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真题

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真题

河南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熔化B. 铁生锈C. 米酿酒D. 纸燃烧【答案】A【解析】A、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Fe2O3),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纸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开封小笼包是地方特色美食,其主要食材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A. 糖类B. 油脂C. 维生素D. 蛋白质【答案】D【解析】瘦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故选D。

点睛:掌握营养素的常见食物来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

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A.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B.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C. 工业废水任意排放D.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答案】C【解析】A、回收废弃塑料可以减少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正确;B、利用和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正确;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所以不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错误;D、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C。

4.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 硫B. 镁条C. 铁丝D. 木炭【答案】B【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5.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锰、钛B. 氩、金C. 铅、铂D. 氦、汞【答案】A【解析】A、锰Mn、钛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正确;B、氩Ar、金Au,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C、铅Pb、铂Pt,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D、氦He、汞Hg,第一个字母相同,错误。

故选A。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冰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 将硬水过滤可得到软水D. 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A、冰是水的固体状态,属于同种物质,是纯净物,错误;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或煮沸,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液体的物质,并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错误;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凡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错误。

故选B。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答案】C【解析】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8.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右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 图中n的值为8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 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D【解析】A、由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可知,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错误;B、由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可得,n=14-2-8=4,错误;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错误;D、由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元素所在周期数可得,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正确。

故选D。

9.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 分子的体积变大B. 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C. 分子的间隔变大D. 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答案】C【解析】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由于干冰升华造成的。

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

故选C。

10.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B. 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和氯化钾C. 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D. 用酚酞溶液区分硫酸和硫酸钠溶液【答案】D【解析】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可以区分,正确;B、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产生,与氯化钾混合研磨(或共热)则没有,可以区分,正确;C、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腈纶线没有,可以区分,正确;D、硫酸显酸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酚酞溶液遇硫酸和硫酸钠溶液都不变色,无法区分,错误。

故选D。

1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A。

12.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 Na2CO3和H2 B. Na2O和O2 C. NaOH和O2 D. Na2CO3和O2【答案】D【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13.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 C、CO、CO2B. H2O2、H2O、O2C. KOH、K2CO3、KNO3D. Fe2O3、FeCl3、Fe(OH)3【答案】C【解析】A、C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燃烧(或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CO2、C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CO,正确;B、H2O2分解生成H2O、电解H2O生成O2、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正确;C、氢氧化钾与碳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碳酸钾、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钾、但硝酸钾无法一步转化为碳酸钾,错误;D、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3)、FeCl3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Fe(OH)3、Fe(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正确。

故选C。

14.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 0.2gB. 0.6gC. 0.8gD. 0.9g【答案】B【解析】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2g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 m(氢气)>0.22g。

故选B。

二、填空题:15.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在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氨三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

【答案】 Ca(或钙) NH4H2PO4(或磷酸二氢氨)【解析】根据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解答;根据含有N、P、K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是复合肥解答。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Ca(或钙);NH4H2PO4(或磷酸二氢氨)中含有N、P,属于复合肥。

16.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天火原理是__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C2H5OH+3O23H2O+2CO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无污染(或原料来源广或热值大等合理即可)【解析】根据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根据燃烧产物是水分析解答。

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3H2O+2CO2;高压水枪灭火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作燃料的优点是无污染。

17.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__________性;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硫酸除去,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2O和__________;铝制品耐腐蚀是因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导电 Fe2(SO4)3 4Al+3O2=2Al2O3【解析】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解答;根据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答;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解答。

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硫酸除去,该反应的生成物为H2O和Fe2(SO4)3;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 t1小于 20%【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解答;根据t2℃时,甲的溶解度计算解答。

由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t1℃;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故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75g××100%=25g;所含水的质量为75g-25g=50g,所以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