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样本与总体教案

样本与总体教案

第30 章样本与总体30.1抽样调查的意义第1课时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内容:抽样调查的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及应用(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含义(3)了解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总体估计的作用(4)掌握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教学难点: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导入新课,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也容易展开讨论(营造开放的讨论场面,引导学生讨论并发现问题)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并且很快把表中的内容填好。

第二个问题稍难一些,因为抽的家庭太多了,不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知识,我们是可以回答的。

第三个问题最难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量极其大,我国今后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

即只是研究约1300万人口,然后对这部分人进行调查。

从而得出一个估计的答案。

三、总结归纳我们把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全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部分个体叫做个体。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容量。

例如人口普查中,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就是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符合这一条件的所有北京市的公民的年龄就是一个个体。

普查是通过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四、典型例题讲解例1 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某九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一次测验,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在这个问题中:(1)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什么?分析:调查方式有普查和抽样调查,本题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因此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

例2为了了解200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0台做连续的运转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解:所要了解的200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

每台空调的使用寿命是个体。

抽取的20台空调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是20五、学以致用,体验成功自己独立完成课本92页练习题六、课堂小结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七、作业:P92 练习八、板书设计:九、课后反思:第2课时从部分看整体教学内容:从部分看整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从部分看总体的意义和方法,学会合理的选择样本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部分看总体的学习全过程,体会选取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精神及言语表达能力,体会部分看整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利用从部分看整体的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判断选择的样本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里有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许多的乒乓球。

如果无法把所有的乒乓球都倒出来数,那么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估计布袋中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吗?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可是方法有限,很难……二、新课讲解这个时候教师介入了,引导大家解决问题,让学生看课本93页。

解决的方法,取出10个球,在每个球上做个记号,以示它们已经被取出过。

将这10个球全部放回袋子中,在将布袋中的球搅匀,然后第二次从布袋中取出一部分球,例如15个,检查这15个球中有几个是曾经被取出过的,假如说检查发现当中有2个是做过标记的,那么根据以下的近似关系:布袋中有标记的球的数目/布袋中球的数目≈第二次取出的球的中有标记的球的数目/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目就可以估计出布袋中球的数目≈15×10÷2=75受了这个题目的启发,同学们可以做下面这个题,例1 为了估计池塘里鱼的数目,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第一次捕捞一网鱼,一共捕捞20条鱼,把他们全部做上标记,第二次捕捞了三网,一共捕捞了54条鱼,其中有三条鱼身上有标记,问这个鱼塘中一共有多少条鱼?分析:按照上面我们总结的结论方法,很容易求出池塘中有360条鱼。

例2 要了解喜欢足球的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在足球场上向30名同学做调查,这样的一个样本可不可以考察总体?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的样本不能太小;(2)防止太大的“盲目性”;(3)样本要具有代表性;答:这样的样本太小、太特殊,不具有代表性三、课堂知识练习1、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再在抽取的每箱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

(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

(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知识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中小学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出了某市所有的中小学生。

2、拓展创新题某住宅小区6月份随机抽取调查了该小区6天的用水量(单位:吨),结果分别是30、34、32、37、28、31,那么估计该小区6月份(30天)的总的用水量是多少吨?3、探究性问题一不透明的塑料袋里放入了一些小球,小红从中摸了两次结果发现都是红球,因此小红说这个袋中都是红球,而小明从中摸了两次后,摸到了一红一白两球,因此,小明说这个袋中红球和白球各占50%,你认为他们的话对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五、作业p96页练习、p99页1、2、3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第3课时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在抽样调查时,所选取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并能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即具有代表性,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避免遗漏某一群体,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比较合理,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重点】:重点: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

