著的实际地位更加恶化,他们被屠杀,驱赶,并被限制遥远、荒凉的保留地。

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启蒙思想影响有限B.种族歧视十分严重C.法律意识有待加强D.美利坚民族尚未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后,种族歧视十分严重。

当时的美洲土著居民地位更加恶化,他们被屠杀,驱赶,都是种族歧视严重的表现。

故B符合题意;美洲土著居民地位低下与启蒙思想影响无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种族歧视严重,与法律意识无直接关系。

故C不符合题意;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美利坚民族已经形成。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15.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

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A.重视军事训练B.注重国民教育C.积极学习西方D.提倡“文明开化”解析:根据题干的“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可以看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