【难点】:难点: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用例子说明如何进行抽样比较合理例1、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小胖为了争速度,立即就近向他周围的三个同学作调查,计算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已经完成任务了.分析因为小胖他们四个坐在教室最后面,所以他们的身高平均数就会大于整个班级的身高平均数,这样的样本就不具有代表性了.现实生活中,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选中的样本可能不愿意参加或者没空配合你作调查,所以,在不太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前提下,人们也经常采取调查周围人的抽样方法.但是,要注意这些调查对象在总体中是否有代表性.例2甲同学说:“6,6,6…啊!真的是6!你只要一直想某个数,就会掷出那个数.”乙同学说:“不对,我发现我越是想要某个数就越得不到这个数,倒是不想它反而会掷出那个数.”分析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几次经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在这里请同学掷骰子,来验证上述两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例3小强的自行车失窃了,他想知道所在地区每个家庭平均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为此,他和同学们一起,调查了全校每个同学所在家庭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分析这样抽样调查是不合适的.虽然他们调查的人数很多,但是因为排除了所在地区那些没有中学生的家庭,所以他们的调查结果不能推广到所在地区的所有家庭。

想一想:小强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反映哪些家庭失窃自行车的情况?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开展调查之前,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

例4、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1000万电话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竞选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原因何在呢?原来,1936年能装电话和订阅《文学文摘》杂志的人,在经济上相对富裕,而引入不太高的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

《文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二、练习判断下面这几个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1、一食品厂为了解其产品质量情况,在其生产流水线上每隔100包选取一包检查其质量;2、一手表厂欲了解6-11岁少年儿童戴手表的比例,周末来到一家业余艺术学校调查200名在那里学习的学生.3、为调查全校学生对购买正版书籍、唱片和软件的支持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全校所有的班级中抽取8个班级,调查这8个班级所有学生对购买正版书籍、唱片和软件的支持率;4、为调查一个省的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省会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明白在做抽样调查时,所选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应避免遗漏某一群体,同时样本的容易要足够大,这样样本才能反映总体的特性,才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五、作业p99页4、5、6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30.2.1简单的随机抽样【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操作过程,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的含义,能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重点】: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难点】:用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过程】:一、用例子说明有些调查不适宜做普查,只适宜做抽样调查例1:妈妈为了知道饼熟了没有,从刚出锅的饼上切下一小块尝尝,如果这一小块熟了,那么可以估计整张饼熟了。

例2:环境检测中心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会在这个城市中分散地选择几个点,从各地采集数据。

例3:农科站要了解农田中某种病虫害的灾情,会随意地选定几块地,仔细地检查虫卵数,然后估计一公顷农田大约平均有多少虫卵,会不会发生病虫害。

例4:某部队要想知道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会随意地从中选取一些炮弹进行发射实验,以考察这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以上的例子都不适宜做普查,而适宜做抽样调查。

二、如何从总体中选取样本1、什么是简单的随机抽样上面的例子不适宜做普查,而需要做抽样调查,那么应该如何选取样本,使它具有代表性,而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呢?要想使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偏向总体中的某些个性,有一个对每个个体都公平的方法,决定哪些个体进入样本,这种思想的抽样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简单的随机抽样2、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取一些样本。

假设总体是某年级30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我们已经按照学号顺序排列如下:97 92 89 86 93 73 74 72 60 98 70 90 89 90 91 80 69 92 70 64 92 83 89 93 72 77 79 75 80 93 93 72 87 76 86 82 85 82 87 86 81 88 74 87 92 88 75 92 89 82 88 86 85 76 79 92 89 84 93 75 93 84 87 90 88 90 80 89 72 78 73 79 85 78 77 91 92 82 77 86 90 78 86 90 83 73 75 67 76 55 70 76 77 91 70 84 87 62 91 67 88 78 82 77 87 75 84 70 80 66 80 87 60 78 76 89 81 88 73 75 95 68 80 70 78 71 80 65 82 83 62 72 80 70 83 68 74 67 67 80 90 70 82 85 96 70 73 86 87 81 70 69 76 68 70 68 71 79 71 87 60 64 62 81 69 63 66 63 64 53 61 41 58 60 84 62 63 76 82 76 61 72 66 80 90 93 87 60 82 85 77 84 78 65 62 75 64 70 68 66 99 81 65 98 87 100 64 68 82 73 66 72 96 78 74 52 92 83 85 60 67 94 88 86 89 93 99 100 79 85 68 60 74 70 78 65 68 68 79 77 90 55 80 77 67 65 87 81 67 75 57 75 90 86 66 83 68 84 68 85 74 98 89 67 79 77 69 89 68 55 58 63 77 78 69 67 80 82 83 98 94 96 80 79 68 70 57 74 96 70 78 80 87 85 93 80 88 67 70 93。

相关主题